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長假和孩子出去玩?這件事必須先做好!

春花爛漫,又到了帶娃出行的好日子,水瓶、紙尿褲、濕巾、水果、小零食……塞滿了一個又一個兜子。

不過,在諸多出行裝備中,有一項卻很容易被很多家長所忽視,那就是防曬霜!

有人說,

我也不挑陽光毒辣的天氣帶娃出門,況且現在常常有霧霾,還有必要防曬嗎?也有人說,防曬用防曬帽、遮陽傘、太陽鏡就可以了吧,防曬霜油膩膩的,寶寶就免了吧……

那麼寶寶到底有沒有必要防曬呢?有沒有必要塗防曬霜呢?袋鼠麻麻馬上告訴您。

寶寶到底有沒有必要防曬?

先來看幾組數據:

有研究證明,3歲前如果曬傷一次,成年後皮膚癌的發生風險就會翻倍;

在我國,每年約有80000例皮膚癌患者被確診,

而其中70%的患者,是因被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曬傷而患病。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兒童特別需要保護免受太陽光的照射,因為大多數的太陽損傷發生在兒童時期,像其他燒傷一樣,曬傷會使皮膚發紅、發熱、疼痛。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引起水泡、發燒、發冷、頭痛和全身性的疾病。

在這裡,我們要更正一個誤區:“曬”並不是以裸☆禁☆露皮膚有沒有灼燒感來判斷的。

因為並不是只有強烈的陽光才會曬傷寶寶,霧天和陰天也同樣有可能,真正傷害皮膚的其實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線!

紫外線其實是UVA、UVB、UVC這3種光波的總稱。其中全部的UVC和98%UVB會被臭氧層吸收掉。在到達地表的全部紫外線裡,UVA占95%,UVB占5%。

UVA(長波紫外線):它的穿透力很強,哪怕是陰雨天都能穿透表皮,直達真皮表層,從而引起曬黑、皮膚老化等各種光敏性疾病,甚至引發皮膚癌;

UVB(短波紫外線):儘管它的穿透力沒有長波紫外線那麼強,

但卻是造成日曬傷、皮膚炎症、色素過度沉著的罪魁禍首。

因此,千萬別以為陰雨天,天上沒太陽,就沒紫外線了。如果到了陽光熱辣的日子才想起來給寶寶做防曬,那可真的就太晚了!正確的做法是:一年四季不論晴天陰天,

只要是白天出門,都應該做好防曬。

怎樣給寶寶做防曬最有效?

我們推薦“5S”防曬法:

5S防曬法=Seek遮陽處 + Slap遮陽帽 + Slide太陽鏡 + Slip長袖衣褲 + Slop防曬霜

1.Seek遮陽處

帶寶寶出行最好選擇公園林蔭路等能遮陽的地方活動。時間上,最好選擇上午9點前和下午4點後,因為這兩個時間段戶外紫外線強度相對較弱。

2.Slap遮陽帽

從小草帽到寬簷漁夫帽,既能為寶寶顏值加分,又能遮陽防曬的遮陽帽,

也是防曬利器之一。不過在給寶寶挑選遮陽帽的時候,最好選擇帽檐超過7cm的寬邊遮陽帽,能同時保護耳朵、頸部、面部、頭皮。

3.Slide太陽鏡

美國眼科視光學會(AOA)表示:兒童的眼睛的通透性比成人更好,紫外線更容易到達視網膜,所以太陽鏡對他們很重要。建議選擇能阻擋97%~100%的長波紫外線和短波紫外線的、綁帶式太陽鏡,使用起來更方便,防曬更緊密。

4.Slip長袖長褲

給寶寶穿寬鬆透氣、顏色較深的長衣長褲,能更好地遮擋紫外線。

5.Slop防曬霜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個月以上的寶寶塗防曬霜,6個月以下的寶寶應避免陽光直射,可以小範圍使用防曬霜。因為防曬劑的安全試驗尚未涉及 6 個月以下的寶寶,所以對於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防曬,還是以衣物遮蔽為主,但強烈日光下仍建議使用防曬霜,可以在臉部、手臂等小範圍使用SPF15以上的防曬用品,注意避開眼睛和嘴巴。

如何為寶寶挑選合適的防曬霜?

有些家長一聽到防曬霜3個字就覺得是化學製品,絕對不適合寶寶用;還有些家長覺得防曬霜不好卸妝,糊的滿臉滿身都是,所以不到陽光毒辣的要曬禿嚕皮,也不會將防曬霜作為寶寶出門前的一項必塗科目。

其實,防曬霜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不安全。

1、防曬霜分為兩類

1)化學防曬霜:

化學防曬霜是加入了一定量的紫外線吸收物質而起到防曬作用的。這些吸收劑的分子能吸收紫外線中的能量,再以熱能或可見光等形式釋放出來,從而減少對皮膚的傷害。化學防曬霜一般都很容易推開,透明度高,吸收效果好,但缺點就是會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引起炎症、過敏等問題。

因此,出於安全性考慮,最好不要給寶寶使用化學防曬霜。

2)物理防曬霜:

物理防曬霜一般成分是20%的氧化鋅,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小鏡子”,把光線直接反射掉。

美國環境工作組(EWG)測評,安全性最高的,都是物理防曬,也就是媽媽們常說的“白白的、推不開”的防曬霜。

相對於化學防曬霜,物理防曬霜雖然膏體通常比較厚重,塗抹在皮膚上也會比較顯白,但是安全性上卻更高,它不容易致敏,在洗臉洗澡時就可以卸掉。因此,更適合寶寶使用。

2、防曬係數怎麼選?

我們在防曬霜瓶子上,常常會見到兩個數值:PA和SPF。

其實這兩個數值分別表示這瓶防曬霜對抗UVA和UVB的能力。PA值指的是防曬黑的能力,SPF指的是防曬傷的能力。

說到這,你可能還是一頭霧水,沒關係,按照下面這3個場景選,多半不會出錯:

1. 游泳、海邊玩水踩沙、曬太陽,建議選SPF50,PA+++++;

2. 普通戶外活動、有點曬,建議選SPF30,PA+++;

3. 普通晴天、秋冬防曬,建議選SPF15,PA++。

3、選防曬噴霧還是乳液?

不管是噴霧的還是乳液狀的防曬霜,其實都可以,只是使用習慣不同,追求動作快的,就選擇噴霧。但從使用的安全性來講,還是普通的乳液狀防曬霜更好一些,所以小月齡寶寶,最好選擇乳液狀的。

4、防曬霜怎麼塗效果最好?

防曬霜不同于寶寶平時用的潤膚霜,它的塗抹厚度、塗抹時間(間隔)、塗抹部位都會對防曬效果有很大影響。

(1)塗抹厚度

防曬霜不能塗抹太薄,國際使用標準是 2 mg/cm²,也就是約兩張紙的厚度。以物理防曬霜為例,判斷塗抹量夠不夠的直觀標準就是:塗完後,寶寶的膚色應該明顯的變白。如果推太薄太開,防曬效果就受影響了。

但是物理防曬由於不會被皮膚吸收,又要起到鏡面反射的作用,所以通常塗在臉上會比較幹,因此在塗抹之前,最好給寶寶先塗一層潤膚霜打底,做好保濕再做防曬。

(2)塗抹時間

關於是出門前15~30分鐘塗,還是臨出門前1分鐘才塗,這就取決於你使用的是哪種防曬霜了。

由於物理防曬的原理主要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小鏡子一樣的保護膜,通過把紫外線反射掉來防曬,所以理論上並不需要提前塗,出門前塗就可以了。

而化學防曬霜雖然比較好塗抹,不會泛白,但是它其中的防曬成分需要一段時間來和皮膚進行貼合,所以一般需要提前15~30分鐘塗抹,防曬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此外,防曬霜不是“一塗永逸”的,負責任地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一款防曬霜能真正防水,因此美國兒科協會(AAP)已經不允許兒童防曬霜標注防水(waterproof),只能標注耐水(water resistant)。由於汗水、游泳、甚至孩子到處跑蹭掉等原因都會讓防曬霜失效,所以一般玩水超過80分鐘,就要補塗防曬。不下水的情況下,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在戶外每隔2小時補塗一次,以維持較好的防曬效果。

(3)塗抹部位

如果是第一次給寶寶使用某種防曬霜,最好先在寶寶手腕內部或耳後塗一小片,做個“過敏測試”,10分鐘後觀察皮膚,沒有異常變化就可以放心塗抹了。

臉、頸部、耳朵、手、腳、以及其他暴露在日光下的軀幹部位都應該足量塗抹。

5、防曬霜怎麼卸?

防曬產品中都含有防曬劑,可能存在過敏等多種潛在風險,所以寶寶要回到室內後要及時洗乾淨,再出門時可以重新塗,千萬不要讓防曬霜長時間停留在寶寶的皮膚上。

一般的化學防曬霜質地比較輕薄,只要不是主打防水功能的,正常洗臉就能洗乾淨;如果使用了偏油膩、防水功能很好的化學防曬,或質地稠厚的物理防曬霜,可以適當用寶寶專用的洗面乳、潔面皂,再用清水沖淨。

最後說幾句:

防曬要從娃娃抓起,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給寶寶防曬的意識,一定要深深植入家長的心中,把“5S”防曬貫徹到底。從安全性考慮,我們建議寶寶最好使用物理防曬霜。

使用起來更方便,防曬更緊密。

4.Slip長袖長褲

給寶寶穿寬鬆透氣、顏色較深的長衣長褲,能更好地遮擋紫外線。

5.Slop防曬霜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個月以上的寶寶塗防曬霜,6個月以下的寶寶應避免陽光直射,可以小範圍使用防曬霜。因為防曬劑的安全試驗尚未涉及 6 個月以下的寶寶,所以對於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防曬,還是以衣物遮蔽為主,但強烈日光下仍建議使用防曬霜,可以在臉部、手臂等小範圍使用SPF15以上的防曬用品,注意避開眼睛和嘴巴。

如何為寶寶挑選合適的防曬霜?

有些家長一聽到防曬霜3個字就覺得是化學製品,絕對不適合寶寶用;還有些家長覺得防曬霜不好卸妝,糊的滿臉滿身都是,所以不到陽光毒辣的要曬禿嚕皮,也不會將防曬霜作為寶寶出門前的一項必塗科目。

其實,防曬霜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不安全。

1、防曬霜分為兩類

1)化學防曬霜:

化學防曬霜是加入了一定量的紫外線吸收物質而起到防曬作用的。這些吸收劑的分子能吸收紫外線中的能量,再以熱能或可見光等形式釋放出來,從而減少對皮膚的傷害。化學防曬霜一般都很容易推開,透明度高,吸收效果好,但缺點就是會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引起炎症、過敏等問題。

因此,出於安全性考慮,最好不要給寶寶使用化學防曬霜。

2)物理防曬霜:

物理防曬霜一般成分是20%的氧化鋅,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小鏡子”,把光線直接反射掉。

美國環境工作組(EWG)測評,安全性最高的,都是物理防曬,也就是媽媽們常說的“白白的、推不開”的防曬霜。

相對於化學防曬霜,物理防曬霜雖然膏體通常比較厚重,塗抹在皮膚上也會比較顯白,但是安全性上卻更高,它不容易致敏,在洗臉洗澡時就可以卸掉。因此,更適合寶寶使用。

2、防曬係數怎麼選?

我們在防曬霜瓶子上,常常會見到兩個數值:PA和SPF。

其實這兩個數值分別表示這瓶防曬霜對抗UVA和UVB的能力。PA值指的是防曬黑的能力,SPF指的是防曬傷的能力。

說到這,你可能還是一頭霧水,沒關係,按照下面這3個場景選,多半不會出錯:

1. 游泳、海邊玩水踩沙、曬太陽,建議選SPF50,PA+++++;

2. 普通戶外活動、有點曬,建議選SPF30,PA+++;

3. 普通晴天、秋冬防曬,建議選SPF15,PA++。

3、選防曬噴霧還是乳液?

不管是噴霧的還是乳液狀的防曬霜,其實都可以,只是使用習慣不同,追求動作快的,就選擇噴霧。但從使用的安全性來講,還是普通的乳液狀防曬霜更好一些,所以小月齡寶寶,最好選擇乳液狀的。

4、防曬霜怎麼塗效果最好?

防曬霜不同于寶寶平時用的潤膚霜,它的塗抹厚度、塗抹時間(間隔)、塗抹部位都會對防曬效果有很大影響。

(1)塗抹厚度

防曬霜不能塗抹太薄,國際使用標準是 2 mg/cm²,也就是約兩張紙的厚度。以物理防曬霜為例,判斷塗抹量夠不夠的直觀標準就是:塗完後,寶寶的膚色應該明顯的變白。如果推太薄太開,防曬效果就受影響了。

但是物理防曬由於不會被皮膚吸收,又要起到鏡面反射的作用,所以通常塗在臉上會比較幹,因此在塗抹之前,最好給寶寶先塗一層潤膚霜打底,做好保濕再做防曬。

(2)塗抹時間

關於是出門前15~30分鐘塗,還是臨出門前1分鐘才塗,這就取決於你使用的是哪種防曬霜了。

由於物理防曬的原理主要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小鏡子一樣的保護膜,通過把紫外線反射掉來防曬,所以理論上並不需要提前塗,出門前塗就可以了。

而化學防曬霜雖然比較好塗抹,不會泛白,但是它其中的防曬成分需要一段時間來和皮膚進行貼合,所以一般需要提前15~30分鐘塗抹,防曬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此外,防曬霜不是“一塗永逸”的,負責任地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一款防曬霜能真正防水,因此美國兒科協會(AAP)已經不允許兒童防曬霜標注防水(waterproof),只能標注耐水(water resistant)。由於汗水、游泳、甚至孩子到處跑蹭掉等原因都會讓防曬霜失效,所以一般玩水超過80分鐘,就要補塗防曬。不下水的情況下,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在戶外每隔2小時補塗一次,以維持較好的防曬效果。

(3)塗抹部位

如果是第一次給寶寶使用某種防曬霜,最好先在寶寶手腕內部或耳後塗一小片,做個“過敏測試”,10分鐘後觀察皮膚,沒有異常變化就可以放心塗抹了。

臉、頸部、耳朵、手、腳、以及其他暴露在日光下的軀幹部位都應該足量塗抹。

5、防曬霜怎麼卸?

防曬產品中都含有防曬劑,可能存在過敏等多種潛在風險,所以寶寶要回到室內後要及時洗乾淨,再出門時可以重新塗,千萬不要讓防曬霜長時間停留在寶寶的皮膚上。

一般的化學防曬霜質地比較輕薄,只要不是主打防水功能的,正常洗臉就能洗乾淨;如果使用了偏油膩、防水功能很好的化學防曬,或質地稠厚的物理防曬霜,可以適當用寶寶專用的洗面乳、潔面皂,再用清水沖淨。

最後說幾句:

防曬要從娃娃抓起,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給寶寶防曬的意識,一定要深深植入家長的心中,把“5S”防曬貫徹到底。從安全性考慮,我們建議寶寶最好使用物理防曬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