華文網

關注丨寶寶便秘,除了開塞露,還有啥能治?

小朋友拉粑粑拉不出,

專業說法就是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是指由於排便規律的改變所致,

指排便次數明顯減少,

大便乾燥、堅硬,秘結不通,

排便時間間隔較久,無規律,

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便秘是什麼?

便秘(Constipation)是兒童常見病,受飲食結構的改變、腸道功能失常、精神因素及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可導致小兒排便困難、排便疼痛,腹脹、腹痛甚至肛裂,進一步導致不敢排便加重便秘,長期便秘則可導致痔瘡、便血、甚至腸梗阻,嚴重影響小兒的生活品質。

有什麼危害?

首先肚子鼓脹影響食欲,孩子不能攝入足夠的食物會影響生長發育。其次還會引起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等。宿便產生的毒素一直堆積在腸道中反復吸收,會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

同時也給患兒父母帶來較大的經濟及精神壓力。

如何診斷小兒便秘?

1

新生兒-4歲幼兒,至少出現以下症狀中2條,達一個月。伴發的症狀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或早飽,隨著大量糞便的排出,伴隨症狀可以很快消失。

(1)每週排便2次或小於2次;

(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後每週至少有一次失禁發作;

(3)有大便瀦留的病史;

(4)有排便疼痛和費力史;

(5)直腸記憶體在大量糞便團塊;

(6)糞便的最大直徑曾經堵塞過廁所。

2

年齡至少為4歲的兒童,必須滿足以下2條或更多,並且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且確診前至少2個月滿足上述標準,

並且每週發作至少一次。

(1)每週排便≤2次;

(2)每週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

(3)有大量糞便瀦留或有與糞便瀦留有關的姿勢;

(4)有排便疼痛或困難的病史;

(5)直腸記憶體在大糞塊;

(6)大塊的糞便曾堵塞廁所管道的病史;

★ 過去12個月中至少12周連續或間斷出現以上2項或2項以上症狀診為慢性便秘。

●小兒便秘的治療

1

便秘的基礎治療

(1)排便習慣訓練(DHP);

(2)合理飲食,側重於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DF)的攝入;

(3)足量飲水;

(4)增加活動量:鼓勵患兒養成參加各種體力活動、培養勞動習慣,可以走路的場合儘量不坐車、上下樓自己爬樓梯。

2

便秘的心理、行為治療

應創造減輕心理壓力、體貼照顧的良好環境,取得患兒信任配合,循序漸進最終消除心理創傷;

3

藥物治療

(1)瀉劑:如麥麩、山梨醇、乳果糖以及聚乙二醇4000(福松)等。

(2)軟化劑/潤滑劑:如開塞露、石蠟油。

(3)胃腸動力藥:如西沙比利、微量紅黴素等。

(4)微生態製劑:常用藥物有布拉氏酵母菌、複方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

2

便秘的心理、行為治療

應創造減輕心理壓力、體貼照顧的良好環境,取得患兒信任配合,循序漸進最終消除心理創傷;

3

藥物治療

(1)瀉劑:如麥麩、山梨醇、乳果糖以及聚乙二醇4000(福松)等。

(2)軟化劑/潤滑劑:如開塞露、石蠟油。

(3)胃腸動力藥:如西沙比利、微量紅黴素等。

(4)微生態製劑:常用藥物有布拉氏酵母菌、複方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