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旬老兵李明珠的人生格言:見路不平,拿鍁就墊

李明珠近照

作者:孫國強

李明珠,1943年出生,江蘇省邳州市鐵富鎮張莊村人,

1965年參軍,多次被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曾赴京參加全軍學雷鋒標兵表彰大會。1971年復員後,一直擔任基層民警,2004年退休。他數十年堅持學雷鋒做好事,惠及數千名村小學生、幾十名鰥寡孤獨老人及一眾鄉親。2014年,被評為“最美邳州人”。

李明珠的家門口豎著一塊碑,是他們兄弟六個立的,上面刻著他們各自行善的體會或者格言。其他五人寫得都比較有文氣,只有他的就是當地的一句土話:見路不平,

拿鍁就墊。

在蘇北的縣級市邳州民間,義務修橋鋪路被認為是最大的善舉。但李明珠只是拿這句話作為比喻——他見不得誰有困難,有,他一定得伸手。

李明珠兄弟六人立下的“明志碑”

我的老家與李明珠老人住一個村——江蘇省邳州市鐵富鎮張莊村,

按輩分上論我得叫他“二老爺”。

得知他的故事,還是今年春節我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過節,不少鄉親們碰到我,不約而同地跟我說,大廣,你跟我非親非故,讓我這輩子怎麼報答你啊?”

張希群老人高興地騎上了電動三輪車

李明珠擺擺手,連忙說,“你不用報答我,你可白(方言,為“別”意)哭了,趕緊把眼淚擦了,笑一笑,就是對俺最好的回報了。”說著,李明珠蹲下身,吃力地把老人扶上車,手把手教他使用。坐在電動三輪車上,張希群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忍不住連連感歎:“俺這輩子值了!值了!”

李明珠助人為樂的事還有很多很多,幾乎每個村民一口氣都能講上一籮筐,限於篇幅,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鐵富鎮書記張道輝對我說,

作為省級特色小鎮,我們這裡的經濟發展很快,民風也很樸實,老百姓懂得感恩知足,特別是像張明珠這樣的同志,樂於助人,老百姓很信任,是我們的榜樣,更是我們的一張“精神形象名片”。

銀杏“時光隧道”是鐵富鎮的一張名片

的確,李明珠兄弟六個,個個都愛做好事,都受到鄰里的稱道。在自家門前的菜園裡,李明珠指著兄弟六人立的“好人碑”告訴我:“你看,從大處說,‘民有心,國有力’,從小處講要怎麼做呢,就是要‘見路不平,拿鍁就墊’。哈哈!”

聽到老人爽朗的笑聲,我真的被他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天天講“知行合一”的道理,老人卻用行動做了最好的詮釋!

我聽說,李明珠退休時曾跟老伴保證要存10萬塊積蓄養老,可這些年下來不僅一分錢沒存,還差不多花去了20多萬用在做好事上,連子女都得“貼補”他。我問李明珠老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他樂呵呵地說,人活在世上,就是不停地找福、隨樂,我認為自己學雷鋒做好事,就是我找到的福,隨到的樂。

2014年李明珠獲評“最美邳州人”

看來,助人為樂的“樂”在哪裡,這個老人已經切身地體會到了。

在過年喜慶的鞭炮聲裡,李明珠給我背起了“老三篇”中的一段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嘿!我這身為老黨員、老軍人、老員警的二老爺,還真是有一點精神的!

(部分圖片來自視頻截圖。編輯:戴琢璞)

可這些年下來不僅一分錢沒存,還差不多花去了20多萬用在做好事上,連子女都得“貼補”他。我問李明珠老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他樂呵呵地說,人活在世上,就是不停地找福、隨樂,我認為自己學雷鋒做好事,就是我找到的福,隨到的樂。

2014年李明珠獲評“最美邳州人”

看來,助人為樂的“樂”在哪裡,這個老人已經切身地體會到了。

在過年喜慶的鞭炮聲裡,李明珠給我背起了“老三篇”中的一段話:“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嘿!我這身為老黨員、老軍人、老員警的二老爺,還真是有一點精神的!

(部分圖片來自視頻截圖。編輯:戴琢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