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華:在興安嶺綻放芳華——科右前旗檢察院春華事蹟介紹

“檢察官媽媽”春華和她的孩子們。 武天舒攝

“我是牧民的孩子,

瞭解百姓的疾苦,也最懂得怎樣把法律說進農牧民的心坎裡。”無論說蒙語還是漢語,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檢察院黨組成員、控告申訴科科長春華都語速和緩,真摯而清晰,讓人聽起來如一汪清泉流過,急躁漸褪。

從檢20年來,春華就這樣緩緩說著百姓心坎裡的話,接待了2000多名來訪群眾,辦理了400餘起案件,其中涉及少數民族的案件約占80%,全部案結事了。

她先後獲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北疆最美女性”等榮譽稱號,

並成為2017年度內蒙古十佳法治人物。

從售貨員到員額檢察官,青春的履歷留下奮鬥的印跡

“20年前的春天我走進了檢察院。”春華告訴記者,進檢察院前她有4年售貨員的經歷。“我們賣的是五金器材。面對琳琅滿目的鉗子、扳子……我總覺得‘這不是我的位置’。”

當別人享受著工作的閒暇時光時,她開始尋找自己的位置,

並用三年時間自學了函授企業管理文憑。1997年,科右前旗檢察院面向社會公開招錄時,正在哺乳期的她有點動心又有點打退堂鼓,是愛人默默替她報了名、領回了教科書。

春華一手哄娃一手看書,忙了整整一個月,穿著借來的一套正裝走上考場,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招考。

1998年春天,春華走進科右前旗檢察院。有著財經學院文憑的她被分配去了財務部門。“我不喜歡沉默地研究數位,

更喜歡‘說’!”春華說,她從小生長在牧區,看慣了牧民們用拳頭解決問題,那時就常想,“要學會講道理”。

為了講好“道理”,隨後的四年,春華擠出時間讀完了法律本科,拿到了學位。“和檢察院其他人比,我起步晚了,但只要不停步,總能一點點縮短距離。”春華說,“我一直在和自己賽跑,每天點滴的進步都讓我喜悅不已。”

順利通過主訴檢察官考試後,她如願來到了公訴科。

“在公訴科的日子,是我成長最快最扎實的一段時間。”三年多的公訴生涯讓她的業務水準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院裡的競爭上崗中,她又到了控申科。

“我覺得自己更適合控申工作。”春華在控申科找到了歸宿感。控申部門要接待大量的來訪人員,其中90%都是農牧民,“我有牧區生活的經歷,相比之下,我更能理解他們,也更能把法律說到他們的心坎上。”

從傲荷銀到檢察官額吉,歲月的芳華始終傳遞司法的溫度

在控申部門期間,春華從上訪群眾口中的傲荷銀(姑娘)成為了孩子口中的“檢察官額吉(媽媽)”,她說自己“始終有著一顆善感的媽媽心”。這句話歸納起來就是兩個字:用心。用心接訪,用心傾聽,用心換位,用心體會,用心辦案,用心司法。

一天,哈拉黑鎮的李老漢來找春華:“我跑了十多年了,沒人給我解決,我要求檢察院給我討個公道。”一件標的500元的債務糾紛案,李老漢奔波了13個年頭。

13年,證據都不好找了。春華經過調卷、走訪、核實證據,確定李老漢反映的問題與事實不符。但李老漢不服,一會兒一個問題,一會兒一個要求,看得周圍人直皺眉。春華卻說:“13年了,老人上訪就是為了一口氣。”她先後十余次前往李老漢家做工作……從盛夏到深秋,直至冬去春來,李老漢終於鬆動:“我不再上訪了。”

春華說,人性化司法,而非機械司法,才能更好地傳遞法律的溫度,也易於群眾理解。春華骨子裡蒙古族的熱情讓農牧民感到貼心,對情緒激動的群眾,她不僅從情理法開導,還從人生態度、居家過日子聊到党的治國理政,幾個難纏的上訪老戶都當她是朋友。

春華是小烏蘭的檢察官媽媽。小烏蘭還沒滿月,媽媽就離家出走杳無音信,父親拉扯著她,生活拮据。小烏蘭7歲那年,父親給村民喜宴幫廚,酒後昏睡再也沒能醒來。公安機關因沒有足夠證據,對小烏蘭父親的死亡作出不予立案決定,但未出具相應法律文書導致無法啟動民事訴訟程式。小烏蘭的姑姑四處奔走無果,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檢察院時,小烏蘭躲在姑姑身後,個頭才剛剛高出辦公桌,下頜趴在桌子上茫然無助地對春華說:“我爺爺奶奶都沒了,媽媽也走了,這回爸爸也沒了,我什麼人都沒了。”

春華眼圈紅了。她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地跑法院、公安、民政。民事訴訟啟動了,當得知法院判賠6萬元,但被告去向不明也無可執行財產時,春華又為小烏蘭申請落實了司法救助金5萬元,同時聯繫保險公司為其投保教育助學險,還協調民政部門申請了孤兒救助,每月可獲得1300多元救助款。

從春華工作室到興安之春檢察室,名字的變遷承載著群眾的期待

“我有一個思考”是春華的口頭禪。她確實很愛琢磨。

春華在工作中,推動創建了全盟首個檢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的鄉鎮檢察室,推行了“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公開答覆集體訪”“接訪五步法則”等多項工作方法。

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的推行,解決了群體訪、非正常上訪及突發事件的早發現、早預防、早穩控、早報告。通過檢察信訪聯絡員的資訊,阻止並妥善處理了數十起農民集體訪事件。

公開答覆集體訪舉措,使檢察機關調處社會矛盾效果最大化。群眾通過參加公開答覆會,不僅瞭解了事實真相,還對法律規定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目前,已對集體訪舉報案數十次公開答覆。

傾聽、記明、告知、釋法、辦理之接訪五步法則,拉近了檢群關係,對及時消化信訪事項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眾志成城才有春之芳華。”科右前旗檢察院檢察長趙勁松讚歎道。2010年,該院組建了以春華名字命名的“春華工作室”。2016年承載更多功能的“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投入使用。

如今,“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4位工作人員在春華的帶領下,走遍了全旗1.7萬平方公里的200多個嘎查村。兩年來,先後接待來訪1000多人次,化解社會矛盾70餘件次。

“無論是初訪還是重複訪,無論是個體訪還是集體訪,哪怕他怒氣而來或是蠻不講理,哪怕他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春華姐的接待總是滲透著人性關懷,滲透著情、理、法、義的交融。”工作室接訪人員明明表示。去年底,他開始了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新生活,回到院裡第一件事就是向春華彙報,“有了在工作室的經歷,做村民工作得心應手!”

李老漢奔波了13個年頭。

13年,證據都不好找了。春華經過調卷、走訪、核實證據,確定李老漢反映的問題與事實不符。但李老漢不服,一會兒一個問題,一會兒一個要求,看得周圍人直皺眉。春華卻說:“13年了,老人上訪就是為了一口氣。”她先後十余次前往李老漢家做工作……從盛夏到深秋,直至冬去春來,李老漢終於鬆動:“我不再上訪了。”

春華說,人性化司法,而非機械司法,才能更好地傳遞法律的溫度,也易於群眾理解。春華骨子裡蒙古族的熱情讓農牧民感到貼心,對情緒激動的群眾,她不僅從情理法開導,還從人生態度、居家過日子聊到党的治國理政,幾個難纏的上訪老戶都當她是朋友。

春華是小烏蘭的檢察官媽媽。小烏蘭還沒滿月,媽媽就離家出走杳無音信,父親拉扯著她,生活拮据。小烏蘭7歲那年,父親給村民喜宴幫廚,酒後昏睡再也沒能醒來。公安機關因沒有足夠證據,對小烏蘭父親的死亡作出不予立案決定,但未出具相應法律文書導致無法啟動民事訴訟程式。小烏蘭的姑姑四處奔走無果,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檢察院時,小烏蘭躲在姑姑身後,個頭才剛剛高出辦公桌,下頜趴在桌子上茫然無助地對春華說:“我爺爺奶奶都沒了,媽媽也走了,這回爸爸也沒了,我什麼人都沒了。”

春華眼圈紅了。她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地跑法院、公安、民政。民事訴訟啟動了,當得知法院判賠6萬元,但被告去向不明也無可執行財產時,春華又為小烏蘭申請落實了司法救助金5萬元,同時聯繫保險公司為其投保教育助學險,還協調民政部門申請了孤兒救助,每月可獲得1300多元救助款。

從春華工作室到興安之春檢察室,名字的變遷承載著群眾的期待

“我有一個思考”是春華的口頭禪。她確實很愛琢磨。

春華在工作中,推動創建了全盟首個檢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的鄉鎮檢察室,推行了“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公開答覆集體訪”“接訪五步法則”等多項工作方法。

檢察信訪聯絡員制度的推行,解決了群體訪、非正常上訪及突發事件的早發現、早預防、早穩控、早報告。通過檢察信訪聯絡員的資訊,阻止並妥善處理了數十起農民集體訪事件。

公開答覆集體訪舉措,使檢察機關調處社會矛盾效果最大化。群眾通過參加公開答覆會,不僅瞭解了事實真相,還對法律規定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目前,已對集體訪舉報案數十次公開答覆。

傾聽、記明、告知、釋法、辦理之接訪五步法則,拉近了檢群關係,對及時消化信訪事項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眾志成城才有春之芳華。”科右前旗檢察院檢察長趙勁松讚歎道。2010年,該院組建了以春華名字命名的“春華工作室”。2016年承載更多功能的“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投入使用。

如今,“興安之春檢察工作室”4位工作人員在春華的帶領下,走遍了全旗1.7萬平方公里的200多個嘎查村。兩年來,先後接待來訪1000多人次,化解社會矛盾70餘件次。

“無論是初訪還是重複訪,無論是個體訪還是集體訪,哪怕他怒氣而來或是蠻不講理,哪怕他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春華姐的接待總是滲透著人性關懷,滲透著情、理、法、義的交融。”工作室接訪人員明明表示。去年底,他開始了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新生活,回到院裡第一件事就是向春華彙報,“有了在工作室的經歷,做村民工作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