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母基金:管理規模超1.6萬億,卻逃不出募資和人才缺口難題

因投資範圍廣、投資風險分散的優勢,近些年,各種類型的私募股權母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可這些母基金發展得如何?4月27日,母基金研究中心在深圳發佈了《中國母基金全景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母基金全名單共包括277只母基金,其中包括市場化母基金64只,總管理規模3606億人民幣;政府引導基金213只,總管理規模12546億人民幣。全部277家母基金目前總管理規模達到16152億元,計畫總管理規模44173.57億元。

七成母基金規模不足50億

報告顯示,從母基金管理規模來看,當前母基金在管規模主要集中於50億元以下,占全部數量的73%。其中當前在管規模20億以下的母基金共141家,占總數的47%。其次,當前規模51億~100億人民幣的母基金31家,占總數的11%;規模101億~200億人民幣的母基金24家,占總數的9%,當前母基金在管規模大於200億人民幣的母基金共13家,占總數的5%,其中管理規模大於500億的母基金共5家。

而從這些母基金的地區分佈來看,

市場化母基金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數量占全國總數七成以上;而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則在廣東和江蘇較多。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唐勁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化母基金的分佈受LP的分佈和GP聚集的共同影響,而政府引導基金則受地方政策和經濟發展水準的影響更為明顯。研究還發現,地區內發展均勻的省份其政府引導基金的數量相對較多,
報告分析,因為只有更均勻的地域經濟發展,才能支持地域之間的良性競爭,從而帶動更多的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

從地區規模來看,廣東、北京和上海不論是在政府引導基金規模還是市場化母基金規模上都名列前茅。報告分析,較好的地方經濟基礎一方面可以創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吸引市場化投資機構的進入。同時也可以依託其雄厚的財政實力以及民營資本實力,

作為LP吸引市場化投資機構進入,為實施政府產業引導政策提供資金支援。

但報告也指出,由於經濟發展較快、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在政府支援力度上也更勝一籌,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落後的地區會產生更大的募資問題和人才引入問題。

高級管理人才缺口加大

2017年,從政府引導基金來看,整體規模進一步擴大。據瞭解,母基金研究中心於今年3月30日發佈了《2017中國母基金100指數報告》,

通過對全國範圍內最知名的65家政府引導基金的長期觀察和資料研究顯示,2017年65家政府引導基金在募資、管理和投資上都有明顯的增長,特別在管理規模上,增長率達74%。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指出,2017年政府引導基金在投資標的上放寬了地域限制,降低了返投比例。唐勁草對記者表示,這也是一個政府引導基金有效運用的方法,可有效解決前兩年政府引導基金投不出去的問題。

然而,在人力資源方面,政府引導基金2017年產生了比較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報告指出,過去很多引導基金雖然成立了獨立的事業法人主體或者引導基金管理公司,但管理團隊成員主要由財政部門人員兼職,存在管理人員經驗欠缺且存在精力分散的問題。

近些年很多引導基金開始嘗試管理團隊成員徹底脫離原行政職位,還有絕大部分引導基金委託當地或外部基金管理經驗豐富的VC/PE機構作為管理人。但以上轉變也加速了政府引導基金人才流失問題,這一現象在2017年更為突出。

僅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瞭解,就有很多政府引導基金管理機構的高管在2017年離職,加入或創辦市場化的母基金管理機構。這一方面是由於政府引導基金快速發展導致對有經驗有資源管理者的需求增加,產生了專業管理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部分傳統政府引導基金在管理模式上的固守可能難以適應變化市場環境,導致了人才的流失。

母基金研究中心方面認為,政府引導基金應當採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面對新的變化。一方面通過市場化的激勵機制,推行團隊持股,將管理人的利益與基金業績掛鉤,實現對高管的有效激勵,解決政府引導基金因國有背景帶來的可能的效率問題。同時,也應該繼續推進政府引導基金的管理體系改革,形成更加市場化的決策機制,減少政府對管理機構的直接干預,實現政府角色由管理者向監督者的轉型。

“資管新規”加劇募資難題

無論是市場化母基金還是政府引導基金,募資難題似乎一直都是很難跨越的“檻”。對市場化母基金來說,募資的主要優勢不外乎其優秀GP資源或優秀項目份額,或者有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風險,再或者很多市場化母基金管理人開始以少收管理費少拿收益分配作為募資條款。但在當前的情況下,以上的條件並不能真正打動很多的母基金LP。

母基金研究中心指出,首先在當前資訊充分發達的情況下,以高淨值人群為代表的母基金LP群體找不到投資GP甚至優秀投資項目的概率都很小,成立家族辦公室或者自主篩選GP都是可以繞開母基金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方式。其次,作為私募股權母基金的LP,其資金要求比投資普通私募股權基金更高,並且母基金產品流動性更差,存續期更長,在當前波動相對較大政策相對不穩定的情況下LP就會要求更高的收益。因此總體上來看,母基金尤其是市場化母基金的募集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難度。2017年,隨著政府引導基金攻城掠地式地快速發展以及其他資產類別收益率的普遍走高,市場化母基金募資的形勢更加嚴峻。

對於政府引導基金而言,自從“資管新規”下發,募資也變得越發艱難。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瞭解,當前大部分的政府引導基金都有資金來自于地方政府向銀行擔保獲取的貸款額度。因此,銀根縮緊和監管趨嚴會對政府引導基金募資產生很大的壓力。預測2018年母基金行業受資管新規影響增速會放緩,政府引導基金募資難度加大,對政府引導基金的績效考核也會不斷加強。

此外,隨著政府引導基金募資難度的加大和監督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政府引導基金的出資會越來越謹慎。母基金中心指出,這種趨勢預計在2019年上半年傳導到下游的私募基金行業,導致子基金募資壓力加大,在基金行業總體高度競爭的態勢下,母基金和子基金頭部效應進一步凸顯。同時,子基金將會更多向市場化母基金尋求資金支援,導致市場化母基金提高投資標準,出資更加謹慎。因此,2018年對於整個母基金行業都將是調整減速並規範投資的一年。

然而,在人力資源方面,政府引導基金2017年產生了比較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報告指出,過去很多引導基金雖然成立了獨立的事業法人主體或者引導基金管理公司,但管理團隊成員主要由財政部門人員兼職,存在管理人員經驗欠缺且存在精力分散的問題。

近些年很多引導基金開始嘗試管理團隊成員徹底脫離原行政職位,還有絕大部分引導基金委託當地或外部基金管理經驗豐富的VC/PE機構作為管理人。但以上轉變也加速了政府引導基金人才流失問題,這一現象在2017年更為突出。

僅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瞭解,就有很多政府引導基金管理機構的高管在2017年離職,加入或創辦市場化的母基金管理機構。這一方面是由於政府引導基金快速發展導致對有經驗有資源管理者的需求增加,產生了專業管理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部分傳統政府引導基金在管理模式上的固守可能難以適應變化市場環境,導致了人才的流失。

母基金研究中心方面認為,政府引導基金應當採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面對新的變化。一方面通過市場化的激勵機制,推行團隊持股,將管理人的利益與基金業績掛鉤,實現對高管的有效激勵,解決政府引導基金因國有背景帶來的可能的效率問題。同時,也應該繼續推進政府引導基金的管理體系改革,形成更加市場化的決策機制,減少政府對管理機構的直接干預,實現政府角色由管理者向監督者的轉型。

“資管新規”加劇募資難題

無論是市場化母基金還是政府引導基金,募資難題似乎一直都是很難跨越的“檻”。對市場化母基金來說,募資的主要優勢不外乎其優秀GP資源或優秀項目份額,或者有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風險,再或者很多市場化母基金管理人開始以少收管理費少拿收益分配作為募資條款。但在當前的情況下,以上的條件並不能真正打動很多的母基金LP。

母基金研究中心指出,首先在當前資訊充分發達的情況下,以高淨值人群為代表的母基金LP群體找不到投資GP甚至優秀投資項目的概率都很小,成立家族辦公室或者自主篩選GP都是可以繞開母基金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方式。其次,作為私募股權母基金的LP,其資金要求比投資普通私募股權基金更高,並且母基金產品流動性更差,存續期更長,在當前波動相對較大政策相對不穩定的情況下LP就會要求更高的收益。因此總體上來看,母基金尤其是市場化母基金的募集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難度。2017年,隨著政府引導基金攻城掠地式地快速發展以及其他資產類別收益率的普遍走高,市場化母基金募資的形勢更加嚴峻。

對於政府引導基金而言,自從“資管新規”下發,募資也變得越發艱難。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瞭解,當前大部分的政府引導基金都有資金來自于地方政府向銀行擔保獲取的貸款額度。因此,銀根縮緊和監管趨嚴會對政府引導基金募資產生很大的壓力。預測2018年母基金行業受資管新規影響增速會放緩,政府引導基金募資難度加大,對政府引導基金的績效考核也會不斷加強。

此外,隨著政府引導基金募資難度的加大和監督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政府引導基金的出資會越來越謹慎。母基金中心指出,這種趨勢預計在2019年上半年傳導到下游的私募基金行業,導致子基金募資壓力加大,在基金行業總體高度競爭的態勢下,母基金和子基金頭部效應進一步凸顯。同時,子基金將會更多向市場化母基金尋求資金支援,導致市場化母基金提高投資標準,出資更加謹慎。因此,2018年對於整個母基金行業都將是調整減速並規範投資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