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人“改革年”與蔡藝儂的再次創業

4月19日,天津唐人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公佈年報,年報資訊顯示2017年公司營收5.56億,同比增長32.96%,利潤增長數字多少打消了半年報的疑慮。

3月份,唐人影視已經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天津證監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材料,

這意味著這家老牌影視公司將正式開始資本化道路。

這是唐人影視董事總經理蔡藝儂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早在2011年,就有人找過唐人希望資本化,但蔡藝儂回絕了,“開始是不懂,也怕嫁錯人。”蔡藝儂告訴第一財經,自己是製作人出身,內心還是內容至上。

蔡藝儂下狠心重調管理團隊 澄清胡歌減持股份系謠傳

內容與資本並不是相對立的,如何有效的利用資本展示著一家內容公司的智慧以及管理能力。從掛牌新三板到準備IPO,蔡藝儂不再抗拒,反而去積極思考,“如果走資本化道路,唐人憑什麼?”

有些意外的是,在外界看來,內容一定是最為優先順序的,但在蔡藝儂看來“管理”同樣不容忽略,她認為一家優秀的企業除了內容,企業管理、經營戰略、公司文化、獎勵機制等等都很重要。

這是她再次創業的前提。

好的管理是優秀的公司共性。整個2017年,是唐人的“內部調整年”,蔡藝儂幾乎重新調整了所有管理團隊,無論是藝人經紀部門、宣傳部門,還是財務部門、人事部門均重新進行調整改革。同時,將動畫團隊進行優化,採用市場上更普遍的內部把控與外包製作形式,更具效率。

一定程度上,唐人是內地市場與港臺製作的集合體,這讓它無論在內容製作還是藝人包裝上更具有先導意識。

但是隨著近幾年資本的進入,現在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入行的公司帶著資本席捲而來,以巨額資本為後盾,他們有底氣給藝人承諾幾部戲的主角,公司股份以及不動產,不經世事的藝人很難經受住這樣的考驗與誘惑,蔡藝儂也很理解藝人在這種情況下的處境。蔡藝儂思慮再三,決定與經紀團隊深入溝通,調整激勵機制。

其實,這也是唐人從工作室到一家正規公司要走的路,處理與藝人的關係不再僅僅依靠“親人般”對待,還需要新的市場化、公司化的策略。

據第一財經瞭解,此前媒體報導稱胡歌等藝人減持唐人股份是一次烏龍事件,其原因在於發佈半年報期間正在做股權轉讓,還未由持股平臺轉移到明星身上。

“藝人風波”對公司零影響 堅持用優質作品成就優質藝人

提到唐人,外界都會與藝人密切相連。

從李亞鵬、胡歌到劉詩詩,這些藝人都與唐人有緊密聯繫。蔡藝儂並不否認這個標籤,在她看來,唐人出品的優質作品與藝人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這是造星能力的體現。很多時候,她都力主使用新人。

從影視行業市場分析,藝人並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壁壘,捧紅了一干明星的正午陽光在去年甚至暫停了自己經紀業務。其實,藝人經紀和內容製作本質上是不同的發展道路,華誼此前擁有豪華明星經紀,但最終很多藝人還是出走成立個人工作室。擅長藝人經紀的嘉行和歡瑞也因過於依賴旗下的當紅藝人受到很大掣肘。

從2017年年報看,藝人經紀只占整體收入的7.84%,製作依然是唐人的核心。從某種角度講,優質藝人的另一面是優質作品,《絕代雙驕》《仙劍奇俠傳》《步步驚心》《無心法師》都是唐人作為優質影視內容公司的一面。很多時候,這一面被大眾忽視了。

根據2017年年報,唐人影視實現營業收入5.56億,淨利潤1.68億元,相比於同期分別上升32.96%or40.56%。2017年唐人出品了《無心法師2》與《三國機密》兩部劇,並未有電視臺發行。

這幾乎是很多影視公司都會面臨的困境,內容製作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穩定的產出內容以及穩定的收回成本尤為重要,蔡藝儂的方法論是籌備謹慎,製作大膽。很多項目在前期籌備階段就會與播出平臺進行溝通,這樣便可以保證出售並回款,不至於造成內容積壓。只有這樣,公司才可以實現良性迴圈。

由於受“限古令”影響,整個市場上的古裝題材出現積壓,但這似乎並未過多影響唐人,《三國機密》與《櫃中美人》並未受影響,蔡藝儂也表示,《三國機密》很快會出現在衛視平臺。其實,蔡藝儂早已不局限於古裝偶像題材,新的作品《原來你還在這裡》《重返二十歲》《收山》都是與都市現實題材相關。

“不局限於古裝,但是要聚焦在年輕人群上。”這是蔡藝儂對唐人作品選擇的核心標準,她表示公司目前同時在開發二十幾個項目的劇本,並籌畫開拍幾部打磨成熟的作品,還打算形成更具規模化的產業,比如電影,這都需要資金去完成。事實上,大公司對唐人並非沒有想法。

這也正是她選擇上市這條道路的主要原因,拿到資金的同時保持獨立。

第一財經:2017年相對2016年作品會少一些,原因是什麼?

蔡藝儂:我把2017年看成是內部調整年,集中在管理方面,這兩年可以說是唐人的又一次創業,要面對200多人的公司,有新的管理辦法,要在內容公司保持感性一面的同時建立理性的一面。2017年公司賣出了《無心法師2》《三國機密》,比2016年出品少,主要還是週期原因。

第一財經:說起唐人外界一直都有一個印象,就是與藝人有很深的關係,你如何看待這個標籤?

蔡藝儂:大家關注公司的藝人是好事,這也證明我們打造明星的能力,也是對我們作品的肯定。

實際上,唐人不是純粹的藝人經紀公司,唐人是一家影視公司,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斷生產優質影視作品。藝人出走現象近幾年也比較常見,不單是唐人,很多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但是個別藝人的出走並沒有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藝人經紀是大部分影視公司都有的板塊,不止要看現在有什麼藝人,還要看公司是否有不斷推出新人的能力。唐人這幾年也在不斷簽約新藝人,但不以流量作為簽約標準,看重的是藝人的演技,比如韓東君、陳瑤、胡冰卿、李蘭迪、林一等。

第一財經:明星股東與唐人也一直關係密切,2017年年報上顯示,胡歌和娜紮的股份還在並未離開,公司如何與明星股東相處?

蔡藝儂:胡歌、娜紮兩位藝人之前是間接持有的,但為了讓藝人有更自由的選擇,和藝人溝通後,他們希望自己持有,所以重新在股轉系統做了轉讓。關於藝人持股的坊間傳聞有很多,我們也沒法去一一解釋這個事情。讓藝人持股,本身也是感謝他們對公司的貢獻,我們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沒有解釋。詩詩原來是公司的藝人,現在也是公司的好朋友。開始也考慮讓詩詩自己持有股份,但因為她太忙了,去年年底和她溝通,她還是會變成間接持有。這個還在工商變更當中,手續比較麻煩,所以還在辦理。

第一財經:在題材上,唐人幾乎一舉開創了古裝偶像這種類型,但是在現階段古裝劇受到了影響,公司有沒有考慮去做其他類型?

蔡藝儂:整個市場環境對古裝題材確實有所影響,但是唐人擅長這種類型並不等於只有這一種類型,公司也在選題上越來越多樣化。比如都市題材《原來你還在這裡》,比如講師徒傳承與時代變遷的《收山》。除了在影視劇方面,這些年我也一直在關注電影市場,無論是發行還是製作,都有很大的變化,公司之前入股了國內知名的發行公司聯瑞,以及做電影專案開發的突燃影業,這就是為我們將來做電影可以鋪好路。在電影方面,我們今年準備先參投幾部電影,另外,我們也成立了單獨的電影線業務。總之,唐人在內容上一直在做多元化的嘗試,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適合青少年人群的題材。

第一財經:內容行業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很多時候一家公司如何保證長期穩定的產出非常重要,唐人在這方面有什麼方法論?

蔡藝儂:唐人目前每年會維持三到四部影視劇的產量,不會開太多,太多的話製作人員與品質會跟不上。另外一點就是資金,需要在自製、承制上有一些交叉。承制可以保持一個穩定的打底收入,自製在我們看准的情況下會獨立製作,同時也會吸引合作夥伴進行項目合作。

第一財經:我們看到之前的差錯變更中,蔡總和李導放棄了合計超過5000萬片酬,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蔡藝儂:其實,歷年來我與李國立導演因為不想給公司過多壓力,所以就沒收片酬,也就有了放棄超過5000萬片酬之說,之前並未公佈,只是本次財報應審計要求在損益中體現出來。我們的初衷是希望算作股東收益,其他沒別的考慮。

第一財經:公司也要準備IPO了,目的是什麼?

蔡藝儂:IPO對我們來說並不是終極目標,也不是為了套現。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思考,其實上市不是一件像我以前所認為的敬而畏之的事情,是水到渠成,我們經過多年的打磨,有一些很好的專案正在孵化中,如果平臺的競爭激烈、尤其是BAT,是需要優秀的內容去吸納更多的收費用戶,而我們希望有足夠的資金去實現一些更大的製作,去做一些產業鏈的佈局,尤其公司同時在開發電影專案,資本解決資金鏈,可讓公司更具競爭力。另外,上市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品牌效應,吸納更多的人才。不管怎樣,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我不會花過多的精力在資本運作方面。我們的投資人一直很信任唐人的堅持,我很感謝他們的信任,相信我們可以長期走下去。

華誼此前擁有豪華明星經紀,但最終很多藝人還是出走成立個人工作室。擅長藝人經紀的嘉行和歡瑞也因過於依賴旗下的當紅藝人受到很大掣肘。

從2017年年報看,藝人經紀只占整體收入的7.84%,製作依然是唐人的核心。從某種角度講,優質藝人的另一面是優質作品,《絕代雙驕》《仙劍奇俠傳》《步步驚心》《無心法師》都是唐人作為優質影視內容公司的一面。很多時候,這一面被大眾忽視了。

根據2017年年報,唐人影視實現營業收入5.56億,淨利潤1.68億元,相比於同期分別上升32.96%or40.56%。2017年唐人出品了《無心法師2》與《三國機密》兩部劇,並未有電視臺發行。

這幾乎是很多影視公司都會面臨的困境,內容製作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穩定的產出內容以及穩定的收回成本尤為重要,蔡藝儂的方法論是籌備謹慎,製作大膽。很多項目在前期籌備階段就會與播出平臺進行溝通,這樣便可以保證出售並回款,不至於造成內容積壓。只有這樣,公司才可以實現良性迴圈。

由於受“限古令”影響,整個市場上的古裝題材出現積壓,但這似乎並未過多影響唐人,《三國機密》與《櫃中美人》並未受影響,蔡藝儂也表示,《三國機密》很快會出現在衛視平臺。其實,蔡藝儂早已不局限於古裝偶像題材,新的作品《原來你還在這裡》《重返二十歲》《收山》都是與都市現實題材相關。

“不局限於古裝,但是要聚焦在年輕人群上。”這是蔡藝儂對唐人作品選擇的核心標準,她表示公司目前同時在開發二十幾個項目的劇本,並籌畫開拍幾部打磨成熟的作品,還打算形成更具規模化的產業,比如電影,這都需要資金去完成。事實上,大公司對唐人並非沒有想法。

這也正是她選擇上市這條道路的主要原因,拿到資金的同時保持獨立。

第一財經:2017年相對2016年作品會少一些,原因是什麼?

蔡藝儂:我把2017年看成是內部調整年,集中在管理方面,這兩年可以說是唐人的又一次創業,要面對200多人的公司,有新的管理辦法,要在內容公司保持感性一面的同時建立理性的一面。2017年公司賣出了《無心法師2》《三國機密》,比2016年出品少,主要還是週期原因。

第一財經:說起唐人外界一直都有一個印象,就是與藝人有很深的關係,你如何看待這個標籤?

蔡藝儂:大家關注公司的藝人是好事,這也證明我們打造明星的能力,也是對我們作品的肯定。

實際上,唐人不是純粹的藝人經紀公司,唐人是一家影視公司,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斷生產優質影視作品。藝人出走現象近幾年也比較常見,不單是唐人,很多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但是個別藝人的出走並沒有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藝人經紀是大部分影視公司都有的板塊,不止要看現在有什麼藝人,還要看公司是否有不斷推出新人的能力。唐人這幾年也在不斷簽約新藝人,但不以流量作為簽約標準,看重的是藝人的演技,比如韓東君、陳瑤、胡冰卿、李蘭迪、林一等。

第一財經:明星股東與唐人也一直關係密切,2017年年報上顯示,胡歌和娜紮的股份還在並未離開,公司如何與明星股東相處?

蔡藝儂:胡歌、娜紮兩位藝人之前是間接持有的,但為了讓藝人有更自由的選擇,和藝人溝通後,他們希望自己持有,所以重新在股轉系統做了轉讓。關於藝人持股的坊間傳聞有很多,我們也沒法去一一解釋這個事情。讓藝人持股,本身也是感謝他們對公司的貢獻,我們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沒有解釋。詩詩原來是公司的藝人,現在也是公司的好朋友。開始也考慮讓詩詩自己持有股份,但因為她太忙了,去年年底和她溝通,她還是會變成間接持有。這個還在工商變更當中,手續比較麻煩,所以還在辦理。

第一財經:在題材上,唐人幾乎一舉開創了古裝偶像這種類型,但是在現階段古裝劇受到了影響,公司有沒有考慮去做其他類型?

蔡藝儂:整個市場環境對古裝題材確實有所影響,但是唐人擅長這種類型並不等於只有這一種類型,公司也在選題上越來越多樣化。比如都市題材《原來你還在這裡》,比如講師徒傳承與時代變遷的《收山》。除了在影視劇方面,這些年我也一直在關注電影市場,無論是發行還是製作,都有很大的變化,公司之前入股了國內知名的發行公司聯瑞,以及做電影專案開發的突燃影業,這就是為我們將來做電影可以鋪好路。在電影方面,我們今年準備先參投幾部電影,另外,我們也成立了單獨的電影線業務。總之,唐人在內容上一直在做多元化的嘗試,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適合青少年人群的題材。

第一財經:內容行業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很多時候一家公司如何保證長期穩定的產出非常重要,唐人在這方面有什麼方法論?

蔡藝儂:唐人目前每年會維持三到四部影視劇的產量,不會開太多,太多的話製作人員與品質會跟不上。另外一點就是資金,需要在自製、承制上有一些交叉。承制可以保持一個穩定的打底收入,自製在我們看准的情況下會獨立製作,同時也會吸引合作夥伴進行項目合作。

第一財經:我們看到之前的差錯變更中,蔡總和李導放棄了合計超過5000萬片酬,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蔡藝儂:其實,歷年來我與李國立導演因為不想給公司過多壓力,所以就沒收片酬,也就有了放棄超過5000萬片酬之說,之前並未公佈,只是本次財報應審計要求在損益中體現出來。我們的初衷是希望算作股東收益,其他沒別的考慮。

第一財經:公司也要準備IPO了,目的是什麼?

蔡藝儂:IPO對我們來說並不是終極目標,也不是為了套現。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思考,其實上市不是一件像我以前所認為的敬而畏之的事情,是水到渠成,我們經過多年的打磨,有一些很好的專案正在孵化中,如果平臺的競爭激烈、尤其是BAT,是需要優秀的內容去吸納更多的收費用戶,而我們希望有足夠的資金去實現一些更大的製作,去做一些產業鏈的佈局,尤其公司同時在開發電影專案,資本解決資金鏈,可讓公司更具競爭力。另外,上市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品牌效應,吸納更多的人才。不管怎樣,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我不會花過多的精力在資本運作方面。我們的投資人一直很信任唐人的堅持,我很感謝他們的信任,相信我們可以長期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