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越秀:立足知識經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地落戶流花展館。

第123屆廣交會正在進行,琶洲吸引著全球客商彙聚。曾舉辦過逾百屆廣交會的流花展館以“老廣交IP矽谷”的形象重回大眾的視野,以別樣的方式吸引著來自世界的目光。

隨著國家級的智慧財產權平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以及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地的落戶,中國國家地理、豬八戒網、北京易迅等一批優質企業的入駐,為昔日的流花展館,

未來的“老廣交IP矽谷”注入新的活力。

誠如“老廣交IP矽谷”概念提出者——清華大學閻旭臨教授所言,商標基地能夠落戶在廣州是對廣東省經濟發展龍頭地位的肯定。廣東省作為智慧財產權的大省、IP大省,廣州越秀區更是文化地標,商標基地要大力發展IP產業,這裡將會成為世界級的IP流量入口。

去年6月越秀已經順利通過省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驗收,獲批為示範區。

乘著“老廣交IP矽谷”的發展勢頭,利用“互聯網+”、“金融+”和“科技+”裂變作用,越秀正成為廣州、廣東乃至全國的知識經濟高地。

招大引強:

豬八戒網打造華南總部

日前,豬八戒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八戒網”)城市項目事業部華南大區高級城市總監邵永恆帶領著團隊,來到越秀區流花展館10號館,進一步考察辦公場地。

“這2200平方米的場地,將成為八戒網廣東省總公司所在地,同時也是華南區總部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所在地。

”邵永恆表示,目前已經在進行場地的設計階段,團隊有望年內入駐。

選址流花展館的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地(以下簡稱“商標基地”)自去年開始運營以來,進一步完善“人才+項目+園區”的引進模式,通過人才帶動資本、技術和產品同步落地,引進了一批“高、精、尖”企業或項目引入越秀並聚集發展。

據悉,八戒網將在越秀區建設“八戒華南總部”“八戒國際智慧財產權中國總部”“1+N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區”,

開展包括八戒智慧財產權、八戒財稅、八戒工程等業務,同時打造4.0版本的O2O創新型園區,建設1個中心總部園區加N個八戒工廠。

對於接下來在越秀的發展,八戒網充滿了期待。“越秀是傳統的商貿之都,文創產業十分發達,動漫產業基礎很好。”邵永恆認為,八戒網在越秀髮展的切入點就是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國家工商總局廣州商標審查協作中心也搬了過來,

八戒網期盼下一步可以有更深度的合作。

目前,中細軟、三環等11傢俱有行業影響力的品牌服務機構已經相繼入駐園區,八戒網即將入駐的10號館也已經與北京易迅、貝法易(跨境電商)等多家重點企業深度洽談,將通過大力發展IP產業,打造成為世界級的IP流量入口。

“園區企業領域高度一致,對於園區的品牌打造、實力有很大幫助。”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高穗認為,位於越秀的版權基地和商標基地集中同類型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相應諮詢、解決服務非常龐大,“大的IP企業,和三環這樣的諮詢服務企業在同一個園區可以起到互利的作用,園區搭建了非常重要的平臺。”

輻射效應:

在越秀帶動更多IP體驗區

此前,越秀已經提出,對於流花展館20萬平方公里空間載體的規劃是,打造商標綜合服務平臺、品牌企業孵化培育平臺、商標品牌提升運用平臺、商標品牌展示體驗平臺等四大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實現商標、專利、版權首次在國家級產業園區融合發展,為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作出有益探索與實踐。

隨著IP企業、品牌服務機構的入駐,商標基地的吸引力已經顯現。中國國家地理便是被吸引而來的企業之一。據中國國家地理廣州文創基地(以下簡稱“廣州文創基地”)負責人石軍介紹,廣州文創基地註冊資本超過8000萬元。

石軍透露,接下來廣州文創基地將開展一系列專案,包括:聯合國家版權貿易基地(越秀)共建《中國國家地理》全球版權中心,首批引入《中國國家地理》積累的68年自有版權;設立中國國家地理公園設計/規劃/運營中心,5年內在全國投資建立54個集科普、休閒、度假、運動為一體的不同的自然生態公園等。

暨南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院長徐瑄表示,商標法裡有一項是產地名稱,也是品牌最重要的地理標誌,地理標誌產品名稱都屬於智慧財產權,商標基地引進中國國家地理之後對將來開發地理標誌的智慧財產權意義很大。她建議,越秀區可以組織團隊和國家地理雜誌一起開發地理標誌的智慧財產權,這也是智慧財產權的源泉,類似的企業也可以更多地引進。

“未來商標基地在越秀區會輻射出想像不到的東西。”徐瑄認為,在商標基地做高端、精緻、精品的品牌的同時,在區域的其他地方會帶出很多展示體驗區,可以打造更多IP,目前越秀區正在推進的傳統中軸線升級也是在打造IP的體驗場所。

實際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選擇來到越秀也是被廣州、被越秀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石軍表示,廣州文創基地的目標是在越秀區打造國際化出版基地+版權輸出基地,成為永不落幕的“文化廣交會”。

“科技+”:

探索智慧財產權集中託管新模式

越秀區區長蘇佩表示,作為全市面積最小的區,越秀區產業用地僅占全區土地的12%,開發強度高達90%,發展空間瓶頸制約明顯。今後一段時間,越秀區將充分發揮大機構、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集聚優勢,利用“互聯網+”、“金融+”和“科技+”對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裂變作用,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人才經濟、總部樓宇經濟、平臺經濟,提升實體經濟品質效益,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知識經濟無疑將成為越秀的發展新動能之一。從定義來看,知識經濟是以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智力資源為依託,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的經濟,智慧財產權(版權、專利權、商標權)的建立是知識經濟得以確立和發展的基礎。

“科技+知識經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據中科院廣州分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越秀區正和中科院廣州分院合作打造中科院廣州科技服務產業示範園區。園區將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建設研發機構支撐服務中心、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這個服務中心將探索智慧財產權集中託管、運營的新模式,提升中科院在粵機構整體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管理水準。

以流花展館為載體的“老廣交IP矽谷”、中科院廣州科技服務產業示範園區,僅僅是越秀髮力知識經濟的一個縮影。

越秀區自建設省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以來,就把智慧財產權的培育和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從機制體制、特色園區、專業平臺、多元調解、宣傳培訓、行業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構建以科技企業為中心、以服務聯盟為紐帶、以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為支撐的“一路、兩心、多區”集聚空間佈局。

資料顯示,越秀區的專利代理機構及分支機搆從17家增至20家,增長17.7%,其中授權總量排名前十的機構中,越秀區占全市的一半。

越秀區智慧財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越秀區將緊扣建設智慧財產權強省以及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的目標要求,依託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完善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建設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打造“一走廊一片區”(環市東智慧財產權服務走廊以及流花IP產業片區)智慧財產權發展格局,形成全國領先的知識經濟發展高地。

南方日報記者 李丹 通訊員 劉建庭 楊英德

■數讀

2017年,越秀區專利申請受理量11961件,同比增長30.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4551件,同比增長44.7%,全市排名第三。

大力推動智慧財產權+金融工作,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建立服務機構與銀行、保險、評估專利質押融資工作機制,2017年推動園區企業完成質押融資額8000萬元。

全區共認定區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0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22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34家。

位於越秀的版權基地和商標基地集中同類型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相應諮詢、解決服務非常龐大,“大的IP企業,和三環這樣的諮詢服務企業在同一個園區可以起到互利的作用,園區搭建了非常重要的平臺。”

輻射效應:

在越秀帶動更多IP體驗區

此前,越秀已經提出,對於流花展館20萬平方公里空間載體的規劃是,打造商標綜合服務平臺、品牌企業孵化培育平臺、商標品牌提升運用平臺、商標品牌展示體驗平臺等四大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實現商標、專利、版權首次在國家級產業園區融合發展,為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作出有益探索與實踐。

隨著IP企業、品牌服務機構的入駐,商標基地的吸引力已經顯現。中國國家地理便是被吸引而來的企業之一。據中國國家地理廣州文創基地(以下簡稱“廣州文創基地”)負責人石軍介紹,廣州文創基地註冊資本超過8000萬元。

石軍透露,接下來廣州文創基地將開展一系列專案,包括:聯合國家版權貿易基地(越秀)共建《中國國家地理》全球版權中心,首批引入《中國國家地理》積累的68年自有版權;設立中國國家地理公園設計/規劃/運營中心,5年內在全國投資建立54個集科普、休閒、度假、運動為一體的不同的自然生態公園等。

暨南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院長徐瑄表示,商標法裡有一項是產地名稱,也是品牌最重要的地理標誌,地理標誌產品名稱都屬於智慧財產權,商標基地引進中國國家地理之後對將來開發地理標誌的智慧財產權意義很大。她建議,越秀區可以組織團隊和國家地理雜誌一起開發地理標誌的智慧財產權,這也是智慧財產權的源泉,類似的企業也可以更多地引進。

“未來商標基地在越秀區會輻射出想像不到的東西。”徐瑄認為,在商標基地做高端、精緻、精品的品牌的同時,在區域的其他地方會帶出很多展示體驗區,可以打造更多IP,目前越秀區正在推進的傳統中軸線升級也是在打造IP的體驗場所。

實際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選擇來到越秀也是被廣州、被越秀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石軍表示,廣州文創基地的目標是在越秀區打造國際化出版基地+版權輸出基地,成為永不落幕的“文化廣交會”。

“科技+”:

探索智慧財產權集中託管新模式

越秀區區長蘇佩表示,作為全市面積最小的區,越秀區產業用地僅占全區土地的12%,開發強度高達90%,發展空間瓶頸制約明顯。今後一段時間,越秀區將充分發揮大機構、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集聚優勢,利用“互聯網+”、“金融+”和“科技+”對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裂變作用,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人才經濟、總部樓宇經濟、平臺經濟,提升實體經濟品質效益,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知識經濟無疑將成為越秀的發展新動能之一。從定義來看,知識經濟是以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智力資源為依託,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的經濟,智慧財產權(版權、專利權、商標權)的建立是知識經濟得以確立和發展的基礎。

“科技+知識經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據中科院廣州分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越秀區正和中科院廣州分院合作打造中科院廣州科技服務產業示範園區。園區將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建設研發機構支撐服務中心、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這個服務中心將探索智慧財產權集中託管、運營的新模式,提升中科院在粵機構整體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管理水準。

以流花展館為載體的“老廣交IP矽谷”、中科院廣州科技服務產業示範園區,僅僅是越秀髮力知識經濟的一個縮影。

越秀區自建設省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以來,就把智慧財產權的培育和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從機制體制、特色園區、專業平臺、多元調解、宣傳培訓、行業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構建以科技企業為中心、以服務聯盟為紐帶、以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為支撐的“一路、兩心、多區”集聚空間佈局。

資料顯示,越秀區的專利代理機構及分支機搆從17家增至20家,增長17.7%,其中授權總量排名前十的機構中,越秀區占全市的一半。

越秀區智慧財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越秀區將緊扣建設智慧財產權強省以及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的目標要求,依託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完善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建設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打造“一走廊一片區”(環市東智慧財產權服務走廊以及流花IP產業片區)智慧財產權發展格局,形成全國領先的知識經濟發展高地。

南方日報記者 李丹 通訊員 劉建庭 楊英德

■數讀

2017年,越秀區專利申請受理量11961件,同比增長30.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4551件,同比增長44.7%,全市排名第三。

大力推動智慧財產權+金融工作,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建立服務機構與銀行、保險、評估專利質押融資工作機制,2017年推動園區企業完成質押融資額8000萬元。

全區共認定區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0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22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3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