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銷量王煥顏重生 上汽大眾全新朗逸Plus首試

2018年是朗逸上市的第10個年頭。截止2018年3月,Lavida朗逸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

名副其實成為中國A級轎車市場領軍車型。正是源於Lavida朗逸對於上汽大眾的重要性,此次上汽大眾優先對朗逸進行了換代進化,新一代朗逸被命名為All New Lavida Plus(簡稱朗逸Plus)於4月9日正式亮相。小編有幸能夠在第一時間來到上汽大眾位於上海嘉定的安亭試車場,對這款新車進行了簡短的試乘試駕體驗。

雖說名稱還是朗逸,但當小編看到實車時,卻一時無法把它和前三代朗逸放在一個級別裡。

小編這時才體會到Plus這個詞的意義,並還立馬對這個詞進行了搜索,得出“正量、好處、附加” 等含義,進而總結出一個詞,就是“更優越”。是的,朗逸Plus這次是進行了全方位的越級升級。

全新朗逸Plus是國內首款採用大眾全球最新一代設計語言的量產車,

整車線條硬朗、犀利,凸顯立體感。同時,全新朗逸Plus的設計中也充分融合了中國美學的審美主張,採用了更多的雕塑技法使得整車線條更具延展性。例如其重新設計的前臉中網用亮銀色和啞光色搭配出明暗相間、立體感更強的鍍鉻飾條,並巧妙的將比例更大的格柵與大燈連為一體,使車頭造型整體橫向拉伸,搭配造型犀利動感的全新LED大燈總成使前臉彰顯豪華感、呈現質感美。
大燈內部造型進行了優化設計,扁“L”型LED光帶式日間行車燈將成為標配,而高配車型的近光和遠光燈也會採用LED光源,科技感和夜晚的照明效果較現款車型將有質的提高。與此同時,發動機蓋造型立體雕刻感極強,四條凸起的線條勾勒出硬朗、淩厲、動感的車頭效果。

來到車身側面,得益于採用了更新的大眾MQB平臺,全新朗逸Plus車身更加修長;更為傾斜的A柱夾角以及在許多B級車上才能見到的C柱三角窗的設計,配合動感的車頂線條設計,稍稍溜背的造型使整車的側身形態更加動感流暢,提升了檔次感。不過,鑒於C柱使用了三角窗的設計,因此全新朗逸Plus的後門長度有所縮短,視覺效果是四代車型裡最短的。車側雙腰線的設計新穎犀利,上腰部線條如雕刻般清晰鮮明的從大燈處一直水準延展至尾燈區域,強化了修長的車身比例。下腰線從位於前輪眉翼子板處精緻的鍍鉻Lavida車標延伸至後門,形成了優雅的光影效果,使得車身的曲面更豐富,更具立體感。帶有轉向燈的雙色後視鏡以及帶有無鑰匙進入的鍍鉻門把手則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全新設計的17英寸雙色多幅條鋁合金輪轂動感十足,搭配規格為225/45 R17的輪胎使得車身側面比例更佳。

全新朗逸Plus尾部造型硬朗有張力,簡潔、硬朗的線條拉伸了車身的寬度,行李箱上沿的尾翼造型頗為動感。全新設計的LED尾燈外形修長動感,並且延展至側面,與前大燈形成呼應。燈組內部更是採用了最新的大眾設計造型,點亮後效果不錯。更多的線條與變化的形面共同增添了車尾的立體感。隱藏式的尾管造型,排氣管鍍鉻和車尾鍍鉻聯為一體,更彰顯檔次。

車身尺寸方面,全新朗逸Plus長4670mm、寬1806mm、高1474mm,軸距長至2688mm,車身尺寸媲美B級車,全面超越了一汽大眾的速騰。而這也說明了全新朗逸Plus已經越級為A++級。

內飾方面:

全新朗逸Plus採用了大眾最新設計語言的內飾佈局,一體橫向式的儀錶台加強了視覺延展性,營造出整潔、優雅、充滿安全感的寬敞車內空間。中控螢幕的位置上移到與儀錶平行的高度,提升了駕駛者的操作便利性。副駕駛手套箱上採用了具有漸變拉絲效果的裝飾面板,使得整體內飾更加和諧與統一視覺效果更加自然、和諧。全新朗逸Plus通過造型調整和用料的改變,內飾的豪華感提升了一個檔次,車側門把手處的縫線、皮質的打孔座椅面料以及縫線設計都更具檔次感。多功能方向盤採用目前流行的三幅平底的設計,運動感和家庭感融合在一起,快速鍵功能齊全且便於操作。方向盤調節由原來的兩向變為了四向。全新朗逸Plus分別裝備了6.5英寸與8英寸(高配)大屏的MIB多媒體交互系統。支援Carlife、Carplay及Mirrorlink手機映射功能,其中8英寸智行多媒體娛樂導航系統,具備即時線上聯網功能,能夠提供即時路況導航、地圖線上升級、即時天氣查詢等線上互動功能。全新朗逸Plus在主動安全配置上,除了搭載集成23項功能的ESP車身動態電子穩定系統還全系標配RKA智慧胎壓檢測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並且在同級別車型中首次搭載AEB自動刹車輔助系統,可以在行駛過程中持續分析車輛前方的交通狀況,並在必要時提醒或輔助駕駛者進行制動,進一步提升主動安全性能,降低發生碰撞的風險。全新朗逸Plus帶啟停功能的ACC自我調整巡航系統的配備更是讓全新朗逸Plus在長途駕駛舒適性及安全性上增添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全系標配電子駐車並帶有AUTOHOLD功能,用起來非常方便,毫無難度。

全系標配後排出風口,對於家用緊湊型轎車來說,後排出風口是非常實用而討巧的配置。出風口下方還有兩個USB插口,非常方便後排乘客的使用。全新朗逸Plus雖然沒有採用全景天窗,但相比現款車型其尺寸做了進一步升級。座椅的包裹性和舒適性都不錯,軟硬也適中。主駕為電動調節並配有前排座椅加熱功能。得益於軸距的提升,全新朗逸Plus後排的空間得以進一步優化,座椅坐墊加長了 75mm,提供更舒適的腿部支撐,膝部空間表現也更為優異,接近B級車的水準。後備箱比較規整,加上後排座椅可以4/6分放到,空間拓展上比較容易,利用率也比較高,能夠從容的應對家庭出遊行李所需空間。

全新朗逸Plus將會配備三台發動機,其中1.2T發動機與現款保持一致,1.4T發動機只會保留高功率的280TSI版本。而全新的全鋁材質EA211 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將取代現款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扭矩150Nm 、額定功率85kw,通過資料也可以看出,雖然發動機排量低了,但是最大功率反而提升了4千瓦,綜合工況油耗低至百公里5.5L。變速箱還是5速手動/6速手自一體/7速雙離合三款,其中7速雙離合變速箱與兩台渦輪增壓發動機配合,另外兩個變速箱與自然吸氣發動機配合。而懸架方面與現款保持一致,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組合,並沒有採用後獨立懸架。

由於受試車場內的條件限制,之後只對1.5L自然吸氣版本的車型做了簡單的試駕體驗,並對比了現款1.6L車型。在提速方面受制於排量關係,感覺還是比較“肉”的,沒有很強的爆發力,不適合激烈駕駛者。這方面的感受和原來的1.6L發動機相差不多,但如果僅僅是日常市區代步的話,還是足夠用了,只有進行超車時,就需要將油門踩得比較深了。不過與之現款車型相比,在油門調校方面,全新朗逸Plus更為靈敏一些。

在行駛和急速轉向方面,出自MQB平臺的全新朗逸Plus整體行駛表現也要優於現款朗逸,車身的循跡性比前代產品要好很多,方向盤的指向性不錯,並且車身對於動作回饋很直接,操控感不錯。另外,懸架對顛簸處理時的韌性與從容感,較老款也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在上汽大眾位於嘉定安亭試車場內的高環測試道路上,小編有幸對全新朗逸Plus 1.4T車型進行了試乘體驗,駕駛的工作人員讓小編感受了一把新車在高速狀態下的表現。提速線性有力,百公里加速大概用了9秒左右。車輛在高速行進時,從100km/h加速到130km/h仍然有持續的加速感,說明在日常使用中這台1.4T發動機已經足夠用了。在高速噪音方面,110km/h時發動機的噪音能明顯增大,但仍屬於這級別的平均水準。胎噪和風噪的水準也符合該車的定位,隔音做的也還是到位的。說到底盤的回饋,小編認為基於MQB平臺的全新朗逸Plus明顯好於上一代車型,高速上穩定性很好。

總結:通過這次小編在試車場內對全新朗逸Plus短暫的試乘試駕體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全新朗逸已經不完全再是當初的那款主打性價比和空間的家庭車了。全新朗逸Plus在車身尺寸、配置等方面較現款朗逸有較為全方位越級的提升,更加迎合了消費者對舒適、娛樂、安全、便利等逐步提升的需求。更寬大、更氣派、更舒適、更有面子、更具科技感、全面越級,向B級車靠攏成為全新朗逸Plus賣點的新方向。當然,作為上汽大眾最熱賣的車型,延續A級轎車市場銷售頭把交椅仍是上汽大眾的最終目標,作為首款應用大眾最新設計語言的車型,也可以看得出朗逸家族對於大眾集團的重要程度。

來到車身側面,得益于採用了更新的大眾MQB平臺,全新朗逸Plus車身更加修長;更為傾斜的A柱夾角以及在許多B級車上才能見到的C柱三角窗的設計,配合動感的車頂線條設計,稍稍溜背的造型使整車的側身形態更加動感流暢,提升了檔次感。不過,鑒於C柱使用了三角窗的設計,因此全新朗逸Plus的後門長度有所縮短,視覺效果是四代車型裡最短的。車側雙腰線的設計新穎犀利,上腰部線條如雕刻般清晰鮮明的從大燈處一直水準延展至尾燈區域,強化了修長的車身比例。下腰線從位於前輪眉翼子板處精緻的鍍鉻Lavida車標延伸至後門,形成了優雅的光影效果,使得車身的曲面更豐富,更具立體感。帶有轉向燈的雙色後視鏡以及帶有無鑰匙進入的鍍鉻門把手則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全新設計的17英寸雙色多幅條鋁合金輪轂動感十足,搭配規格為225/45 R17的輪胎使得車身側面比例更佳。

全新朗逸Plus尾部造型硬朗有張力,簡潔、硬朗的線條拉伸了車身的寬度,行李箱上沿的尾翼造型頗為動感。全新設計的LED尾燈外形修長動感,並且延展至側面,與前大燈形成呼應。燈組內部更是採用了最新的大眾設計造型,點亮後效果不錯。更多的線條與變化的形面共同增添了車尾的立體感。隱藏式的尾管造型,排氣管鍍鉻和車尾鍍鉻聯為一體,更彰顯檔次。

車身尺寸方面,全新朗逸Plus長4670mm、寬1806mm、高1474mm,軸距長至2688mm,車身尺寸媲美B級車,全面超越了一汽大眾的速騰。而這也說明了全新朗逸Plus已經越級為A++級。

內飾方面:

全新朗逸Plus採用了大眾最新設計語言的內飾佈局,一體橫向式的儀錶台加強了視覺延展性,營造出整潔、優雅、充滿安全感的寬敞車內空間。中控螢幕的位置上移到與儀錶平行的高度,提升了駕駛者的操作便利性。副駕駛手套箱上採用了具有漸變拉絲效果的裝飾面板,使得整體內飾更加和諧與統一視覺效果更加自然、和諧。全新朗逸Plus通過造型調整和用料的改變,內飾的豪華感提升了一個檔次,車側門把手處的縫線、皮質的打孔座椅面料以及縫線設計都更具檔次感。多功能方向盤採用目前流行的三幅平底的設計,運動感和家庭感融合在一起,快速鍵功能齊全且便於操作。方向盤調節由原來的兩向變為了四向。全新朗逸Plus分別裝備了6.5英寸與8英寸(高配)大屏的MIB多媒體交互系統。支援Carlife、Carplay及Mirrorlink手機映射功能,其中8英寸智行多媒體娛樂導航系統,具備即時線上聯網功能,能夠提供即時路況導航、地圖線上升級、即時天氣查詢等線上互動功能。全新朗逸Plus在主動安全配置上,除了搭載集成23項功能的ESP車身動態電子穩定系統還全系標配RKA智慧胎壓檢測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並且在同級別車型中首次搭載AEB自動刹車輔助系統,可以在行駛過程中持續分析車輛前方的交通狀況,並在必要時提醒或輔助駕駛者進行制動,進一步提升主動安全性能,降低發生碰撞的風險。全新朗逸Plus帶啟停功能的ACC自我調整巡航系統的配備更是讓全新朗逸Plus在長途駕駛舒適性及安全性上增添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全系標配電子駐車並帶有AUTOHOLD功能,用起來非常方便,毫無難度。

全系標配後排出風口,對於家用緊湊型轎車來說,後排出風口是非常實用而討巧的配置。出風口下方還有兩個USB插口,非常方便後排乘客的使用。全新朗逸Plus雖然沒有採用全景天窗,但相比現款車型其尺寸做了進一步升級。座椅的包裹性和舒適性都不錯,軟硬也適中。主駕為電動調節並配有前排座椅加熱功能。得益於軸距的提升,全新朗逸Plus後排的空間得以進一步優化,座椅坐墊加長了 75mm,提供更舒適的腿部支撐,膝部空間表現也更為優異,接近B級車的水準。後備箱比較規整,加上後排座椅可以4/6分放到,空間拓展上比較容易,利用率也比較高,能夠從容的應對家庭出遊行李所需空間。

全新朗逸Plus將會配備三台發動機,其中1.2T發動機與現款保持一致,1.4T發動機只會保留高功率的280TSI版本。而全新的全鋁材質EA211 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將取代現款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扭矩150Nm 、額定功率85kw,通過資料也可以看出,雖然發動機排量低了,但是最大功率反而提升了4千瓦,綜合工況油耗低至百公里5.5L。變速箱還是5速手動/6速手自一體/7速雙離合三款,其中7速雙離合變速箱與兩台渦輪增壓發動機配合,另外兩個變速箱與自然吸氣發動機配合。而懸架方面與現款保持一致,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組合,並沒有採用後獨立懸架。

由於受試車場內的條件限制,之後只對1.5L自然吸氣版本的車型做了簡單的試駕體驗,並對比了現款1.6L車型。在提速方面受制於排量關係,感覺還是比較“肉”的,沒有很強的爆發力,不適合激烈駕駛者。這方面的感受和原來的1.6L發動機相差不多,但如果僅僅是日常市區代步的話,還是足夠用了,只有進行超車時,就需要將油門踩得比較深了。不過與之現款車型相比,在油門調校方面,全新朗逸Plus更為靈敏一些。

在行駛和急速轉向方面,出自MQB平臺的全新朗逸Plus整體行駛表現也要優於現款朗逸,車身的循跡性比前代產品要好很多,方向盤的指向性不錯,並且車身對於動作回饋很直接,操控感不錯。另外,懸架對顛簸處理時的韌性與從容感,較老款也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在上汽大眾位於嘉定安亭試車場內的高環測試道路上,小編有幸對全新朗逸Plus 1.4T車型進行了試乘體驗,駕駛的工作人員讓小編感受了一把新車在高速狀態下的表現。提速線性有力,百公里加速大概用了9秒左右。車輛在高速行進時,從100km/h加速到130km/h仍然有持續的加速感,說明在日常使用中這台1.4T發動機已經足夠用了。在高速噪音方面,110km/h時發動機的噪音能明顯增大,但仍屬於這級別的平均水準。胎噪和風噪的水準也符合該車的定位,隔音做的也還是到位的。說到底盤的回饋,小編認為基於MQB平臺的全新朗逸Plus明顯好於上一代車型,高速上穩定性很好。

總結:通過這次小編在試車場內對全新朗逸Plus短暫的試乘試駕體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全新朗逸已經不完全再是當初的那款主打性價比和空間的家庭車了。全新朗逸Plus在車身尺寸、配置等方面較現款朗逸有較為全方位越級的提升,更加迎合了消費者對舒適、娛樂、安全、便利等逐步提升的需求。更寬大、更氣派、更舒適、更有面子、更具科技感、全面越級,向B級車靠攏成為全新朗逸Plus賣點的新方向。當然,作為上汽大眾最熱賣的車型,延續A級轎車市場銷售頭把交椅仍是上汽大眾的最終目標,作為首款應用大眾最新設計語言的車型,也可以看得出朗逸家族對於大眾集團的重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