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或上市 它還能定義為“肉”嗎?你會買嗎?

人類是雜食型生物,食物如何太單一對健康不利,吃肉多了容易肥胖,對身體不好,但如果常久不吃肉,身體的營養上不去,也不利於健康。因此,肉類是人類離不開的食物。

隨著人類數量的不斷增加,

傳統的養殖業的肉食有時供就不上,於是科學家們就通過一些基因合成的方式來人工合成一些食品,像以前的轉基因食品,輻照食品到納米技術,這些曾經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早期推出轉基因食品的時候,很多人對它的安全性都有憂慮,社會上曾經一度分成兩個陣營,有說轉基因是安全的,有說是不安全的,到底誰對誰錯,目前也沒有定論。但轉基因食品現在已經進入了市場進行銷售。

肉類自然也有實驗室培育的一類,而最近有消息稱 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作為一種新興食品,預計將很快投入市場。生產商一方面想標榜肉類來源無“受害動物”,一方面又想將其作為肉類出售。人造肉的食品標籤是否可以含有“肉”字?

有報導稱,今年市場上將出售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美國牛肉生產者協會於今年2月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份請願書,宣導對“牛肉”和“肉”進行法律定義。

他們希望通過法律,將“人造”或“人工合成”肉製品排除在外。他們堅稱,被標記為牛肉和肉類的肉製品,應該來源於“以傳統方式獲得的動物組織或肉”。

那何為實驗室肉類,和傳統的肉類有何區別呢?實驗室肉類和傳統肉類以飼養、屠宰動物是截然不同的過程,培育肉類的過程首先是將來自供體動物或胚胎的幹細胞浸沒到生物反應器中的血清裡,這種血清通常來自死牛的胎兒。為了從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中培育出動物肉,研究人員需要用到幾項技術,

例如理論上可以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使其不僅具有多維形態,還包含脂肪和血液。

現在我們知道了,原來實驗室肉類其實是以動物的胎兒血液中提取的胎血清,通過這些胎血清進行培育合成就成了實驗室肉,也就是人工肉類。這種肉的口感和傳統肉有何區別,營養價值是否高,現在還沒有定論。

現在爭議的中心就是如何給這種實驗室肉類定義,

名字中是否能含有“肉”字,但根據目前的消息,估計這種實驗室肉上市後,也不會以肉類定義,它並不滿足“肉類”的法律定義,如果沒有這種定義,上市銷售它的賣點就會大大降低。

每一種新產品食物的上市,都會有很多爭議,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當初的轉基因食品,一開始很多人也接受不了,但後來慢慢人們也接受了,在不斷的食用中,發現轉基因也沒什麼危害。實驗室肉也一樣,剛上市人們肯定也難以接受,不敢去嘗試去食用,但過一段時間,當人們發現,這種人造肉其實也是不錯的,就會慢慢接受了。

一開始很多人也接受不了,但後來慢慢人們也接受了,在不斷的食用中,發現轉基因也沒什麼危害。實驗室肉也一樣,剛上市人們肯定也難以接受,不敢去嘗試去食用,但過一段時間,當人們發現,這種人造肉其實也是不錯的,就會慢慢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