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星深圳工廠整體裁撤,三百餘人遣散費超2000萬元

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將被撤銷,除6位韓籍高層外,所有員工將於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數約320人左右。如此,三星“拋棄了”其在中國唯一一家生產網路設備的公司......

4月18日,“我們最後還是簽了離職合同”,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層員工向藍鯨TMT記者反映,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將被撤銷,除6位韓籍高層外,所有員工將於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數約320人左右。如此,三星“拋棄了”其在中國唯一一家生產網路設備的公司。

該員工訴稱,

所有員工自4月3日開始陸續被部門領導口頭告知“公司要關門、員工要解散”;以及,“員工大多是生產工人,原本的遣散費並不豐厚,加上時間倉促,期間協商賠償方案至少兩回。”

截至發稿,三星公司及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尚未對此次遣散員工出具書面公告;同時,記者致電三星中國的相關公關人員時獲悉,“暫未收到相關資訊,需要向人力資源部等部門瞭解”;也有三星集團的公關人員表示,

全資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法人有一定的裁定權。

一位曾受雇於外資上市公司的律師對記者表示,此次三星遣散方案對其員工有一定不足,時間匆促,沒有充分考慮勞動群體的實際利益。

而多位科技行業觀察人士對藍鯨TMT記者指出,雖然三星在OLED和晶片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面對競爭對手對中國用戶的搶奪,曾引以為豪的手機業務遭遇滑鐵盧。三星整個品牌在中國逐漸不被市場看好,

而遣散員工似乎早有跡象,裁撤深圳工廠,或許預示著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轉移。

這一事件看似是“逃離”,實則是在中國的整體佈局的“有心乏力”。

近320名員工遭遣散,遣散總額超2000萬元

“我們員工是被要求‘自願離職’,實際就是裁員”,該員工向藍鯨TMT記者透露,“我們之前是一直盈利,平均工資水準與深圳當地同業水準持平,人均月薪為4000元/月-5000元/月。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公司前身為深圳三星科健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2月,時由韓國三星電子株式會社、中國科健股份、深圳市智雄電子、上海聯和投資,分別以49%、21%、20%、10%的出資比例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註冊資本為2000萬美元,主營開發和生產CDMA手機產品、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售後技術服務,以及進行3G終端產品技術的研發。

不過,到目前為止,韓國三星電子株式會社已經變為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控股股東,

持股95%;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有5%。

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深圳三星電子通訊有8次重要的資本和業務轉型變更:

自2013年業務轉型以來,該公司業務開始由手機生產轉型為網路設備生產,是三星唯一一家海外網路設備生產廠家,主要生產基站終端RRU,之前都是在位於韓國龜尾的韓國三星網路事業部進行生產。

該員工透露,本次遣散主要源於生產基地已經轉移至越南,業務生產隨之也轉移到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自2015年開始已在越南設立公司。“越南公司在2017年開始生產與我們同樣的設備;2018年年初,我們的部分業務訂單已經轉由越南公司進行實施和跟進。”

“我們大多數員工是生產工人,而且是4月3號突然獲知公司要關門,時間太倉促,公司根本沒考慮員工的後續工作和生活,並且一直沒有出具書面的通知或者公告”,該員工向記者透露,4月8號進行初步的賠償協商,原訂4月11號出最終的賠償方案。

藍鯨TMT記者獲悉,截至到4月3日,深圳三星電子通訊有限公司在職員工近330名,其中包括6名韓籍高管。此前,在職員工均直接與深圳三星電子通訊簽訂勞動合同。

該員工表示,公司在4月8日內部會議中公佈了初步的遣散和賠償方案,即:離職去別的公司的統一基準為“N+3”,就職年限7年以下補2000元,7~10年補4000元,10年以上補8000元。如去兄弟公司,補償統一基準為N,外加4000元(安置費2000元和搬遷費2000元);而去惠州公司和東莞公司的員工,只補給半年薪酬。但此次會議並未有任何進展,後續還將協商。

“該補償方案並沒有獲得所有員工的同意,員工曾一度準備拉橫幅進行抗議”,該員工表示,“公司出具的補償方案太生硬,不考慮我們的利益,我們員工感覺很被動。”

但鬥爭持續到4月17日,除6名核心高管外,絕大多數員工還是陸續辦完了補償手續。

最後的賠償方案在員工的呼聲中,有了些許改變。最終賠償方案請見下圖:

三百餘人,按照三星方面最終的賠償方案,據爆料人估算,涉及的遣散費總額至少超過了2千萬元。

記者瞭解到,絕大多數員工已於4月18日簽署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6位高管返韓。

4月19日晚間,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副總經理杜長喜在該公司的員工微信群中的對話無疑說明了該公司的遣散。

此外,記者獲悉,為了保證之前訂單業務的收尾工作,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採取了反聘措施,直至完成所在崗位的收尾工作;業務收尾工作的最後日期為5月30,自6月1日起開始進行處理資產、工商資訊變更撤銷公司等相關程式。

上述律師認為,按《勞動合同法》關於解除合同的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滿半年的按半年支付。並且,還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

而深圳三星電子通訊的“遣散”員工並不符合法律規定,有打法律擦邊球的嫌疑。

根據爆料人提供的資訊,本次三星遣散的員工主要是技術工人,協商時間較短,且賠償方案一刀切;而實際情況是,在進行賠償時,企業需要充分考慮技術工種的招工期、利益分配等問題。

此外,有科技行業資深人士認為,中國市場曾以龐大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不斷提升的製造業技術能力、以及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包括三星在內的很多外資巨頭。而深圳三星電子通信的所有員工遭遣散可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蘋果、華為、OV、小米等競爭對手不斷壯大,製造業利潤和回報急劇下降,同時市場份額壓縮,而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相對更低;二是在中國實體經濟大環境下,工業用地、稅負資源成本都在上升,導致利潤率很低;三是三星的業務調整,而這很可能源於業務轉移。

手機業務在華遭遇滑鐵盧,三星中國或戰略遷移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資料顯示,三星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已由20%降至0.8%。據GFK資料顯示,三星2017年在中國合計銷量為1107萬台,市場份額僅占2%。

三星電子的2017年財報顯示,由於在存儲和OLED行業中較大的進展,在2017年三星可謂是收穫頗豐。據官方財報數字稱,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營收為65.98萬億韓元,全年營收達到239.58萬億並打破歷史記錄,相比2016年同比增長19%。而在全年營收的239.58萬億韓元中,消費類家電、移動通信業務等同比上半年都有小幅下跌,而增長最高的則為“設備解決方案”,該部門中的存儲類和顯示幕業務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分別增加了 54% 和 51%,當下已經超過了三星季度總營收的一半。

這一數字足以證明三星的營收、運營重點已經從消費類產品逐漸的轉至“幕後”的原材料供給中。也意味著三星在中國的業務佈局重點也可能會發生遷移。

中國人力成本增長或許是本次員工遣散的直接原因,而在業務佈局中,腹背受敵的三星,可能不得不考慮另謀他路。

自2013年業務轉型以來,該公司業務開始由手機生產轉型為網路設備生產,是三星唯一一家海外網路設備生產廠家,主要生產基站終端RRU,之前都是在位於韓國龜尾的韓國三星網路事業部進行生產。

該員工透露,本次遣散主要源於生產基地已經轉移至越南,業務生產隨之也轉移到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自2015年開始已在越南設立公司。“越南公司在2017年開始生產與我們同樣的設備;2018年年初,我們的部分業務訂單已經轉由越南公司進行實施和跟進。”

“我們大多數員工是生產工人,而且是4月3號突然獲知公司要關門,時間太倉促,公司根本沒考慮員工的後續工作和生活,並且一直沒有出具書面的通知或者公告”,該員工向記者透露,4月8號進行初步的賠償協商,原訂4月11號出最終的賠償方案。

藍鯨TMT記者獲悉,截至到4月3日,深圳三星電子通訊有限公司在職員工近330名,其中包括6名韓籍高管。此前,在職員工均直接與深圳三星電子通訊簽訂勞動合同。

該員工表示,公司在4月8日內部會議中公佈了初步的遣散和賠償方案,即:離職去別的公司的統一基準為“N+3”,就職年限7年以下補2000元,7~10年補4000元,10年以上補8000元。如去兄弟公司,補償統一基準為N,外加4000元(安置費2000元和搬遷費2000元);而去惠州公司和東莞公司的員工,只補給半年薪酬。但此次會議並未有任何進展,後續還將協商。

“該補償方案並沒有獲得所有員工的同意,員工曾一度準備拉橫幅進行抗議”,該員工表示,“公司出具的補償方案太生硬,不考慮我們的利益,我們員工感覺很被動。”

但鬥爭持續到4月17日,除6名核心高管外,絕大多數員工還是陸續辦完了補償手續。

最後的賠償方案在員工的呼聲中,有了些許改變。最終賠償方案請見下圖:

三百餘人,按照三星方面最終的賠償方案,據爆料人估算,涉及的遣散費總額至少超過了2千萬元。

記者瞭解到,絕大多數員工已於4月18日簽署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6位高管返韓。

4月19日晚間,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副總經理杜長喜在該公司的員工微信群中的對話無疑說明了該公司的遣散。

此外,記者獲悉,為了保證之前訂單業務的收尾工作,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採取了反聘措施,直至完成所在崗位的收尾工作;業務收尾工作的最後日期為5月30,自6月1日起開始進行處理資產、工商資訊變更撤銷公司等相關程式。

上述律師認為,按《勞動合同法》關於解除合同的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償金,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滿半年的按半年支付。並且,還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

而深圳三星電子通訊的“遣散”員工並不符合法律規定,有打法律擦邊球的嫌疑。

根據爆料人提供的資訊,本次三星遣散的員工主要是技術工人,協商時間較短,且賠償方案一刀切;而實際情況是,在進行賠償時,企業需要充分考慮技術工種的招工期、利益分配等問題。

此外,有科技行業資深人士認為,中國市場曾以龐大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不斷提升的製造業技術能力、以及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包括三星在內的很多外資巨頭。而深圳三星電子通信的所有員工遭遣散可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蘋果、華為、OV、小米等競爭對手不斷壯大,製造業利潤和回報急劇下降,同時市場份額壓縮,而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相對更低;二是在中國實體經濟大環境下,工業用地、稅負資源成本都在上升,導致利潤率很低;三是三星的業務調整,而這很可能源於業務轉移。

手機業務在華遭遇滑鐵盧,三星中國或戰略遷移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資料顯示,三星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已由20%降至0.8%。據GFK資料顯示,三星2017年在中國合計銷量為1107萬台,市場份額僅占2%。

三星電子的2017年財報顯示,由於在存儲和OLED行業中較大的進展,在2017年三星可謂是收穫頗豐。據官方財報數字稱,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營收為65.98萬億韓元,全年營收達到239.58萬億並打破歷史記錄,相比2016年同比增長19%。而在全年營收的239.58萬億韓元中,消費類家電、移動通信業務等同比上半年都有小幅下跌,而增長最高的則為“設備解決方案”,該部門中的存儲類和顯示幕業務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分別增加了 54% 和 51%,當下已經超過了三星季度總營收的一半。

這一數字足以證明三星的營收、運營重點已經從消費類產品逐漸的轉至“幕後”的原材料供給中。也意味著三星在中國的業務佈局重點也可能會發生遷移。

中國人力成本增長或許是本次員工遣散的直接原因,而在業務佈局中,腹背受敵的三星,可能不得不考慮另謀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