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國曾是中國一個省,一資源夠中國用20年,如今不忘曾是中國人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恩服天下,對周邊國家恩威並用,由於中國文化繁榮、地產豐富,加上歷代帝王勵精圖治,中國幾次成為世界的中心,周邊很多小國紛紛依附中國,稱臣納貢,

唯中國馬首是瞻,成為中國的附屬國。

中國國力最為強盛的主要是大漢時期、盛唐時代和明清時期,但是對於附屬國的管理和控制在這幾個時代側重點有所不同,漢朝尤其是西漢中國國力強盛,漢武帝更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當時東越,甌越,南越,衛氏朝鮮,都是漢之屬國,而不服從管理的附屬國如甌越,南越,東越,俱被漢所滅。

唐朝藩屬國主要是西北的少數民族和朝鮮、日本、越南幾個國家,

由於當時交通的問題,唐朝對於西北的控制還是比較吃力的,直到唐末,西北領地相繼淪喪,唐朝失去了對西北少數民族的控制。

到了明朝、清朝中國的藩屬國數量達到頂峰,一是得益于鄧和下西洋宣揚了中華國威,很多小國慕名而來,二是當時中國小農經濟確實發達,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暹羅、爪哇、錫蘭、菲律賓、麻六甲,安南、蘇祿、南掌、緬甸、阿富汗都一度臣服中國,

中國成為藩屬國眼中的天朝,世界很多國家或是稱臣納貢,或是派遣使者建交。

在清朝的藩屬國裡還有一個叫阿富汗的國家,這個國家歷史上曾經幾次成為中國的屬國,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但是由於此國長期內亂,政權更替平凡,

又常懷異心,因此,在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宣佈脫離中國,後又成為蘇聯控制下的獨立國家,一度和中國鬧得不可開交。

阿富汗的歷史可上溯到波斯帝國時期,627年,西突厥在阿富汗一帶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軍滅西突厥後,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置月氏都督府于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內及其附近還有若干臣屬於吐火羅的小國:護密、護時犍、罽賓、帆延、訶達羅支、骨咄均設有都督府。

另外,唐還把波斯都督府于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成為中國下轄的一個都督府,相當於今天的一個省。

八世紀初,阿拉伯人的勢力進入,控制這些地區,這也是中國和阿拉伯最早的聯繫,此時兩國的文化也在交融,1215年左右古爾王朝被興起於河中的花剌子模王朝所滅,隨後花剌子模被蒙古人滅亡,以後阿富汗相繼為蒙古汗國、伊爾汗國以及附屬於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權統治。

清朝初年,阿富汗地區處於分裂狀態,1759年巴達克山東面的博羅爾都遣使向清朝朝貢,阿富汗歸入大清藩屬國,服從大清管理。但是好景不長,1878年英國佔領阿富汗,清朝與阿富汗的交往遂告中斷,清朝與周邊國家的宗藩關係及終止情況大體如此。

1994年,由奧馬爾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成立“塔利班”,代表最低主流普什圖族人的利益在短短幾年裡橫掃全國,建立了“塔利班”政權。“塔利班”源於阿拉伯語,直至2001年美國911後美國以打擊藏匿的本·拉登為由推翻塔利班政權。

如今的阿富汗一直內憂外患不斷,但是由於它地處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溝通東西方,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在歷史上被稱為通向南亞大陸的“鎖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成為美國等霸權主義國家控制的對象。

經過近幾年的勘探,阿富汗礦藏資源豐富,據估測,阿富汗的能礦資源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至2014年已發現1400多處礦藏,煤炭儲量大約超過4億噸,鐵礦儲量約為100億噸,銅金鉬礦3000萬噸、銅2000萬噸、大理石300億立方、天然氣1.18萬億—19.15萬億立方米,石油3.91億—35.6億桶,凝析油氣1.26億—13.3億桶,足夠中國這樣的大國20年使用,真可謂肥的流油,難怪很多國家會眼紅。

但是因運輸困難和資金缺乏,僅天然氣、煤、鹽、鉻得到少量開採,其他很多資源並未得到充分利用,加上歷經三十多年戰亂,經濟破壞殆盡,交通、通訊、工業、教育和農業基礎設施遭到的破壞最為嚴重,生產生活物資短缺,曾有600多萬人淪為難民。

現在的阿富汗加大了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尤其是中國,1955年1月20日,中阿兩國建立外交關係。1957年1月,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訪問阿富汗,是中阿關係史上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阿。1960年兩國簽訂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1963年簽訂邊界條約。

2002年,阿同包括中國在內的6個鄰國共同簽署《喀布爾睦鄰友好宣言》、《〈喀布爾睦鄰友好宣言〉簽署國政府關於鼓勵更緊密的貿易、過境和投資合作的宣言》和《喀布爾睦鄰友好禁毒宣言》

2005年10月,阿富汗成為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成員,11月與上海合作組織建立聯絡組,同月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2012年6月,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

如今,中國和阿富汗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也有不少的學生到中國留學,甚至阿富汗國內很多民眾都不曾忘記他們曾經是中國的屬國,對中國人也十分友善,而且他們的文化和中國也有很多相通之處,若不是歷史原因,中國和阿富汗現在也許是另一種關係呢?

“塔利班”源於阿拉伯語,直至2001年美國911後美國以打擊藏匿的本·拉登為由推翻塔利班政權。

如今的阿富汗一直內憂外患不斷,但是由於它地處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溝通東西方,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在歷史上被稱為通向南亞大陸的“鎖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成為美國等霸權主義國家控制的對象。

經過近幾年的勘探,阿富汗礦藏資源豐富,據估測,阿富汗的能礦資源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至2014年已發現1400多處礦藏,煤炭儲量大約超過4億噸,鐵礦儲量約為100億噸,銅金鉬礦3000萬噸、銅2000萬噸、大理石300億立方、天然氣1.18萬億—19.15萬億立方米,石油3.91億—35.6億桶,凝析油氣1.26億—13.3億桶,足夠中國這樣的大國20年使用,真可謂肥的流油,難怪很多國家會眼紅。

但是因運輸困難和資金缺乏,僅天然氣、煤、鹽、鉻得到少量開採,其他很多資源並未得到充分利用,加上歷經三十多年戰亂,經濟破壞殆盡,交通、通訊、工業、教育和農業基礎設施遭到的破壞最為嚴重,生產生活物資短缺,曾有600多萬人淪為難民。

現在的阿富汗加大了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尤其是中國,1955年1月20日,中阿兩國建立外交關係。1957年1月,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訪問阿富汗,是中阿關係史上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阿。1960年兩國簽訂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1963年簽訂邊界條約。

2002年,阿同包括中國在內的6個鄰國共同簽署《喀布爾睦鄰友好宣言》、《〈喀布爾睦鄰友好宣言〉簽署國政府關於鼓勵更緊密的貿易、過境和投資合作的宣言》和《喀布爾睦鄰友好禁毒宣言》

2005年10月,阿富汗成為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成員,11月與上海合作組織建立聯絡組,同月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2012年6月,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

如今,中國和阿富汗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也有不少的學生到中國留學,甚至阿富汗國內很多民眾都不曾忘記他們曾經是中國的屬國,對中國人也十分友善,而且他們的文化和中國也有很多相通之處,若不是歷史原因,中國和阿富汗現在也許是另一種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