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進口美國大豆量銳減 俄方:俄羅斯成中國糧食市場主要供應國的機會來了

【俄羅斯龍報網】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

中國3月進口美國大豆數量同比銳減27%。同時,從俄羅斯進口大豆同比增逾1倍。近年來,中俄農業合作發展迅速,俄羅斯農產品不斷拓展中國市場。

數據:中國進口俄大豆數量同比增逾1倍

央視新聞移動網報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資料,中國3月進口美國大豆310萬噸,同比銳減27%,進口巴西大豆升至233萬噸,增加三分之一,從俄羅斯進口大豆15萬噸左右,

同比增逾1倍。

4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建議徵收中國產品關稅的清單,擬對中國航空航太、機械等行業價值約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同日,中國發佈對美國的關稅反制措施,決定對包含大豆在內的美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實施日期另行公佈。

當時,俄中地區發展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魯斯塔姆·捷米爾加利耶夫在莫斯科經濟論壇上就表示,中國宣佈對美國進口食品採取加征關稅措施,

這將有助於推動俄羅斯成為中國糧食市場的主要供應國。

俄新社報導,捷米爾加利耶夫說:“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考慮到農產品實際價格每年上調4.5%,以及我們擴大農業生產的潛力,我們有把握俄羅斯將成為中國糧食市場的主要供應國。”

捷米爾加利耶夫還表示,農工和農業領域是該基金的一大投資方向。“中糧國際總裁兩周前對莫斯科進行了正式訪問,

並與我方一同與俄農業部長特卡喬夫舉行會談。中糧集團為俄羅斯帶來了3個項目投資。”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俄替代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是可能的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周立群25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摩擦為中俄之間的糧食貿易帶來機遇,俄羅斯替代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是有可能的。

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報導,

周立群認為,鑒於中國限制美國大豆的進口,俄羅斯替代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是有可能的。他說,美國將近40%的大豆都出口到中國,如果中美貿易戰真的開始,一年,二年,三年,可能很多年,中國市場上就會形成大豆數量的短缺,進而為中俄之間的糧食進口帶來機遇。

周立群表示,俄羅斯遠東地區幅員遼闊,種植大豆也很多。目前,也有一些大豆從俄羅斯經鐵路或其它管道進口到中國。

在這個形勢下,中俄企業之間要加強糧食合作,包括大豆,還有小麥、玉米其它等等。他說,大豆是中國市場長期需求的,俄羅斯的大豆又不是轉基因的,所以很受中國歡迎。中俄兩國的企業應該加強糧食領域的合作,重點在大豆市場份額上做好準備。

中俄農貿合作日益緊密 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農產品規模大幅增長

近年來中俄農產品貿易快速發展。俄羅斯動植物檢驗檢疫局發言人梅蘭諾2月底表示,2017年中國自俄羅斯糧食進口量達71.24萬噸,與2014年相比增長4.5倍,進口種類也不斷豐富,從穀物及其製品增加到大豆、亞麻籽和油菜籽等。

北京《糧油市場報》報導,過去,俄羅斯在與中國農產品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但自2010年起,這種狀況逐漸改變。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從2010年的1.6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8億美元,達到最高。之後的2015年,俄羅斯同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逆差迅速減少到1億美元。到了2016年,俄中農產品貿易已經由逆差轉為0.5億美元的順差。這是俄羅斯農產品10年來第一次實現對華貿易順差。資料顯示,2016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規模大幅增長,達到22%。

根據俄羅斯海關資料,俄羅斯對華食品出口已經占到俄食品出口總額的11%,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俄羅斯食品的最大進口國。就食品採購規模來說,2016年俄羅斯總共出口了價值為170.4億美元的食品和農業原料,其中,中國採購了價值約為16.2億美元的俄羅斯食品,主要產品為玉米、麵粉、堅果、大豆、植物油、乳製品以及魚蝦等海產品。

“中國市場對俄羅斯敞開一條縫” 專家:增加從俄進口糧食利於來源多元化

“中國取消對俄羅斯小麥的進口禁令,巨大的中國市場開始對俄羅斯敞開一條縫,這對俄羅斯來說是重要的一步。”2月底,中國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近日發佈公告,允許從俄羅斯6個地區進口小麥。在俄羅斯糧食豐收之際,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於俄糧食出口意義非凡。

俄羅斯《觀點報》報導,2017-2018農業年度俄羅斯糧食和小麥出口將創下新的紀錄,主要由於糧食獲得大豐收。今年2月份,俄羅斯糧食出口將達到創紀錄的400萬噸,包括320萬噸小麥。

報導稱,美國已對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增加感到不安。美國農業部稱,俄糧食獲得大豐收,其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從而將威脅搶佔美國在世界許多市場的份額。

北京《環球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表示,中國的糧食進口受供需和國際價格影響,總體數量並不多,中國一貫強調糧食安全,主要糧食的自給率在98%以上。傳統糧食進口主要有小麥、玉米等。進口量較大的作物以大豆為主,阿根廷和美國是主要的進口源。

唐忠稱,從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增加從俄羅斯進口是有益的。近年俄羅斯糧食收成較好,但國內糧食消費不大,因此大量出口。

2017年中國自俄羅斯糧食進口量達71.24萬噸,與2014年相比增長4.5倍,進口種類也不斷豐富,從穀物及其製品增加到大豆、亞麻籽和油菜籽等。

北京《糧油市場報》報導,過去,俄羅斯在與中國農產品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但自2010年起,這種狀況逐漸改變。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從2010年的1.6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8億美元,達到最高。之後的2015年,俄羅斯同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逆差迅速減少到1億美元。到了2016年,俄中農產品貿易已經由逆差轉為0.5億美元的順差。這是俄羅斯農產品10年來第一次實現對華貿易順差。資料顯示,2016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規模大幅增長,達到22%。

根據俄羅斯海關資料,俄羅斯對華食品出口已經占到俄食品出口總額的11%,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俄羅斯食品的最大進口國。就食品採購規模來說,2016年俄羅斯總共出口了價值為170.4億美元的食品和農業原料,其中,中國採購了價值約為16.2億美元的俄羅斯食品,主要產品為玉米、麵粉、堅果、大豆、植物油、乳製品以及魚蝦等海產品。

“中國市場對俄羅斯敞開一條縫” 專家:增加從俄進口糧食利於來源多元化

“中國取消對俄羅斯小麥的進口禁令,巨大的中國市場開始對俄羅斯敞開一條縫,這對俄羅斯來說是重要的一步。”2月底,中國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近日發佈公告,允許從俄羅斯6個地區進口小麥。在俄羅斯糧食豐收之際,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對於俄糧食出口意義非凡。

俄羅斯《觀點報》報導,2017-2018農業年度俄羅斯糧食和小麥出口將創下新的紀錄,主要由於糧食獲得大豐收。今年2月份,俄羅斯糧食出口將達到創紀錄的400萬噸,包括320萬噸小麥。

報導稱,美國已對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增加感到不安。美國農業部稱,俄糧食獲得大豐收,其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從而將威脅搶佔美國在世界許多市場的份額。

北京《環球時報》報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表示,中國的糧食進口受供需和國際價格影響,總體數量並不多,中國一貫強調糧食安全,主要糧食的自給率在98%以上。傳統糧食進口主要有小麥、玉米等。進口量較大的作物以大豆為主,阿根廷和美國是主要的進口源。

唐忠稱,從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增加從俄羅斯進口是有益的。近年俄羅斯糧食收成較好,但國內糧食消費不大,因此大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