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毀滅一個人的方法,就是令他走向瘋狂

領讀人 | 西蒙 · 主播 | 李斌

你喜歡過一個人嗎?或者說,你迷戀過某個人嗎?明知道再走下去便是萬丈深淵,明知道再前進一步便是萬劫不復。但是仍然像虔誠的朝拜者一樣,把前方的所有磨難都視而不見,只聽從真主的召喚。

你明白飛蛾撲火是什麼意思,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能聽從你所迷戀的那個人,

即使淪為奴隸也甘之如飴。

這些,你有過嗎?

瑪利亞·斯圖亞特對博斯維爾的愛,算得上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愛情之一,愛得強烈和瘋狂程度絕不亞於古今傳誦的其他愛情傳奇。這場愛情如同突然噴出的火焰直沖雲霄,沖入極樂世界霞光萬道的高處,也沖入了昏暗陰晦的罪惡深淵。

瑪利亞·斯圖亞特是一位女王,同時她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女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往往會喪失理智,在愛恨的邊緣無法把持自己。

對於一個生而為王的幸運兒,高尚、紳士的愛情往往不能打動她,反倒是低劣的情☆禁☆欲手段更能使她俯首稱臣。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家世優良的白富美都不可自拔地陷在渣男的泥潭裡走不出來的原因。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劣,是卑劣者的墓誌銘。

眾神毀滅一個人的方法,就是令他走向瘋狂。

讓瑪利亞·斯圖亞特捨生忘死的愛情沒有一丁點兒羅曼蒂克的情調,它反倒起因于粗暴的生理行為,是博斯維爾的突然襲擊,是近乎強☆禁☆暴或橫加強☆禁☆暴。被強☆禁☆暴的瑪利亞像是被下了降頭一般開始對博斯維爾俯首稱臣,百般順從。

高傲的她在給博斯維爾的十四行情詩中卑微地寫道:我願學著服侍你,

愛你,並把自己融入你的意志裡——為此,我願生,也願死。

可以想像這是一場多麼深沉的迷戀,才能使得高貴的女王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個人的奴隸。重要的是,那個人並不愛她,那個人愛的是女王背後的國王寶座。這份迷戀所引發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謀殺,以及瑪利亞自身的毀滅。

眾神隱匿蒼穹,靜默不語。願你睜開眼,你快看,她為了博斯維爾竟不惜毀了自己。

這段故事裡沒有什麼“尾生抱柱,至死方休”的浪漫,有的只是在罪惡深淵裡苦苦徘徊的一對夫妻。與對待達恩雷不同,瑪利亞對於博斯維爾不是賜予什麼,而是想把這世間的一切都給他。

她願傾其所有,自己變成乞丐,但求他富有;她願高高興興地貶低自己,但求他升騰。她所佔有的一切,她的王冠、她的名譽、她的身體、她的靈魂統統被她拋進激情的深淵,墜落到深處時她還在享受自己那過於洋溢的激情。

瑪利亞·斯圖亞特願意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博斯維爾,包括那頂蘇格蘭國王的王冠。可是此時真正的蘇格蘭國王達恩雷卻還健在。於是,一個陰謀就這樣展開了。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一定有很多共通之處。潘金蓮和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著名橋段竟然在蘇格蘭王室內上演了,這著實讓人感到耐人尋味。

瑪利亞被當成博斯維爾的地獄使者開始承擔起她作為傀儡的責任,當她虛情假意地哄騙達恩雷回到城堡內的時候,這荒唐的行為竟然酷似馬克白夫人。

可憐的達恩雷以為妻子回心轉意了,他甚至不顧天花的病痛而起身隨她回城堡,卻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把他和房子一起炸飛的炸藥。

1567年2月15日,瑪利亞·斯圖亞特同博斯維爾成婚。

達恩雷的喪期未過,瑪利亞就穿著喪服撲向了博斯維爾的懷抱。

這個深陷在情☆禁☆欲荊棘中的女人,已經沒有什麼尊嚴可言。連她最後的一塊遮羞布都已被枝條掛住,等她掙脫出來時,她只能赤身裸☆禁☆體地面對全世界的嘲笑。

與婚禮場面相映襯的是瑪利亞的江河日下,她和博斯維爾的蜜月期只維持了三個星期便早早夭亡。在蘇格蘭國內“為死去的達恩雷報仇,燒死這個婊子”成了風靡一時的政治口號。

勳爵們再也無法忍受瑪利亞和博斯維爾的胡作非為,同年的6月17日,瑪利亞被囚禁在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裡。被層層鐵皮包裹的門開了又合上,達恩雷與博斯維爾組成的那充滿激情而又陰森恐怖的悲劇結束了,一部終生囚禁的編年史由此開始。

謀殺達恩雷的不安其實也曾使瑪利亞顫抖。我們根本就無法說清:究竟是瑪利亞·斯圖亞特被良心折磨得夜不能寐、六神無主、半夜三更還在宮殿裡踟躕徘徊呢?還是馬克白夫人因為內心的不安而在竭力地想要洗去手上那看不見的血跡?

無論是《馬克白》還是《瑪利亞·斯圖亞特》,總之,都是悲劇。

墜落到深處時她還在享受自己那過於洋溢的激情。

瑪利亞·斯圖亞特願意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博斯維爾,包括那頂蘇格蘭國王的王冠。可是此時真正的蘇格蘭國王達恩雷卻還健在。於是,一個陰謀就這樣展開了。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一定有很多共通之處。潘金蓮和西門慶謀殺武大郎的著名橋段竟然在蘇格蘭王室內上演了,這著實讓人感到耐人尋味。

瑪利亞被當成博斯維爾的地獄使者開始承擔起她作為傀儡的責任,當她虛情假意地哄騙達恩雷回到城堡內的時候,這荒唐的行為竟然酷似馬克白夫人。

可憐的達恩雷以為妻子回心轉意了,他甚至不顧天花的病痛而起身隨她回城堡,卻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把他和房子一起炸飛的炸藥。

1567年2月15日,瑪利亞·斯圖亞特同博斯維爾成婚。

達恩雷的喪期未過,瑪利亞就穿著喪服撲向了博斯維爾的懷抱。

這個深陷在情☆禁☆欲荊棘中的女人,已經沒有什麼尊嚴可言。連她最後的一塊遮羞布都已被枝條掛住,等她掙脫出來時,她只能赤身裸☆禁☆體地面對全世界的嘲笑。

與婚禮場面相映襯的是瑪利亞的江河日下,她和博斯維爾的蜜月期只維持了三個星期便早早夭亡。在蘇格蘭國內“為死去的達恩雷報仇,燒死這個婊子”成了風靡一時的政治口號。

勳爵們再也無法忍受瑪利亞和博斯維爾的胡作非為,同年的6月17日,瑪利亞被囚禁在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裡。被層層鐵皮包裹的門開了又合上,達恩雷與博斯維爾組成的那充滿激情而又陰森恐怖的悲劇結束了,一部終生囚禁的編年史由此開始。

謀殺達恩雷的不安其實也曾使瑪利亞顫抖。我們根本就無法說清:究竟是瑪利亞·斯圖亞特被良心折磨得夜不能寐、六神無主、半夜三更還在宮殿裡踟躕徘徊呢?還是馬克白夫人因為內心的不安而在竭力地想要洗去手上那看不見的血跡?

無論是《馬克白》還是《瑪利亞·斯圖亞特》,總之,都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