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習近平推進建設數字中國

央視網消息:東海之濱,東湖之畔,大資料產業風生水起、如火燎原。

“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值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習近平發來賀信。

回首18年前,當“數位地球”“數位社會”還停留在概念階段時,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便洞見未來,超前引領,前瞻性提出建設“數字福建”戰略構想,為“數字福建”建設開好頭、定好調、布好局,種下了數字的“種子”。

十八大以來,隨著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中國的數位化進程已經擴展到政務、民生、實體經濟等各個領域,“數位農業”“數位校園”“數位社區”……遍地開花,共同勾勒出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

大數據+民生 讓百姓幸福感升溫

“要運用大資料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

讓百姓少跑腿、資料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準。”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在習近平的戰略佈局中,人民始終是主角。讓群眾切身感受到資訊化帶來的便利,把推進資訊化與提高公共服務水準相結合,是習近平推進“數字中國”戰略一以貫之的追求目標。

2002年3月,習近平(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到福建省空間資訊工程研究中心調研。(資料圖片)

2002年,福建省某社區設立了全省第一個社區居民電子閱覽室,首批配備了10台電腦。習近平很關心網路會不會通,和居民能夠從網上看到什麼資訊。他非常認真地觀察一個老人如何上網,

並問“上網快不快”。

與此同時,遠端自助繳水電費系統也在福建試點安裝。習近平仔細瞭解如何遠端抄電錶,並問“是否精准”。當時網路頻寬入戶才2兆左右,工作人員回答,還需配合人工抄表核對。習近平要求他們不搞花架子、不作秀,要扎扎實實做到“四個貼近”,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提供資訊化服務。

鬥轉星移,事隨境遷。如今大資料廣泛應用於人們生活:交通部門通過大資料分析即時路況;相親網站利用大資料匹配相親物件;穿戴裝備(例如智慧手錶或者智慧手環)根據大資料跟蹤身體健康情況……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叮囑領導幹部:“要運用資訊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更好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據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公佈的我國電子政務和資訊惠民便民服務最新成果:全國建立党建網站2萬多家服務党的建設;“智慧法院”、電子檢務建設成效明顯;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歸集各類信用資訊總量突破65億條;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0%,是五年前的3.6倍,多媒體教室比例達87%,實現了翻番;社保卡持卡人數超過10億人……

“數字中國”建設正當其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為數位中國、網路強國建設加油助力:加大網路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頻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範圍,明顯降低家庭寬頻、企業寬頻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讓群眾和企業切實受益。

大資料+產業 讓經濟發展飛向新藍海

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起點。

DT(大資料)時代,資料正在成為一種生產資料。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都會產生有價值的資料,而對這些資料的統計、分析、挖掘則會創造意想不到的價值和財富。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來到貴陽市大數據廣場。他走進大資料應用展示中心,聽取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規劃和實際應用情況。貴州省以發展大資料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給習近平留下深刻印象。習近平對當地幹部說:“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資料確實有道理。”

十八大以來,無論是G20峰會還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無論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是十九大,習近平多次為“數字經濟”點贊。

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加快推動數位產業化,依靠資訊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據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資料:2017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占GDP的比重達到32.9%。另據有關機構預測,2035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將達16萬億美元。

習近平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大資料+國家 讓中國贏得新時代發展戰略主動權

大資料是每個人的大資料,是每個企業的大資料,更是整個國家的大資料。

DT時代,大資料正有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日益成為社會管理的驅動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參”。同時,大資料也正在改變各國綜合國力,重塑未來國際戰略格局。

2013年7月,習近平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大資料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資料,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2014年2月,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網路資訊是跨國界流動的,資訊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資訊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資訊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在前幾天召開的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等為契機,加強同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數位經濟、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鑒於大資料潛在的巨大影響,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將大資料視作戰略資源。目前,美國數字經濟占GDP總量33%,並設立了數字經濟顧問委員會;英國數位經濟占GDP總量7%,出臺《數字經濟戰略》;德國發佈《數字戰略2025》,全面實施工業4.0;日本提出建設“超智慧社會”,將網路與現實空間融合發展。

預計到2020年,全球資料使用量將達到約400億TB,涵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成為新的重要驅動力。大資料重新定義了大國的博弈空間。在大資料時代,世界各國對資料的依賴快速上升,國家競爭焦點除了資本、土地、人口、資源,還必將聚焦於大資料。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大資料時代擁抱大資料,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戰略視野進行前瞻規劃,為網路強國指明方向。

據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公佈的我國電子政務和資訊惠民便民服務最新成果:全國建立党建網站2萬多家服務党的建設;“智慧法院”、電子檢務建設成效明顯;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歸集各類信用資訊總量突破65億條;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0%,是五年前的3.6倍,多媒體教室比例達87%,實現了翻番;社保卡持卡人數超過10億人……

“數字中國”建設正當其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為數位中國、網路強國建設加油助力:加大網路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頻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範圍,明顯降低家庭寬頻、企業寬頻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讓群眾和企業切實受益。

大資料+產業 讓經濟發展飛向新藍海

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起點。

DT(大資料)時代,資料正在成為一種生產資料。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都會產生有價值的資料,而對這些資料的統計、分析、挖掘則會創造意想不到的價值和財富。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來到貴陽市大數據廣場。他走進大資料應用展示中心,聽取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規劃和實際應用情況。貴州省以發展大資料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給習近平留下深刻印象。習近平對當地幹部說:“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資料確實有道理。”

十八大以來,無論是G20峰會還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無論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是十九大,習近平多次為“數字經濟”點贊。

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加快推動數位產業化,依靠資訊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據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資料:2017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占GDP的比重達到32.9%。另據有關機構預測,2035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將達16萬億美元。

習近平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大資料+國家 讓中國贏得新時代發展戰略主動權

大資料是每個人的大資料,是每個企業的大資料,更是整個國家的大資料。

DT時代,大資料正有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日益成為社會管理的驅動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參”。同時,大資料也正在改變各國綜合國力,重塑未來國際戰略格局。

2013年7月,習近平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大資料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資料,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2014年2月,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網路資訊是跨國界流動的,資訊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資訊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資訊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在前幾天召開的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等為契機,加強同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數位經濟、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鑒於大資料潛在的巨大影響,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將大資料視作戰略資源。目前,美國數字經濟占GDP總量33%,並設立了數字經濟顧問委員會;英國數位經濟占GDP總量7%,出臺《數字經濟戰略》;德國發佈《數字戰略2025》,全面實施工業4.0;日本提出建設“超智慧社會”,將網路與現實空間融合發展。

預計到2020年,全球資料使用量將達到約400億TB,涵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成為新的重要驅動力。大資料重新定義了大國的博弈空間。在大資料時代,世界各國對資料的依賴快速上升,國家競爭焦點除了資本、土地、人口、資源,還必將聚焦於大資料。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大資料時代擁抱大資料,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戰略視野進行前瞻規劃,為網路強國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