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相怪異!抗日時最常用的一款神槍,竟是這國生產,一大半賣中國

圖為影視劇中駁殼槍的經典形象

在抗日戰爭影視作品中,

一種名字叫做駁殼槍的槍械出場次數多最多,這款長相怪異的手槍堪稱抗日時最常用的一款神槍。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這種槍械簡直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神器,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了,八路軍人手一把,打的小日本鬼子嗷嗷叫。最常見的鏡頭是八路軍戰士左手一把駁殼槍,右手一把駁殼槍,突突突的打出了UZI的感覺,所到之處,日軍全都被命中倒地。在其他的一些場合,
駁殼槍又變得如同巴雷特狙擊槍一般,幾百米的距離也能百發百中。

那麼問題來了,駁殼槍真那麼厲害,為何不見其它國家使用,讓人難以理解,這並不精緻的駁殼槍真像抗日神劇裡那麼霸道嗎?

圖為毛瑟C96

首先說一說什麼是駁殼槍,駁殼槍實際上竟是德國這國生產,

真實名字叫做毛瑟C96,簡稱毛瑟。在中國本土,它具有許多本土特色鮮明的小名,諸如快慢機、盒子槍、盒子炮之類的。毛瑟C96最早被設計研發於德國,最早被投入的時間是18世紀末,一戰時期之時,德軍將其作為後備武器,有少量的使用。但是當時的中國非常看重精准的德國工藝,於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這一種槍械就進入了中國,並且被多個兵工廠模仿、製造,
多個軍閥的士兵都裝備有這一類型的槍械。

毫不避諱的說,毛瑟C96最大的客戶就是中國了。C96在1896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了1939年才完全停產,跨度直逼半個世紀,總共生產量大約達到百萬級別,根據統計,毛瑟C96一大半賣中國。除了中國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其作為制式武器,德國也不例外。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歐洲的士兵們不喜歡這一種槍械呢?答案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

相對於別的槍械,這種槍械的結構十分複雜,保養的難度和消費相當高。也因為其複雜的結構,其零件就很多,所以造價也高,故障率也因此上去了。此外,其設計的尺寸偏大,不適於長時間的抓握,對於歐洲人來說如此,更別說手型較小的亞洲人了。此外,這種槍械並未在連續射擊方面做太多的研究,所以在連續射擊的時候,總是會發生準星上移的情況,而且較為明顯,
精度極差。相比於其缺點,這一種槍械可以說是毫無優點可言了。

圖為加裝槍托的毛瑟C96

說完了被唾棄的原因,再談一談其大受歡迎的原因吧!這種槍械之所以在中國得到了大範圍的使用裝備,並不是因為其戰鬥力有多強,而是因為無槍械可用。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日本的多線操作,國際上的大多數武器根本無法流入中國。唯獨毛瑟C96並沒有被日本所攔截,所以得到了倖免。實際上,在抗日戰爭期間,這種槍械的裝備量已經是少之又少了,只有部分的官員還隨身佩戴這種手槍。

在一次老兵訪談之中,一位參與南京保衛戰的老兵怒道:“真是胡扯,如果真的和電視劇裡一樣,那麼抗日戰爭需要八年嗎?”其提到,這種槍械可以說是一無是處,精准度差,連發也不行,完全打不出輕機槍的感覺,更別說和狙擊槍一樣的精度了。

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日本的多線操作,國際上的大多數武器根本無法流入中國。唯獨毛瑟C96並沒有被日本所攔截,所以得到了倖免。實際上,在抗日戰爭期間,這種槍械的裝備量已經是少之又少了,只有部分的官員還隨身佩戴這種手槍。

在一次老兵訪談之中,一位參與南京保衛戰的老兵怒道:“真是胡扯,如果真的和電視劇裡一樣,那麼抗日戰爭需要八年嗎?”其提到,這種槍械可以說是一無是處,精准度差,連發也不行,完全打不出輕機槍的感覺,更別說和狙擊槍一樣的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