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化進萬家”就是要讓百姓樂開花

當前,隨著文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各地各部門又掀起了一輪送文化下鄉活動的熱潮。然而,儘管“送文化下鄉”是一次活動,但其又不止於是一次活動。正所謂“扶貧必先扶智”,

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文化下鄉活動,就是“扶智”的一種最為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從而推動文化常下鄉、留在鄉。然而,送文化下鄉活動到底怎麼送、如何送,才能夠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達到文化扶貧的工作目標呢?毋庸置疑,還得像湖北十堰等地一樣,將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心坎上,讓老百姓樂開花。

送文化要接地氣,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應該說,在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送文化下鄉活動的形式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逐漸向基層農村延伸。然而,儘管不少地方送文化下鄉活動頻頻上演,但其最多只是將文化活動送到縣城裡,並沒有真正將文化送到鄉鎮、村莊以及老百姓的家門口。如此一來,

不僅大多數基層農村老百姓無法享受到文化大餐,更達不到文化扶貧工作的成效。因此,各地各部門在開展“文化進萬家”等送文化下鄉活動中,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多接地氣,不僅要將文化活動送到縣城一級,更要採取組織“文化小分隊”等多種形式將文化送到鄉村乃至老百姓的家門口、田間地頭,真正讓農村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夠享受到更多更加豐盛的文化大餐。

送文化要暖心頭,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組織開展送文化活動,不是“關起門來自編自導”,或是“撈到籃子就是菜”,唱幾首流行歌曲、跳幾支舞蹈、表演幾段相聲和小品就算活動結束、萬事大吉,而是要講究供求關係,看農村老百姓喜不喜歡、適不適用。

否則,送文化下鄉活動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也達不到群眾滿意的實效。那麼,各地在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的過程中,就要提前做足功課,深入基層農村走訪調研,更多地傾聽百姓聲音、關注基層現狀,看農村老百姓需要什麼樣的文化,然後再根據百姓的需求提供精准的“功能表式”服務,真正讓文化暖到百姓的心頭、把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文化進萬家”,就是要讓老百姓感到滿意、心裡樂開花。只有這樣,送文化下鄉活動才會事半功倍,文化惠民的覆蓋面才會更廣,老百姓也才能夠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