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中外電影合作走向全方位深度融合

本次北影節“天壇獎”入圍影片、伊朗電影《灼熱之夏》的女配角,

伊朗著名演員米娜•薩達提

國際線上消息:(記者:李琳、林維、林路、王雅琪、莊媛心)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舉行,中外電影合作成為關注的焦點。隨著近年來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外電影合作也從最初的探索階段逐步走向成熟,資本合作、創意人才、資源分享等全方位深度融合正成為中外電影合作的新常態。

電影《開羅宣言》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講述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開羅會議前後發生的故事。

這部影片的導演之一胡明鋼告訴記者,歷史事件涉及到美國、中國、前蘇聯、英國等,因此這部影片也邀請到來自英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國的近50位外國演員參與拍攝。合作中,各國演員本著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態度,認真塑造角色,出色完成了人物創作。胡明鋼導演認為,影片的成功與外國演員的積極參與密不可分。

“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強大的資本介入,使得我們的電影製作與國際接軌。歷史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我們有力量有能力把中國電影做好。由此可見,中國正在從一個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我們的電影也是為今後更好的國際合作積累經驗。”

正如這位導演所說,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保持快速增長:電影銀幕數量超過54000塊,中國成為全球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559億元人民幣,

城市院線觀影人數人次達16.2億。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外國片方、演員主動研究如何與中國電影和中國市場更好地合作。

本次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入圍影片、伊朗電影《灼熱之夏》的女配角,伊朗著名女演員米娜•薩達提女士表示,非常期待和中國電影人開展更為廣闊的合作。“伊朗和中國的電影界能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

並開始嘗試合作,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將對提升伊朗和中國電影製作的國際水準提供非常有力的幫助。中國是擁有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國,而伊朗近年來在電影製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這種合作將是互利共贏的,我本人對此非常期待。”

近年來,中外電影合作從最初的探索階段逐步走向成熟。截至2017年底,

中國已同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中國電影界與美國好萊塢六大公司先後建立了密切、暢通的合作管道。合作方式從最初的資本合作,逐步走向創意、人才、資源分享等全方位合作。

以近年收穫票房成功的中外合作電影為例:擱置很久的《環太平洋2》因為有了中國的投資才順利開拍,上映首周票房便突破4億元人民幣;2016年由張藝謀執導的《長城》展示了東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獲11億票房;中國題材的故事與美國先進動畫技術結合的作品《功夫熊貓3》最終斬獲10億票房。

曾創作《獅子王》、《功夫之王》等作品的美國導演羅伯·明可夫認為,未來的合作應更注重講好跨文化故事。“當我們討論電影的時候,真正重要的是看電影的人。在不同文化人民的內心,你所講述的這個故事,具不具備我們所說的這種共通之處。”

好的電影故事能夠激發電影人的創作熱情,更能夠天然跨越文化障礙。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執行總裁王中磊表示,除了投資和內容創意上的合作,未來也應該在發行上多做文章。“應該從發行端開始合作,有機會讓歐美的專業人士從早期就來跟我們一起思考。比如說索尼,它是做全球電影發行,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專案,從一開始的時候,它的發行的網路,真正意義上跟中國市場的發行網路同步來進行很多的合作,可能這樣的合拍片才有機會變成一個全球市場的電影。”

曾參與過《環太平洋2》以及多部中美合拍電影的新一代獨立電影製作人葉雨桐認為,在中外電影合作領域,未來還應拓展更多領域的交流:“讓中美影視學校進一步地交流,讓中國更多的電影專業的學生接觸到美國工業電影體系下電影生產的流程。看一看真正電影工業體系下的電影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同時也可以讓美國人瞭解到中國的電影教育和文化。我覺得這樣是一個雙贏。”

美國導演 羅伯·明可夫(右)

獲11億票房;中國題材的故事與美國先進動畫技術結合的作品《功夫熊貓3》最終斬獲10億票房。

曾創作《獅子王》、《功夫之王》等作品的美國導演羅伯·明可夫認為,未來的合作應更注重講好跨文化故事。“當我們討論電影的時候,真正重要的是看電影的人。在不同文化人民的內心,你所講述的這個故事,具不具備我們所說的這種共通之處。”

好的電影故事能夠激發電影人的創作熱情,更能夠天然跨越文化障礙。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執行總裁王中磊表示,除了投資和內容創意上的合作,未來也應該在發行上多做文章。“應該從發行端開始合作,有機會讓歐美的專業人士從早期就來跟我們一起思考。比如說索尼,它是做全球電影發行,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專案,從一開始的時候,它的發行的網路,真正意義上跟中國市場的發行網路同步來進行很多的合作,可能這樣的合拍片才有機會變成一個全球市場的電影。”

曾參與過《環太平洋2》以及多部中美合拍電影的新一代獨立電影製作人葉雨桐認為,在中外電影合作領域,未來還應拓展更多領域的交流:“讓中美影視學校進一步地交流,讓中國更多的電影專業的學生接觸到美國工業電影體系下電影生產的流程。看一看真正電影工業體系下的電影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同時也可以讓美國人瞭解到中國的電影教育和文化。我覺得這樣是一個雙贏。”

美國導演 羅伯·明可夫(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