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法德領導人下周相繼訪美,力勸美國不要退出伊核協議

法國和德國領導人下周將先後訪問華盛頓,一個最重要的議題是勸美國不要退出伊朗核談判。

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在23日到訪美國。緊隨其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將於27日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

這將是馬克龍就任法國總統後第一次到訪美國。

節點臨近

今年1月,特朗普宣佈最後一次延長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豁免期,並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稱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特朗普上任後多次稱,奧巴馬時代末期達成的伊朗核協定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協議”。經過一系列人事變動,特朗普目前的核心幕僚在意識上與特朗普的配合度很高,因此目前白宮高層在伊核協議上的聲音多為主張修改協議,否則退出。行事邏輯仍舊可以參照在《北美自貿協定》上的做法。

“對伊朗給的太多而要求得很少。伊朗政權從協定中獲得了大量財政收益,

超過1000億美元的‘大蛋糕’,其中包括18億美元現金,但並未用於改善伊朗民眾的生活。”特朗普曾在1月做出如此評價。他還指責伊朗把錢花在“武器,恐怖分子和鎮壓,以及官員中飽私囊。”

伊朗方面則在21日給出最新表態。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針對美國有可能選擇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原子能機構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無論伊核協議是否存在,伊朗人民的生活都不會受到影響。

魯哈尼本月初還曾表示,伊朗核工業不取決於伊核協議的存廢,伊朗無論如何都將繼續推進核技術發展。他強調,協議一旦被破壞,伊朗會在一周內做出反應。

目前,伊朗外交部長賈瓦德·紮裡夫身將在24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高級別會議。他日前表示,如果美國退出協議,伊朗和國際社會對此採取的措施將對美國十分不利。他在周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就表示,

如果美國破壞協定,伊朗有很多選項,其中之一就是“以更快速度繼續開展我們的核活動”。

馬克龍更說得上話

毫無疑問,如果美國單方面地退出伊核協議即被伊朗視為“破壞”,因此,如果華盛頓在5月12日宣佈退出該協議,那麼伊朗將在5月19日之前宣佈對策。國際社會必然迎來另一番唏噓和不安。

伊朗核協議全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另外,默克爾也會表現出繼續和法國共同努力推進歐元區改革。

特朗普政府也一直認為德國利用弱勢歐元,形成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

“此次訪問可不容易。”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成員,跨大西洋合作協調人彼得·貝耶(Peter Beyer)稱,默克爾的一天行程短得連一些禮節都不得不簡化了,更別提像特朗普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高爾夫這種活動了。

對於貿易逆差問題,貝耶認為“想在5月1日之前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也絕對是癡人說夢。目標必須是,一方面就延長(臨時豁免)期限達成共識,另一方面歐盟也必須讓美國在鋼鋁關稅上豁免自己。”

美國方面,特朗普也必然會在與默克爾會面時提及美德貿易逆差以及北約軍費一事,德國2017年認繳的北約軍費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13%,不及北約要求的2%。

目標必須是,一方面就延長(臨時豁免)期限達成共識,另一方面歐盟也必須讓美國在鋼鋁關稅上豁免自己。”

美國方面,特朗普也必然會在與默克爾會面時提及美德貿易逆差以及北約軍費一事,德國2017年認繳的北約軍費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13%,不及北約要求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