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EA:全球石油儲存量正在大規模流失,不久之後市場將供不應求!

全球石油市場需求強勁,上游投資僅微弱復蘇,這給未來供需趨緊埋下憂患。

2018年4月23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佈《石油市場報告2018》(下稱《報告》)。IEA預測,未來六年全球石油市場將經歷兩個階段:2020年前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供應將大於需求增長;但其後至2023年,如果投資持續不足,全球作為緩衝的有效備用產能將僅能達到需求的2.2%,在新的供應投產前,油價波動增加的可能性上升。

IEA認為,當前,全球石油庫存幾乎消失,油價已經回升。油價上漲為減產國家帶來回報,

也推動美國新一輪石油產量增長。加上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國家的增產,預計2020年前,非歐佩克國家創紀錄的原油供應將大於需求增長,市場足夠滿足需求,但市場仍需要更多投資保障供應安全,以滿足未來強勁增長的石油需求。

從需求來看,在展望期前段,全球經濟增長率約為3.9%,支撐石油需求增長,預計石油需求增速將達到年均120萬桶/日。其中,2018年預計增加140萬桶/日,

到2023年增速將放緩至100萬桶/日。

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1.047億桶/日,比2017年增加690萬桶/日。其中,中國和印度將合計貢獻近一半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中國未來五年的石油需求增速,與2010年-2017年相比有所放緩,而印度石油需求增速將略有上升。

化工產品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IEA預測,全球石油需求增長中,增加最快的是化工產品,尤其在美國和中國。美國的葉岩氣革命為化工業開闢了廉價原料的主要來源。到2023年,全球新增石油總需求的四分之一(約170萬桶/日)將來自於乙烷和石腦油。

但從供應來看,上游領域投資僅微弱復蘇。2015年和2016年,全球上游投資均出現25%的歷史性下滑,2017年投資與上年持平。近期資料顯示,2018年也僅溫和增長,

這將為未來埋下隱患。且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投資集中在美國的輕質緻密油(LT0)領域。因此,上游領域的投資不足,將無法避免2023年全球備用產能的大幅壓縮,即使這些項目成本下降且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全球每年油田老化還將導致300萬桶/日的供應損失。而目前的投資很大一部分是用於維持當前的產量,小部分用於增產。IEA分析表明,2017年新發現的包含原油、凝析油和天然氣凝析液在內的石油資源不足40億桶,

創歷史新低。

受輕質緻密油驅動,2023年美國產量將增加370萬桶/日,屆時將超過全球總產能增量640萬桶/日的一半。美國的石油總產量將達到近1700萬桶/日,幾乎與其國內石油需求相當,到時會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加上巴西、加拿大和挪威也將為供應增長做出貢獻,非歐佩克產油國2020年前可以滿足全球需求增長。

2023年,全球煉油能力預計將增加770萬桶/日,成品油需求增速則放緩至500萬桶/日,不斷增加的過剩產能將使煉油毛利承壓。隨著煉廠加工能力增加,亞太地區原油進口需求增長超過350萬桶/日。

中東國家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供應源,但由於其區內煉油需求增加,尤其是中東地區煉油產能增長最多,該地區2023年出口量僅增長100萬桶/日。中東原油供應增長幅度減少,為以美國為主的新供應源提供了更多機會。

加上巴西、加拿大和挪威也將為供應增長做出貢獻,非歐佩克產油國2020年前可以滿足全球需求增長。

2023年,全球煉油能力預計將增加770萬桶/日,成品油需求增速則放緩至500萬桶/日,不斷增加的過剩產能將使煉油毛利承壓。隨著煉廠加工能力增加,亞太地區原油進口需求增長超過350萬桶/日。

中東國家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供應源,但由於其區內煉油需求增加,尤其是中東地區煉油產能增長最多,該地區2023年出口量僅增長100萬桶/日。中東原油供應增長幅度減少,為以美國為主的新供應源提供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