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拼在巴中 故鄉卻成了遠方

一直以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背井離鄉、四處奔波、不能好好照顧父母、不能經常陪伴家人……他們就是外出務工人員。近年來,隨著巴中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一批批重大專案相繼實施,

跟隨企業來巴中的外地勞動者越來越多。巴城幢幢高樓有他們辛勤的汗水,巴中山山水水有他們勤勞的身影。 “五·一”勞動節,本報記者走近這些為巴中振興發展而來的外地建設者們,傾聽他們的故事。

陝西人陳剛:

這裡就像家鄉一樣 很高興能建設機場

陳剛是陝西漢中人,他說巴中和家鄉只隔了一座山,生活習慣、方言等方面,巴中與漢中差別都不大。去年臘月,巴中恩陽機場航站樓主體完工,開始進行內部施工。作為機場的控制核心,航站樓內電纜密佈,陳剛就是所有電力工作的總負責人。

“說起來你不信,小小的航站樓內,各種電線接起來能從巴中拉到成都。”陳剛說,僅一個配電箱就有 24 根電線,為確保佈線工作準確無誤,

他將整個線路佈局完全記在了腦海中。 “所有電纜、電線、網線都是和工友親手布下的,一閉上眼,我腦袋裡就是整個航站樓的佈線圖。”

大約十年前,陳剛路過巴中一次,談起對巴中的印象,陳剛直言變化太大。如今,巴中即將有飛機場,陳剛十分高興,他認為這就是巴中發展新的機遇,巴中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這裡就像家鄉一樣,很高興能為巴中建設機場。”陳剛說,如果能留在這裡,

他就把妻兒也接過來,孩子就在巴中讀書。

廣東人杜耀初:

水庫建設時間緊任務重 一天都不敢耽誤

去年,恩陽區黃石盤水庫正式動工,廣東人杜耀初來到了巴中。工地初開,作為專案經理,責任重大,春節也沒能回廣東過年。 “市區領導春節期間都來看望過我們,

說實話,心裡暖暖的。”杜耀初說。

專案經理是工地上的管家,哪裡有需要就得出現在哪裡。 “8 班立柱施工基礎要牢,過會兒我來檢查。”一邊指揮現場施工,杜耀初一邊和記者交流。

黃石盤水庫是市級重點專案,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管理者,一天也不敢耽誤,一天也不能懈怠。 “真正的勞動者不過勞動節。”對於即將到來的“五·一“勞動節,他開玩笑說。對於未來,杜耀初打算將家人接到巴中來,

省去來回奔波的辛苦。 “一家人在一起也有個照應,畢竟四年內回去的時間不多,這裡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了。”

吉林人趙雪:

一家人都在巴中務工 工友的幫助溫暖人心

趙雪,名字聽起來像個姑娘,卻是個樸實的東北漢子,老家在吉林松原。因為家人長期在巴中務工,今年他也就跟了過來。雖然剛來巴中半年,他對巴中越來越喜愛,喜歡上了這裡的氣候、風土人情和飲食。

趙雪在恩陽機場從事地板切縫工作,每天開著切割機,把停機坪和跑道分割成大小均勻的長方形塊狀。 “必須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一不小心切錯了,那一塊地板又要重新鋪設,太浪費時間。”趙雪工作十分認真,連跟記者交流都是先把手裡活兒幹完,才停下說話。

“巴中是一座非常有包容性的城市,許多本地工人看到我剛來,在生活上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心裡很溫暖。”趙雪說,他的妻子和父母也都在恩陽機場建設現場,只是各自屬不同的工種,工作上沒有交集,一家人只有晚上才聚在一起。趙雪說,等機場竣工後,他就回東北看看孩子,如果有機會,想帶他到巴中看看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

達州人蘭傑:

在這裡一切都還習慣

想家人就拿出手機看照片

蘭傑是黃石盤水庫的清潔工,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身在外地的她比其他工人有更 多 牽 掛 。“ 老 大 工 作 咋 樣了?老么學習進步了麼?”幾乎每天,她都在想這些問題,每天都要打電話問。蘭傑是達州人,雖說達州和巴中距離不遠,但由於捨不得花費來去車費,自然也就很少回去。在她的手機裡,幾乎全是一家人的照片, “想他們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看,看完繼續幹活。”

中午時候,忙完工作,大夥兒一起湧向食堂,蘭傑卻故意走在最後。 “老蘭,你咋又只打這麼點兒飯菜?”儘管她有意識避開,但還是被其他人發現了她的秘密。 “不是的,中午不太餓,就少打點了。”蘭傑小聲回應。 “哎,你還是多吃點,身體垮了啥都沒了。”心直口快的工友周敏不忘提醒她。“曉得了。”蘭傑說,工地食堂有兩種規格的飯菜,價格貴的菜分量多一些,自己工資並不高,因而每次都打便宜的飯菜。 “能節約一些是一些,等老么大學畢業就好些了。”蘭傑說,孩子是她離鄉背井的最大動力,所幸巴中和達州很近,一切還挺習慣。

本報記者 石耀東 楊繼波

因為家人長期在巴中務工,今年他也就跟了過來。雖然剛來巴中半年,他對巴中越來越喜愛,喜歡上了這裡的氣候、風土人情和飲食。

趙雪在恩陽機場從事地板切縫工作,每天開著切割機,把停機坪和跑道分割成大小均勻的長方形塊狀。 “必須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一不小心切錯了,那一塊地板又要重新鋪設,太浪費時間。”趙雪工作十分認真,連跟記者交流都是先把手裡活兒幹完,才停下說話。

“巴中是一座非常有包容性的城市,許多本地工人看到我剛來,在生活上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心裡很溫暖。”趙雪說,他的妻子和父母也都在恩陽機場建設現場,只是各自屬不同的工種,工作上沒有交集,一家人只有晚上才聚在一起。趙雪說,等機場竣工後,他就回東北看看孩子,如果有機會,想帶他到巴中看看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

達州人蘭傑:

在這裡一切都還習慣

想家人就拿出手機看照片

蘭傑是黃石盤水庫的清潔工,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身在外地的她比其他工人有更 多 牽 掛 。“ 老 大 工 作 咋 樣了?老么學習進步了麼?”幾乎每天,她都在想這些問題,每天都要打電話問。蘭傑是達州人,雖說達州和巴中距離不遠,但由於捨不得花費來去車費,自然也就很少回去。在她的手機裡,幾乎全是一家人的照片, “想他們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看,看完繼續幹活。”

中午時候,忙完工作,大夥兒一起湧向食堂,蘭傑卻故意走在最後。 “老蘭,你咋又只打這麼點兒飯菜?”儘管她有意識避開,但還是被其他人發現了她的秘密。 “不是的,中午不太餓,就少打點了。”蘭傑小聲回應。 “哎,你還是多吃點,身體垮了啥都沒了。”心直口快的工友周敏不忘提醒她。“曉得了。”蘭傑說,工地食堂有兩種規格的飯菜,價格貴的菜分量多一些,自己工資並不高,因而每次都打便宜的飯菜。 “能節約一些是一些,等老么大學畢業就好些了。”蘭傑說,孩子是她離鄉背井的最大動力,所幸巴中和達州很近,一切還挺習慣。

本報記者 石耀東 楊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