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瀋陽西塔民國水會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水會”究竟是個什麼會 ?

西塔上橋前,就可以看見,昨日雨中看了這座老建築,為上下二層,米黃色牆身,有雨搭。正門有兩根圓柱從地面直抵屋頂,房子舉架很高,是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

水會後面還有兩座民房,據牌子:這座被列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最初是瀋陽民國時期水會的舊址。
​ “水會”這個詞說給路人聽,是賣水的協會,是收水費的地方。其實水會相當於今天的消防隊,只不過是停留在民間的一種類似自發的協會組織。
 

 從瀋陽資料顯示:所謂民國時期主要是張作霖主政時期,大致應該在清末民初。水會一般由大戶商家牽頭,串聯附近的中小商戶共同協商成立,選出會首,制定防火公約,各商戶按鋪面大小分等級出籌備經費,每月還須按等級交納一定數目的會費。 瀋陽的水會還是瀋陽歷史上最早的消防組織,早在清末就已成立並設有多個分會。如今保留下來的這座建築,大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因此很有意義。

水會本是為了商家安全服務的,因此最初附屬於商會之下,後來才漸漸獨立出來。到了1924年7月,水會開始改組為消防隊。 史料記載,1924年7月24日上午8時,奉天總商會要求“所有各街水會屆時一律齊集,聽候點驗”,將水會各分會會勇集中到總商會院內挑選消防員。1924年8月1日,奉天總商會消防隊正式成立,設正隊長1人,副隊長1人,選定隊勇40名。據記載,後來每遇火警,

奉天總商會消防隊與員警廳消防隊同時飛至,迅速撲救,在商民之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 

水會成員中還有“志願者” 關於“水會”的那一段故事,如今只能從各種史料記載和研究人員的結論中獲得。據說,水會的成員主要由商鋪的學徒組成,平時他們在商鋪各司其職,

救火時由水會臨時召集,身穿特製的“ 號衣”到現場救火,滅火後憑“號衣”領取報酬。另外,成員中還有一些小商販和看街人以及一些僅盡義務不取報酬的助善員,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志願者。 在水會成立最初,水會成員身著“勇”字型大小坎,青衣白字,至1908年,因感到舊式制服不太威武,改成了仿照軍服式樣的服裝,並設計出紅地黑字的肩章,但是當時的制服在救火中依舊不能起到消防服的保護作用。
除負責本地區的消防任務外,一些大商號開張開業或富商人家辦喜事,也要邀請水會參加以防不測。另外,水會最初還負責維持商業秩序,比如平時遇事時在大街上敲鑼公告,或走街串戶向商號發口頭通知。水會的成員會被派出上門收取冊費、電燈費以及釘商牌,對於市面上發生擾亂治安、違反行規的事情他們有時候也出面進行干預,起到警備作用。 據記載,1926年,奉天的吉順絲房百貨商場開業,請人唱戲三晝夜,為安全起見,專門請六名消防員幫助維持秩序。事後,特意致函言謝,並送上大洋票六十元“聊作茗資”。 “日偽”時期水會搖身變煙館 水會這個民辦的消防隊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隨著瀋陽城的淪陷水會也不得不取消。這座建築當時是日本人的株式會社,這裡可是當時最高級的煙館了, 一座建築的命運和用途,是造福於人還是危害于人,完全取決於人們評價。現在是酒吧還是串店分不清。
​水會後面的房子。

起到警備作用。 據記載,1926年,奉天的吉順絲房百貨商場開業,請人唱戲三晝夜,為安全起見,專門請六名消防員幫助維持秩序。事後,特意致函言謝,並送上大洋票六十元“聊作茗資”。 “日偽”時期水會搖身變煙館 水會這個民辦的消防隊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隨著瀋陽城的淪陷水會也不得不取消。這座建築當時是日本人的株式會社,這裡可是當時最高級的煙館了, 一座建築的命運和用途,是造福於人還是危害于人,完全取決於人們評價。現在是酒吧還是串店分不清。
​水會後面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