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威海市立醫院醫急救故事:爭分奪秒“10分鐘”

爭分奪秒“10分鐘”

——發生在威海市立醫院醫護人員身上的急救故事

◎矯曉虹

總有那麼一瞬間,觸動人們心底深處的柔軟;總有那麼一群人,用愛意守護著百姓安康。他們,是沖在一線的“白衣天使”;他們,

是生命之樹的“護衛金剛”;他們,是群眾眼中的“希望之光”。當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醫護人員總是挺身而出,用專業的技術與死神抗爭,挽救了無數生命。

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驚險又感動的瞬間——

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市民學習心肺復蘇術。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片

鏡頭一:2017年3月31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當天下午4時許,在威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門口,一位老人突然頭朝下摔倒在臺階上,旁邊的家屬焦急萬分。在大廳準備辦理業務的威海市立醫院B超醫生宋海波聽到呼喊後,

第一反應就是老人突發疾病。他沒有猶豫,一邊第一時間撥打120,一邊沖到老人身邊,查看具體情況。

表明自己的身份後,宋海波發現老人已失去意識,隨即對老人進行檢查。詢問家屬得知,老人一直患有心臟病,宋海波結合症狀迅速確定急救辦法。與家屬一起將老人身體放正後,宋海波跪在地上進行心臟按壓。

一下、兩下、三下……保持每分鐘不少於100下的頻率,近20分鐘不間斷地用力按壓,

老人終於睜開了雙眼。就在此時,120急救車趕到現場。將老人送上車後,宋海波累得直喘,衣服早已濕透。

從發現老人倒地到老人成功蘇醒,前後經歷半個小時。緩了一會兒,宋海波才意識到,自己要辦的公積金業務還沒有辦。儘管此時管理中心已到下班時間,但公積金中心的工作人員還是特地臨時加班為見義勇為的宋大夫辦理了業務。

鏡頭二:2017年3月8日,高區一家餐館。

當晚7時許,已從威海市立醫院護士長崗位上退休的牟鳳萍在高區一家餐館內就餐,突然餐廳裡一陣嘈雜,混亂中有人大喊:“突發疾病,需要搶救!”

憑藉著多年的醫務工作經驗,牟鳳萍沒有半分猶豫,立刻沖進了包間,發現一名男性癱坐在椅子上。牟鳳萍檢查發現,該男子已經停止呼吸和心跳。事不宜遲,她和家屬立刻將患者放平,跪在地上為他進行心肺復蘇,經過十多分鐘的搶救,

患者最終被救了回來,被家屬送入醫院。

原來,當天患者一家正在聚餐,患者飲酒後突然出現呼吸急促、臉色蒼白症狀。因平日患者身體沒有疾病,所以家屬以為是喝多了酒所致,但隨後患者陷入了昏迷,這讓家人慌了神。牟鳳萍此時出現,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鏡頭三:2017年2月3日,威海市立醫院南院區。

正月初七,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大批患者擠滿了威海市立醫院南院區門診各個診室,醫生們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南院區門診樓二樓走廊上,忽然響起一聲急促的驚叫聲:“你怎麼啦?快來人啊!”

聽聞聲音,綜合內二科主任李芹、南院區口腔科副主任楊曉前、綜合外二科醫師韓孟宏幾乎同時從診室沖出。此時患者意識喪失,癱倒在地上。李芹迅速判斷患者為心跳、呼吸驟停,情況十分危急。“快,進行胸部按壓!”此時口腔科、綜合外二科門診的護士迅速攜帶搶救箱、氧氣袋等急救設備參與搶救。

李芹將患者平臥位,給予心肺復蘇治療並呼叫急救,在其他醫生護士的配合下,同時給患者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經過三分鐘的緊張搶救,患者終於恢復了心跳和呼吸,蘇醒過來。南院區第一時間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將其護送至綜合內二科病房進行生命支持治療。

鏡頭四:2016年11月18日,一列開往威海的列車上。

18點50分,列車正在行駛中,一節車廂中突然亂作一團。列車長求助:“請問列車上是否有醫護人員,9號車廂內有一位元乘客需要救治……”

當時,威海市立醫院神經內三科副主任王鵬飛、副護士長劉淩雲和護士宋妍,從天津進修後乘坐動車回威海。一聽到列車長呼叫醫護人員,三名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跑到9號車廂參加搶救。

到達現場後,他們立即對患者進行檢查,發現患者有突然手腳發麻、四肢無力、噁心等症狀,王鵬飛第一時間詢問患者情況,劉淩雲測量血壓。經過詳細的查體,王鵬飛判斷患者可能是低血糖發作,就給患者吃了塊巧克力,並一直陪伴著患者,直到患者病情好轉。

同年8月26日,醫務科副主任鄒愛玲、全科醫學科醫生張喆和急診科醫生何旭東乘坐動車去北京學習、交流。

當列車靠近萊陽車站時,一節車廂中突然亂作一團。列車員求助的廣播響起:“請問列車上是否有醫生,5號車廂有人抽搐,請醫生乘客前來幫忙搶救。”廣播才讀到一半,鄒愛玲幾人就已跑到5號車廂。

何旭東、張喆對患者進行檢查,發現患者神智不清,呼之不應,面色蒼白發青。查看生命體征,呼吸、心率尚平穩,給予急救措施,約1到2分鐘後患者清醒,停止抽搐,他們陪伴患者到萊陽站,協助列車員將患者送下車。

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發事件,來自每個科室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沉著應對、搶救及時,這充分展現了威海市立醫院醫護工作者扎實的醫療功底和職業素養,也體現出醫院在院前急救方面傾注的心力。

眾所周知,人的呼吸心跳一旦停止,前10分鐘的搶救時機非常關鍵。然而很多人並不懂得自救互救技能,從而在險情突發時錯失挽救生命的良機。鑒於此,威海市立醫院於2015年10月10日成立了一支急救志願服務隊,致力於在全社會普及“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理念,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救護之外,拉起人人懂急救的安全網路。

應運而生 18名護理人員組成急救隊

“假如一個人在你面前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心跳驟停,應該怎麼辦?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撥打120,然後等待救護車的到來。殊不知,醫護人員到達時,大多已經錯過了急救的‘白金十分鐘’。” 在社區舉辦的培訓課上,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副護士長張麗娜這樣說。

從專業角度講,人的呼吸、心跳一旦停止,10秒鐘意識喪失,2分鐘瞳孔散大固定,4到6分鐘後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害,10分鐘後腦組織基本死亡,這時患者幾乎救治不了。懂得自救互救技能非常重要,在4分鐘能得到心肺復蘇救治,存活率可達50%;4至6分鐘內救治,存活率有10%,這10分鐘比白金還珍貴。

“遺憾的是,操作並不複雜的心肺復蘇術,普通人會用的極少。”張麗娜表示,多數人並不掌握科學的救助方法。

從資料統計上來看,我國急救普及率不足1%,只有在大城市的某些人群可以達到5%—10%,與國外25%—70%相比,差距很大。有研究表明:我國院外心臟性猝死生存率不到1%,而國外先進水準可以達到10%-30%,這與急救技能的普及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常年在急診室工作,醫護人員比常人更能感受生命的脆弱。每次看著患者被急救車送來,雖盡全力施救卻因錯過黃金救援時間,而眼睜睜看著生命消逝,無奈之餘更感到痛心。

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工作的熱忱,成立一支急救志願隊,開展院前急救技能培訓,是威海市立醫院人心中所想。

“記得有一次在學校給孩子講解急救知識時,看著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和躍躍欲試的神態,堅定了我們開展急救培訓的決心。”張麗娜說,成立急救志願服務隊的想法一經提出,醫院領導和科室領導馬上給了極大的支持。

有了行動的方向,急救志願服務隊成立的步伐就加快了許多。科室進行院內廣泛宣傳,鼓勵護理人員自願報名,經過多輪授課培訓和嚴格考核,最終18名護理人員合格,組成了急救志願服務隊的“首發陣容”。

為規範培訓方法和內容,急診科副護士長王斌參加了山東省急診科護士長第一期應急護師資格培訓班,獲得了國家級急救培訓師資格,並將王斌指定為急救志願服務隊的專業培訓老師,定期對急救隊成員進行培訓,提高技術水準,保證急救培訓品質。

2015年10月10日,威海市立醫院急救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

深入基層 開展義務培訓千餘人

重視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訓是威海市立醫院多年的堅守,全院各個臨床醫技科室,包括行政科室在內的工作人員都掌握了扎實的急救技能,這才能讓他們有了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底氣。

救人一幕發生後,宋海波說:“當時我沒有多想,作為醫生,救人是職業的本能反應,也是分內職責。”而他也感謝威海市立醫院定期對院內醫生急救培訓和比賽,不斷加強各科室醫生們的救人水準。

有著32年護齡的牟鳳萍先後獲得過“優秀護士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她曾在威海市立醫院舉辦的心肺復蘇技能大賽上取得了好名次。救人一事後,她說:“醫院非常重視員工急救意識的培訓,我們的功夫都是練出來的,即便退休了,但手上的技術仍能救人。”

“專業醫護人員救人是發揮本職,但很多危急時刻並不總是那麼幸運,這就需要人人掌握急救技能。”張麗娜說,延伸院前急救鏈條,就是讓急救技能覆蓋更多普通人。

急救隊18名專業護理人員自願犧牲休息時間,來到社區居民身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急救知識和技能的義務培訓,普及急救知識。

在去年健康博覽會名院展示區,威海市立醫院現場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培訓,由專業護理人員手把手教給市民正確的急救方法。不少參加展覽的市民停下腳步,排隊“圍觀”並上手學習。

在全市家庭健康日義診活動現場,威海市立醫院又將學習課堂搬到了義診區,通過對模型的現場教學,讓前來義診的社區居民學到救命的“手藝”。

在戚東夼社區,急救隊成員為上百名居民進行了急救培訓。急救隊運用多媒體和類比人等教具,生動形象地講授了心肺復蘇術和日常急救知識等內容,手把手指導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反復演示,直到所有參學者全部掌握了心肺復蘇術的操作要領。

就這樣,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威海市立醫院急救志願服務隊先後走進企業、社區、軍休所、學校、工廠,為上千名市民進行心肺復蘇系統培訓,傳播家庭常用急救知識和技術,填補在救護車到達前的救急空白。

“太多人缺乏急救知識和技能,我們通過培訓傳播科學急救方法,讓更多人在生命危急時刻敢於伸出手,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張麗娜說。

堅持初心 讓急救覆蓋更廣泛人群

院前急救知識的普及剛剛起步,威海市立醫院人身上的擔子,依然很重。

“威海市立醫院急救支援服務隊將繼續行動,適時增加培訓次數,更新培訓方案,把急救知識普及到廣大單位和家庭中去,為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貢獻力量。”張麗娜說。

目前,急救隊在日常培訓工作中採取了更有針對性、更人性化的培訓方式,比如說針對酒店,急救隊著重講解魚刺卡喉、燙傷等的急救知識;針對學校,急救隊從眼睛進異物、靜動脈止血包紮等方面入手;對於老人,更多地培訓他們進行心肺復蘇訓練。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進行培訓,可以讓大家學到生活裡確實用得到的技能,在危險發生時,能自救,也能為別人提供幫助。

讓急救隊成員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大嵐寺小學上培訓課時,孩子們看到急救隊帶著模擬人到學校,個個歡呼雀躍,積極性很高。開始教學、練習後,孩子們更是一點也不馬虎,個個動作標準,按壓部位、頻率、深、開放氣道手法都很到位,很多孩子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肯停下來。

“那次培訓之後,我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深感急救知識的培訓至關重要。培訓要從孩子抓起,讓他們從小掌握這門技能並推廣開來,逐步改善現狀,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張麗娜說。

如今,急救隊由原計劃每季度一次的自主活動到現在幾乎每月一次的活動頻率。市民的學習勁頭高漲、態度認真,也體現出廣大市民對急救培訓的認可和重視程度正逐漸上升。而這些改變讓每一個急救隊隊員倍感欣慰,也深受鼓舞。

“如果任何群體有此需求,都可隨時聯繫我們威海市立醫院急救志願服務隊,我們將竭盡所能為大家服務!”張麗娜說。

與此同時,威海市立醫院急救支援服務隊也呼籲全市各級醫院、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共同行動起來,傳播科學的急救知識,讓每個人都能學會並正確應用傳播技能,共同守護生命的“白金10分鐘”。

醫生們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南院區門診樓二樓走廊上,忽然響起一聲急促的驚叫聲:“你怎麼啦?快來人啊!”

聽聞聲音,綜合內二科主任李芹、南院區口腔科副主任楊曉前、綜合外二科醫師韓孟宏幾乎同時從診室沖出。此時患者意識喪失,癱倒在地上。李芹迅速判斷患者為心跳、呼吸驟停,情況十分危急。“快,進行胸部按壓!”此時口腔科、綜合外二科門診的護士迅速攜帶搶救箱、氧氣袋等急救設備參與搶救。

李芹將患者平臥位,給予心肺復蘇治療並呼叫急救,在其他醫生護士的配合下,同時給患者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經過三分鐘的緊張搶救,患者終於恢復了心跳和呼吸,蘇醒過來。南院區第一時間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將其護送至綜合內二科病房進行生命支持治療。

鏡頭四:2016年11月18日,一列開往威海的列車上。

18點50分,列車正在行駛中,一節車廂中突然亂作一團。列車長求助:“請問列車上是否有醫護人員,9號車廂內有一位元乘客需要救治……”

當時,威海市立醫院神經內三科副主任王鵬飛、副護士長劉淩雲和護士宋妍,從天津進修後乘坐動車回威海。一聽到列車長呼叫醫護人員,三名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跑到9號車廂參加搶救。

到達現場後,他們立即對患者進行檢查,發現患者有突然手腳發麻、四肢無力、噁心等症狀,王鵬飛第一時間詢問患者情況,劉淩雲測量血壓。經過詳細的查體,王鵬飛判斷患者可能是低血糖發作,就給患者吃了塊巧克力,並一直陪伴著患者,直到患者病情好轉。

同年8月26日,醫務科副主任鄒愛玲、全科醫學科醫生張喆和急診科醫生何旭東乘坐動車去北京學習、交流。

當列車靠近萊陽車站時,一節車廂中突然亂作一團。列車員求助的廣播響起:“請問列車上是否有醫生,5號車廂有人抽搐,請醫生乘客前來幫忙搶救。”廣播才讀到一半,鄒愛玲幾人就已跑到5號車廂。

何旭東、張喆對患者進行檢查,發現患者神智不清,呼之不應,面色蒼白發青。查看生命體征,呼吸、心率尚平穩,給予急救措施,約1到2分鐘後患者清醒,停止抽搐,他們陪伴患者到萊陽站,協助列車員將患者送下車。

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發事件,來自每個科室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沉著應對、搶救及時,這充分展現了威海市立醫院醫護工作者扎實的醫療功底和職業素養,也體現出醫院在院前急救方面傾注的心力。

眾所周知,人的呼吸心跳一旦停止,前10分鐘的搶救時機非常關鍵。然而很多人並不懂得自救互救技能,從而在險情突發時錯失挽救生命的良機。鑒於此,威海市立醫院於2015年10月10日成立了一支急救志願服務隊,致力於在全社會普及“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理念,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救護之外,拉起人人懂急救的安全網路。

應運而生 18名護理人員組成急救隊

“假如一個人在你面前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心跳驟停,應該怎麼辦?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撥打120,然後等待救護車的到來。殊不知,醫護人員到達時,大多已經錯過了急救的‘白金十分鐘’。” 在社區舉辦的培訓課上,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副護士長張麗娜這樣說。

從專業角度講,人的呼吸、心跳一旦停止,10秒鐘意識喪失,2分鐘瞳孔散大固定,4到6分鐘後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害,10分鐘後腦組織基本死亡,這時患者幾乎救治不了。懂得自救互救技能非常重要,在4分鐘能得到心肺復蘇救治,存活率可達50%;4至6分鐘內救治,存活率有10%,這10分鐘比白金還珍貴。

“遺憾的是,操作並不複雜的心肺復蘇術,普通人會用的極少。”張麗娜表示,多數人並不掌握科學的救助方法。

從資料統計上來看,我國急救普及率不足1%,只有在大城市的某些人群可以達到5%—10%,與國外25%—70%相比,差距很大。有研究表明:我國院外心臟性猝死生存率不到1%,而國外先進水準可以達到10%-30%,這與急救技能的普及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常年在急診室工作,醫護人員比常人更能感受生命的脆弱。每次看著患者被急救車送來,雖盡全力施救卻因錯過黃金救援時間,而眼睜睜看著生命消逝,無奈之餘更感到痛心。

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工作的熱忱,成立一支急救志願隊,開展院前急救技能培訓,是威海市立醫院人心中所想。

“記得有一次在學校給孩子講解急救知識時,看著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和躍躍欲試的神態,堅定了我們開展急救培訓的決心。”張麗娜說,成立急救志願服務隊的想法一經提出,醫院領導和科室領導馬上給了極大的支持。

有了行動的方向,急救志願服務隊成立的步伐就加快了許多。科室進行院內廣泛宣傳,鼓勵護理人員自願報名,經過多輪授課培訓和嚴格考核,最終18名護理人員合格,組成了急救志願服務隊的“首發陣容”。

為規範培訓方法和內容,急診科副護士長王斌參加了山東省急診科護士長第一期應急護師資格培訓班,獲得了國家級急救培訓師資格,並將王斌指定為急救志願服務隊的專業培訓老師,定期對急救隊成員進行培訓,提高技術水準,保證急救培訓品質。

2015年10月10日,威海市立醫院急救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

深入基層 開展義務培訓千餘人

重視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訓是威海市立醫院多年的堅守,全院各個臨床醫技科室,包括行政科室在內的工作人員都掌握了扎實的急救技能,這才能讓他們有了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底氣。

救人一幕發生後,宋海波說:“當時我沒有多想,作為醫生,救人是職業的本能反應,也是分內職責。”而他也感謝威海市立醫院定期對院內醫生急救培訓和比賽,不斷加強各科室醫生們的救人水準。

有著32年護齡的牟鳳萍先後獲得過“優秀護士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她曾在威海市立醫院舉辦的心肺復蘇技能大賽上取得了好名次。救人一事後,她說:“醫院非常重視員工急救意識的培訓,我們的功夫都是練出來的,即便退休了,但手上的技術仍能救人。”

“專業醫護人員救人是發揮本職,但很多危急時刻並不總是那麼幸運,這就需要人人掌握急救技能。”張麗娜說,延伸院前急救鏈條,就是讓急救技能覆蓋更多普通人。

急救隊18名專業護理人員自願犧牲休息時間,來到社區居民身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急救知識和技能的義務培訓,普及急救知識。

在去年健康博覽會名院展示區,威海市立醫院現場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培訓,由專業護理人員手把手教給市民正確的急救方法。不少參加展覽的市民停下腳步,排隊“圍觀”並上手學習。

在全市家庭健康日義診活動現場,威海市立醫院又將學習課堂搬到了義診區,通過對模型的現場教學,讓前來義診的社區居民學到救命的“手藝”。

在戚東夼社區,急救隊成員為上百名居民進行了急救培訓。急救隊運用多媒體和類比人等教具,生動形象地講授了心肺復蘇術和日常急救知識等內容,手把手指導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反復演示,直到所有參學者全部掌握了心肺復蘇術的操作要領。

就這樣,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威海市立醫院急救志願服務隊先後走進企業、社區、軍休所、學校、工廠,為上千名市民進行心肺復蘇系統培訓,傳播家庭常用急救知識和技術,填補在救護車到達前的救急空白。

“太多人缺乏急救知識和技能,我們通過培訓傳播科學急救方法,讓更多人在生命危急時刻敢於伸出手,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張麗娜說。

堅持初心 讓急救覆蓋更廣泛人群

院前急救知識的普及剛剛起步,威海市立醫院人身上的擔子,依然很重。

“威海市立醫院急救支援服務隊將繼續行動,適時增加培訓次數,更新培訓方案,把急救知識普及到廣大單位和家庭中去,為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貢獻力量。”張麗娜說。

目前,急救隊在日常培訓工作中採取了更有針對性、更人性化的培訓方式,比如說針對酒店,急救隊著重講解魚刺卡喉、燙傷等的急救知識;針對學校,急救隊從眼睛進異物、靜動脈止血包紮等方面入手;對於老人,更多地培訓他們進行心肺復蘇訓練。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進行培訓,可以讓大家學到生活裡確實用得到的技能,在危險發生時,能自救,也能為別人提供幫助。

讓急救隊成員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大嵐寺小學上培訓課時,孩子們看到急救隊帶著模擬人到學校,個個歡呼雀躍,積極性很高。開始教學、練習後,孩子們更是一點也不馬虎,個個動作標準,按壓部位、頻率、深、開放氣道手法都很到位,很多孩子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肯停下來。

“那次培訓之後,我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深感急救知識的培訓至關重要。培訓要從孩子抓起,讓他們從小掌握這門技能並推廣開來,逐步改善現狀,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張麗娜說。

如今,急救隊由原計劃每季度一次的自主活動到現在幾乎每月一次的活動頻率。市民的學習勁頭高漲、態度認真,也體現出廣大市民對急救培訓的認可和重視程度正逐漸上升。而這些改變讓每一個急救隊隊員倍感欣慰,也深受鼓舞。

“如果任何群體有此需求,都可隨時聯繫我們威海市立醫院急救志願服務隊,我們將竭盡所能為大家服務!”張麗娜說。

與此同時,威海市立醫院急救支援服務隊也呼籲全市各級醫院、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共同行動起來,傳播科學的急救知識,讓每個人都能學會並正確應用傳播技能,共同守護生命的“白金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