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盛唐舊夢到今朝期盼——春日裡,與你一起相約西安渼陂湖

秦漢之初——天然形成的秀美風光

渼陂(bēi)湖位於西安市鄠(hù )邑區縣城 1.5 公里處。在秦漢時,是皇家園林的一部分。渼陂湖水源於終南山,出穀之後,潛流十裡,複湧而出,匯成陂湖。所謂“渼”,意為波紋。“陂”,為池塘、水邊、山坡之意。從其名稱看,當初就應是一個湖水既深又清,湖面既大且美,波光蕩漾,景色秀麗的一個在天然地形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人工湖泊。

唐宋時期——關中山水最佳處

經過秦漢的經營,在唐時,渼陂湖已成為一處勝景。因在國都長安附近, 少不得有文人墨客來渼陂湖遊玩觀賞,並留下一些讚賞的詩文。

其中,岑參游渼陂時所寫的兩首詩流傳頗為廣泛:

載酒入天色,水涼難醉人。清搖縣郭動,碧洗雲山新。吹笛驚白鷺,垂竿跳紫鱗。憐君公事後,陂上日娛賓。

——《與鄠縣源少府泛渼陂》

萬頃浸天色,千尋窮地根。舟移城入樹,岸闊水浮村。閑鷺驚簫管,潛虯傍酒樽。暝來呼小吏,列火儼歸軒。

——《與鄠縣群官泛渼陂》

這兩首詩均體現了一種閒適的官宦生活,

描寫的也是作者眼中的渼陂風光和遊覽過程。極言湖之光之深,景物之幽美。同時也點出渼陂湖的位置,以及湖與城的距離。可見,渼陂湖在當時是兼有防洪,生產和觀賞等多重作用的。

唐朝時,陂中盛產蓮菱、雁和各種魚類。當然,渼陂湖最有名的還是湖中特產的魚。據傳,渼陂魚身長如劍,紅鱗。據《長安志》載:“陂魚甚美,可以治痔”。歷代為渼陂魚作詩者甚多,宋代蘇軾在遊湖嘗魚後,也曾寫有《渼陂魚》詩,最具神韻,表達出羨魚之情。

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 紫荇穿腮氣慘淒,紅鱗照坐光磨閃。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坐客相看為解顏,香粳飽送如填塹。早歲嘗為荊渚客,黃魚屢食沙頭店。濱江易采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自從西征複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遊儵瑣細空自腥,亂骨縱橫動遭砭。故人遠饋何以報,客俎久空驚忽贍。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鄰幸有庖韭釅。

其詩先描寫了渼陂魚的形狀、色彩, 再寫魚之美味,食客的急切以及魚之難得。由此可知,宋時湖水還頗為壯觀, 但陂魚已不甚豐,與江南“濱江易採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相比較,渼陂魚真可謂珍貴難得了。

明清之際——渼陂湖的衰微與重建

時至明清,由於長安不再是都城所在,加之其他政治原因,渼陂湖也逐漸衰微,一直到明代末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四十五年(1566)進行了兩次修整,但規模不大,崇禎十二年(1639)才由知縣張宗孟重新修整,恢復了部分景觀。其中明朝解元、富平人劉士龍所寫的《渼陂記》一文記載較詳細,其文曰:

“山谷之水並白沙胡公諸泉,合而北注,渼陂受之,自陂頭南至曲抱村,可數裡許,高岸環 ,一泓蕩漾,層巒疊嶂, 影落數百頃波濤,半陂以南純浸山。”

《富平縣誌稿·儒學》載:“劉士龍,字雨化,萬里卯解元。嗜古博學,工詩,古文詞名噪海內。”其所作《渼陂記》當為明末崇禎年間,張宗孟重修渼陂湖後所記。

除此之外,明代文人王九思曾結廬渼陂湖邊,並自號:“渼陂”。面對終南山色、渼陂湖光寫下了大量的詩文。並以渼陂為其詩文集名。在《渼陂別知詩序》中寫道:

“渼陂子棲于南山之麓,安厓先生賜之書曰: ‘嘗讀子之《渼陂集》矣,其淵然之音,蒼然之色,馡然之芳,腴然之味,耳目口舌,各滿其欲,則幾席之間,春風襲人,當與古人求之矣。’”

從以上這些記載可知,渼陂湖在明末,風光還是很怡人的,並保持了一定的規模。當時的渼陂湖雖不復唐宋時的規模和景色,但依然不失為一個吟花賞月的好去處。但嘉慶朝以後,渼陂湖漸漸凋敝。在《戶縣誌》所繪地圖中,渼陂湖已不復存在,歌詠渼陂湖的詩文也已不多。除過當地人,外地人更是不知渼陂之名以及它的來歷和所處位置了。

現今之際——鳳凰涅槃破繭成蝶

沉寂了數百年的渼陂湖,在2016年終於迎來了新的機遇。

2016年5月,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鄠邑區舉行。遵循“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渼陂湖水系生態文化修復工程將按照少搬少遷、少占農田的原則,通過恢復蓄滯洪區、濕地、水田、草甸等水生態系統,建成後將成為秦嶺北麓最美的生態畫卷。

2017年3月,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按照“兩湖、三島、六渠、兩橋”步驟,有序實施專案建設。渼陂湖萯陽湖已成功完成蓄水,“三島”中雲溪寺島、紫煙閣島挖渠成島,空翠堂島已完成場地平整工作和擋牆基礎回填工作,迎旭橋、萯陽橋完成方案設計已實施建設。

根據規劃,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將按照“一年快速啟動,三年效果初現,五年全面完成”的建設目標,沿澇河逐步恢復起來的自然生態美景,將形成河湖連通、歷史文化兩大體系,並重現“渼陂泛舟”的盛景。

攝影:馬令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tongguanxinyun@163.com

稿件一經採用即付稿酬!

宋代蘇軾在遊湖嘗魚後,也曾寫有《渼陂魚》詩,最具神韻,表達出羨魚之情。

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 紫荇穿腮氣慘淒,紅鱗照坐光磨閃。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坐客相看為解顏,香粳飽送如填塹。早歲嘗為荊渚客,黃魚屢食沙頭店。濱江易采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自從西征複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遊儵瑣細空自腥,亂骨縱橫動遭砭。故人遠饋何以報,客俎久空驚忽贍。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鄰幸有庖韭釅。

其詩先描寫了渼陂魚的形狀、色彩, 再寫魚之美味,食客的急切以及魚之難得。由此可知,宋時湖水還頗為壯觀, 但陂魚已不甚豐,與江南“濱江易採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相比較,渼陂魚真可謂珍貴難得了。

明清之際——渼陂湖的衰微與重建

時至明清,由於長安不再是都城所在,加之其他政治原因,渼陂湖也逐漸衰微,一直到明代末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四十五年(1566)進行了兩次修整,但規模不大,崇禎十二年(1639)才由知縣張宗孟重新修整,恢復了部分景觀。其中明朝解元、富平人劉士龍所寫的《渼陂記》一文記載較詳細,其文曰:

“山谷之水並白沙胡公諸泉,合而北注,渼陂受之,自陂頭南至曲抱村,可數裡許,高岸環 ,一泓蕩漾,層巒疊嶂, 影落數百頃波濤,半陂以南純浸山。”

《富平縣誌稿·儒學》載:“劉士龍,字雨化,萬里卯解元。嗜古博學,工詩,古文詞名噪海內。”其所作《渼陂記》當為明末崇禎年間,張宗孟重修渼陂湖後所記。

除此之外,明代文人王九思曾結廬渼陂湖邊,並自號:“渼陂”。面對終南山色、渼陂湖光寫下了大量的詩文。並以渼陂為其詩文集名。在《渼陂別知詩序》中寫道:

“渼陂子棲于南山之麓,安厓先生賜之書曰: ‘嘗讀子之《渼陂集》矣,其淵然之音,蒼然之色,馡然之芳,腴然之味,耳目口舌,各滿其欲,則幾席之間,春風襲人,當與古人求之矣。’”

從以上這些記載可知,渼陂湖在明末,風光還是很怡人的,並保持了一定的規模。當時的渼陂湖雖不復唐宋時的規模和景色,但依然不失為一個吟花賞月的好去處。但嘉慶朝以後,渼陂湖漸漸凋敝。在《戶縣誌》所繪地圖中,渼陂湖已不復存在,歌詠渼陂湖的詩文也已不多。除過當地人,外地人更是不知渼陂之名以及它的來歷和所處位置了。

現今之際——鳳凰涅槃破繭成蝶

沉寂了數百年的渼陂湖,在2016年終於迎來了新的機遇。

2016年5月,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鄠邑區舉行。遵循“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渼陂湖水系生態文化修復工程將按照少搬少遷、少占農田的原則,通過恢復蓄滯洪區、濕地、水田、草甸等水生態系統,建成後將成為秦嶺北麓最美的生態畫卷。

2017年3月,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按照“兩湖、三島、六渠、兩橋”步驟,有序實施專案建設。渼陂湖萯陽湖已成功完成蓄水,“三島”中雲溪寺島、紫煙閣島挖渠成島,空翠堂島已完成場地平整工作和擋牆基礎回填工作,迎旭橋、萯陽橋完成方案設計已實施建設。

根據規劃,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將按照“一年快速啟動,三年效果初現,五年全面完成”的建設目標,沿澇河逐步恢復起來的自然生態美景,將形成河湖連通、歷史文化兩大體系,並重現“渼陂泛舟”的盛景。

攝影:馬令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tongguanxinyun@163.com

稿件一經採用即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