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觀舌知五臟興衰,舌頭出現這4種徵象,您需要注意了!

舌能直觀地反應身體的症狀,是一個特別微妙的器官。舌頭與內臟相聯繫,可以觀察到體內臟腑的運行狀況,學會舌診大家可以自己篩查,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就醫。

如何觀察

觀舌時,舌頭要自然伸出,最好選擇在充足的自然光線下進行。正常人的舌體柔軟靈活,顏色淡紅,富有生氣,舌體表面還鋪有一層薄薄的舌苔,呈白色,幹濕適度,舌底血管脈絡粗細度適中且平滑,長度不超舌底1/2。各種舌相,反映人體的不同狀況,看舌相,還要注意季節,判斷時要做調整。

觀察舌應該從舌質、舌苔以及舌底的血管脈絡等幾方面進行。其中,舌質包括了舌的大小、形狀、顏色、厚薄度、軟硬度以及表面裂紋情況;舌苔包括了顏色、潤澤度、厚薄度以及是否有苔斑;舌底血管脈絡主要從長短粗細進行觀察。

伸出舌頭的時候也要注意,應該緩慢伸出,不宜太快太緊張,伸出後放在嘴唇邊上,儘量放鬆。注意舌頭伸出時的形態其實也是對舌態的觀察。

舌是臟腑顯示器

舌與人體內臟有什麼關係呢?中醫認為,舌尖代表心肺,舌中代表脾胃,舌根代表腎,

舌兩側代表肝膽。

*以舌中為中線,分為左邊舌,代表左半身;右邊舌,代表右半身。

觀舌知五臟興衰——氣虛

1. 肺氣虧虛——舌質淡

肺氣虧虛的人,平素易於感冒,咳嗽無力,聲音低怯。

上焦

1.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為咽喉;

2. 胸悶氣短——舌尖為心肺,舌質胖,苔薄白,為心陽不足,

心氣虧虛;

中焦

3. 胃脹、納差——舌中部凹陷為脾胃虛弱;

下焦

4. 腰膝酸軟,下肢冷——舌根凹陷,為腎陽不足;

5. 婦科炎症——舌根膩苔出現在婦女身上,多有此證。

肺氣不足,表虛不固。需補益肺氣,用補肺東加減。

用方處方

黨參10g、黃芪30g、沙參10g、熟地黃10g、五味子10g、百合10g。

7劑,水煎服,日1劑

方 解

本方補益肺氣,肅肺止咳,適用於肺氣虛短氣息促,咳嗽無力。

黨參、黃芪、沙參:益氣補肺

熟地黃、五味子、百合:益腎斂肺

2.心氣虧虛——舌淡暗

心氣虧虛的人易心悸,氣短,勞則尤甚,神疲體倦。

上焦

1. 胸悶氣短——舌尖為心肺,舌質胖,苔薄白,為心陽不足,心氣虧虛;

2.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為咽喉,慢性咽炎多見舌尖中部凹陷;

中焦

3. 胃脹、納差——舌中部凹陷為脾胃虛弱;

下焦

4. 腰膝酸軟,下肢冷——舌根凹陷,質胖,為脾腎陽虛。

心氣不足,心失所養,需益氣養心,用七福飲加減。

處方

黨參10g、白術20g、熟地黃20g、炙甘草10g、當歸10g、酸棗仁30g。

7劑,水煎服,日1劑

方解

上方補益氣血,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氣不足者。

黨參、白術、炙甘草:益氣養心

熟地黃、當歸:滋補陰血

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

3. 脾氣虧虛——舌胖白

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

上焦

1. 胸悶氣短——舌尖為心肺,舌質胖,苔薄白,為心陽不足,心氣虧虛;

中焦

2. 胃脹、納差——舌質淡,為脾胃虛弱;

3. 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為脾氣虛,脾陽不足,氣血虧虛;

下焦

4. 腰膝酸軟——舌淡,為脾腎陽虛;

5. 四肢惡寒,不溫——舌淡,陽虛不達四末。

脾虛失健,生化乏源,需健脾益氣,用加味四君子東加減。

用方處方

黨參10g、黃芪20g、白術20g、甘草10g、茯苓20g、白扁豆20g。

7劑付,水煎服,日1一劑

方解

本方益氣健脾除濕,適用於脾氣虧虛而夾濕者。

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益氣健脾

茯苓、白扁豆:健脾除濕

4. 腎氣虧虛——舌淡暗

主症——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

上焦

1. 氣短乏力——舌質淡,少苔,心氣不足;

中焦

2. 胃脹、納差——舌中凹陷為脾胃虛弱;

下焦

3. 腰膝酸軟——舌根略凹陷,腎陽不足,腎氣虧虛;

4. 四肢寒冷——陽氣不足,氣血虧虛,四肢不溫。

腎氣不充,腰督失養,固攝無權,需益氣補腎,用大補元煎加減。

用方處方

黨參10g、山藥20g、杜仲10g、炙甘草10g、熟地黃30g、當歸10g、山茱萸20g、枸杞子20g。

7劑,水煎服,日1劑

方解

本方補益腎氣,適用於腎氣不足之證。

黨參、山藥、炙甘草:益氣固腎

杜仲、山茱萸:溫補腎氣

熟地黃、枸杞子、當歸:補養精血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質胖,為脾腎陽虛。

心氣不足,心失所養,需益氣養心,用七福飲加減。

處方

黨參10g、白術20g、熟地黃20g、炙甘草10g、當歸10g、酸棗仁30g。

7劑,水煎服,日1劑

方解

上方補益氣血,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氣不足者。

黨參、白術、炙甘草:益氣養心

熟地黃、當歸:滋補陰血

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

3. 脾氣虧虛——舌胖白

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

上焦

1. 胸悶氣短——舌尖為心肺,舌質胖,苔薄白,為心陽不足,心氣虧虛;

中焦

2. 胃脹、納差——舌質淡,為脾胃虛弱;

3. 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為脾氣虛,脾陽不足,氣血虧虛;

下焦

4. 腰膝酸軟——舌淡,為脾腎陽虛;

5. 四肢惡寒,不溫——舌淡,陽虛不達四末。

脾虛失健,生化乏源,需健脾益氣,用加味四君子東加減。

用方處方

黨參10g、黃芪20g、白術20g、甘草10g、茯苓20g、白扁豆20g。

7劑付,水煎服,日1一劑

方解

本方益氣健脾除濕,適用於脾氣虧虛而夾濕者。

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益氣健脾

茯苓、白扁豆:健脾除濕

4. 腎氣虧虛——舌淡暗

主症——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

上焦

1. 氣短乏力——舌質淡,少苔,心氣不足;

中焦

2. 胃脹、納差——舌中凹陷為脾胃虛弱;

下焦

3. 腰膝酸軟——舌根略凹陷,腎陽不足,腎氣虧虛;

4. 四肢寒冷——陽氣不足,氣血虧虛,四肢不溫。

腎氣不充,腰督失養,固攝無權,需益氣補腎,用大補元煎加減。

用方處方

黨參10g、山藥20g、杜仲10g、炙甘草10g、熟地黃30g、當歸10g、山茱萸20g、枸杞子20g。

7劑,水煎服,日1劑

方解

本方補益腎氣,適用於腎氣不足之證。

黨參、山藥、炙甘草:益氣固腎

杜仲、山茱萸:溫補腎氣

熟地黃、枸杞子、當歸:補養精血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