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有三個朝代沒修長城,為啥中原王朝只有一個呢

在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農耕民族的天敵和隱患。由於所處的環境和發展不平衡,北方遊牧民族每遇天災人禍為了生存,就會時常南下擄掠中原地區。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

中原王朝則開始修築長城抵禦入侵。秦始皇雖橫掃六國,但遇到北方強大遊牧民族還是選擇修長城來抵禦!隨後的漢朝,晉朝,北魏,隋朝都曾修建長城抵禦外族的入侵。到了明朝,更是從洪武至萬曆,先後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長城。

明代長城圖

原來中國修建長城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詩經·小雅·出車》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明言北方長城的作用在於防範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掠。從春秋戰國以後,歷代王朝修築長城防止入侵便得以延續。但仔細盤點,歷史上卻有3個大一統的王朝沒有修長城,分別是:唐朝,元朝和清朝。

清朝疆域圖

元、清很好理解,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正是從關外南下入主中原的,長城外廣大的北方草原,正是他們的發祥地,統一中原後,後方根本沒有可以威脅到自己的勢力,修建長城難道是想擋住自己回家的路?元朝疆域遼闊,長城又在國內腹地,根本沒有修長城的必要。清不修的原因在於同蒙古結盟,

並成功的將蒙古分化瓦解。隨著清朝國力強大,北方的少數民族都已經被收伏。此時長城已經處於版圖的大後方了,修長城已沒有必要!

長城

這麼說來,唐朝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修建長城的漢人正統政權了!如今唐代沒有修建長城,在學術界已成定論。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就是說,”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重視中原的漢族,而輕視那些少數民族,而我(朕),卻對他們一視同仁!”)唐朝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採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開明政策。

唐太宗

後來“太宗貞觀二年九月己未,

突厥寇邊,或請修古長城。上曰:朕方掃清沙漠,安用勞民。”唐太宗派代國公李靖進軍東突厥,唐軍大破突厥十萬鐵騎,俘虜東突厥可汗頡利。東突厥滅亡後,漠北蒙古高原第一次納入中國版圖,大唐帝國的疆域向北直到貝加爾湖以北,可以和後世的元朝相媲美。東突厥複國,史稱後突厥,唐朝又與回紇聯合起來滅掉後突厥,回紇汗國建立後,繼續對大唐稱臣。唐朝兩百九十年國祚裡,唐朝在對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作戰中一直處於上風。當時大唐國力強盛,外交成功,外藩稱臣,所以朝廷對勞民傷財地去做修長城的事情很不感興趣!

唐朝兩百九十年國祚裡,唐朝在對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作戰中一直處於上風。當時大唐國力強盛,外交成功,外藩稱臣,所以朝廷對勞民傷財地去做修長城的事情很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