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圳企業打好藍天保衛戰

深圳已實現公交純電動化。朱洪波 攝

電動公車、電動計程車……目前,

超過8萬輛新能源汽車行駛在深圳的大街小巷。

根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的統計,截至2017年12月底,深圳已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車16359輛,除保留少部分非純電動車作為應急運力外,已實現全市專營公車輛純電動化,這也是全國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個實現公交純電動化的城市。與此同時,深圳已推廣應用純電動計程車12518輛,占全市所有計程車的62.5%。到2020年,計程車純電動化將達到100%。

這份低碳出行的藍圖背後,深圳企業的綠色金融、綠色產業、節能減排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更換純電動公車過程中,國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先後與深圳市東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交企業開展新能源大巴租賃業務,為其提供融資支援,截至2017年底,累計授信達43.6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升級,

來自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環境成本增加等對我國產業發展的硬約束不斷收緊,必須加快改變以往粗放的經營方式。在經營活動中,深圳企業不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推廣創新迴圈經濟產業、環保產業,打好藍天保衛戰,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撰文:向雨航 別畢卉

1 綠色金融撬動綠色發展

在都市生活中,出行是一大難題。歷時5年,投資50億元,

比亞迪研發的跨座式單軌——雲軌,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與地鐵相比,雲軌的造價是地鐵的五分之一,工期是地鐵的三分之一,運力約8節車廂近萬人。電網、儲能電站、車載電池能完全實現能量回收,降低運營成本。而且,雲軌在二三線城市和旅遊景區的應用前景更廣闊。

然而,雲軌這個新型交通工具在普及推廣上仍然面臨許多問題,採購方往往要求進行專案試點,建立試點軌道的資金就成為了障礙。

對於比亞迪汕頭雲軌項目而言,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光大銀行深圳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汕頭的雲軌項目中,整體項目融資額15億元,光大銀行資金通過結構性融資為該項目提供了12億元資金,未來該模式作為樣本,還將陸續推廣。據瞭解,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從2013年起就重視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截至2017年6月末,光大銀行深圳分行綠色信貸業務24.21億元。

4月10日,廣東四會農村商業銀行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深圳中心,通過簿記建檔系統成功發行1億元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券。這是國內商業銀行首次在深圳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為金融機構支持綠色產業開闢了債務資本市場融資管道。

事實上,在深圳,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的形式越來越豐富: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實現了光伏發電收益權的資產證券化,興業銀行在債券市場投資了專門從事廢物管理的東江環保發行的公司債,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深圳市分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用於林業開發和資源保護專案……

綠色金融就是金融機構將環境評估納入流程,在投融資行為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綠色產業的發展。“通過金融手段有效推動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各方共識,綠色金融體系可以引導更多資本支援綠色項目和低碳企業,帶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余璟表示。

深圳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銀行業正在全力支持生態建設、產業升級,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不斷將信貸資源與綠色發展需求相結合。來自深圳銀監局的資料顯示,深圳綠色金融相關的貸款餘額增速令人矚目。2017年上半年,深圳轄區內銀行業節能環保專案及服務貸款餘額為1004億元,比同期各項貸款的增速高出8.37個百分點。其中,清潔能源專案與綠色交通運輸專案貸款占比較高,節能環保服務和綠色建築專案貸款增長較快。

2 迴圈經濟構建全新產業鏈

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發展過程中,不少深圳企業就把加強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做大綠色產業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之一。

益海嘉裡就首創了以“水稻迴圈經濟”為代表的全新產業發展模式,及時把研發成果轉化到所有工廠專案的規劃和建設中,10多年來累計投入已達到數十億元,逐步構建了“精深加工、變廢為寶”的全新產業鏈。

在全國主要水稻種植省份,益海嘉裡建立金龍魚水稻生態基地,通過“優質品種、優良產地、優價收購、優化技術”的四優訂單農業,規模化種植,規範化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以訂單農業為紐帶,從市場需求出發,讓企業和農戶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種植結構優化,充分保障農民收益,讓農民不僅種糧有動力、賣糧不發愁,更能增產又增收。

益海嘉裡還將傳統水稻加工廢棄的稻殼用來燃燒發電,使工廠熱電供應完全實現自給,最後還用稻殼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如今,益海嘉裡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不僅實現了優質大米的原糧供給和稻米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還對加工出的副產品採取“吃幹榨淨”式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為我國大米產業探索出了一條可實現迴圈增值的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新路徑。

在嚴峻的環境挑戰前,堅持“善用自然的能量”的中廣核站在了藍天保衛戰的最前列。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介紹,2017年,中廣核全年的清潔能源上網電量2119億千瓦時,相當於2017年福建省的全社會用電量,等效減少消耗標準煤66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億噸,相當於種植48萬公頃森林,可覆蓋約三分之一個北京,環保效益十分突出,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力軍。

此外,中廣核國際業務已分佈在20多個國家,正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將推動全球低碳清潔能源發展邁向更高水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3 深圳540家企業因環保問題道歉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如今,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扛起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大旗,然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挑戰仍然十分嚴峻,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仍然是任重道遠。

“我公司在寶安區沙井大王山第三工業區28號進行生產活動中,出現廢水總排口超標排放污染物的環境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向社會作出誠懇的公開道歉……”4月2日,誠順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在媒體上發佈環境公開道歉承諾書。

2016年3月,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創設“違法者主動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制度”,這項制度規定:對違法者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主動在深圳市主流媒體上公開道歉,並作出環保守法承諾的,按照裁量標準依法予以從輕處罰。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共有540家企業因環保問題登報公開道歉並作出守法承諾。

“這個制度好,有利於我們提高履行社會責任意識。”深圳市錦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深圳龍華區大浪某企業負責人業表示,“因為違反環保法,企業面臨高達50萬元的罰款,這對於企業來說打擊很大,教訓十分深刻。現在公開道歉承諾政策給了自己一個機會,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也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公開道歉承諾制度實施兩年來,產生較好社會影響,效果也非常明顯。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政策法規處處長汪斌介紹,公開道歉承諾的企業均做了不同程度的整改,再次出現環保違法的情形明顯減少。同時,統計資料顯示,公開道歉承諾制度並未影響深圳執法力度。而且,這些公開道歉承諾沒有一宗提起行政訴訟,平均辦案時間也減少約15%,行政執法效率得到提高。

“本制度的設立就是要強化處罰的教育和促進企業守法,讓道歉喚醒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汪斌說,通過執法制度上的創新,越來越多深圳企業主動履行環保社會責任。

■時間表

深圳企業踐行環境責任大事件

2016年3月,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創設“違法者主動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制度”:對環保違法企業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主動在深圳市主流媒體上公開道歉,並作出環保守法承諾的,按照裁量標準依法予以從輕處罰。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共有540家企業因環保問題登報公開道歉並作出守法承諾。

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專案一攬子協議,實現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英國核電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維爾B三大項目,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2017年2月7日,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國生態修復與環境建設領軍企業——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斬獲兩項大獎:其中榮獲一等獎的“中國南海島嶼植物多樣性研究及產業化”項目通過對我國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海南島、廣東沿海島嶼、香港和澳門等地200多個島嶼植物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攻克了島礁植物的高效栽培、繁育、養護、邊坡修復和垂直綠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邊坡與廢棄地生態修復綜合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二等獎,歷時11年,從生態修復工藝、抗逆植物選育、植物廢棄物生物制肥並用於土壤改良等3個方向進行技術創新。

2017年4月,益海嘉裡旗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首創“水稻迴圈經濟”全新產業發展模式:稻穀不僅化身為品牌大米,還可以衍生出卵磷脂、米糠蠟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且能發電、可制油、可變身綠色環保的輪胎。該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國家水稻加工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標誌著這一全球領先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已經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

2017年9月22日,羅湖棚改專案被深圳市住建局授予“深圳市房屋拆除與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一體化試點項目”:該專案由天健集團負責,承綠色棚改和生態棚改的理念,對羅湖棚改產生的200萬噸建築廢棄物進行現場處理及綜合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極大減少了建築垃圾外運。

2017年10月21日,比亞迪與埃及的亞歷山大市簽訂雲軌合作協定:這是繼菲律賓之後,比亞迪在海外簽訂雲軌合作協定的第二個國家,該雲軌線路也將成為整個非洲大陸上的第一條跨座式單軌,專案規劃總里程長達128公里。

2017年10月,萬科啟動“萬村計畫”:專門成立“萬村”公司,開展“城中村綜合整治+物值引進和管理+城市化商業運營”的運作模式,升級城中村公共設施配套,提供規範化的租賃服務,探索進入環保產業、迴圈經濟產業。

2017年11月,深圳市榮獲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和“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目前深圳建成節能建築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實現節能118.39萬噸標準煤,綠色建築面積達732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專案總建築規模超過1000萬平方米,建有10個綠色生態城區和園區。

2018年3月27日,中廣核在馬來西亞的首個光伏項目開工:該項目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預計2019年3月投運。

2018年4月10日,國內商業銀行首次在深圳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廣東四會農村商業銀行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深圳中心,通過簿記建檔系統成功發行1億元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券。本期債券將在資金到賬後一年內全部用於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佈的《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裡規定的綠色產業專案,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樣本

全棉時代:

從一朵棉花開始

傳遞環保生活理念

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全棉時代攜手著名攝影師上田義彥在上海隆重了發佈"棉·自然·人"生命大片,三組令人動容的攝影作品,涵蓋了棉花從播種到收穫的全生命過程,棉與自然、人類和諧共生的關係在其中展露無遺。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各地出現霧霾天氣的時間也隨之變長。而對於環境的治理,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層面的規劃、指導和監管,企業的發展方式和大眾的生活習慣,是更重要的因素。

如何讓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8年前,中國醫用敷料龍頭企業——穩健醫療董事長兼總裁李建全有了一個大膽的舉創,他從一朵棉花開始,創立了民用生活品牌“全棉時代”。

“選擇棉製品,就是選擇為地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只需一點一滴,便能改變世界。”李建全說。全棉時代所有產品均以天然棉花為原材料,而棉花本身就是環保、可持續的天然纖維,其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並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全球棉花種植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於750萬輛客運車的尾氣排放。另外,用棄後的棉製品埋在土裡,3個月即可自然降解,變成有機肥料。

全棉時代純棉柔巾就是一個非常環保的產品,可以替代紙巾,不僅改善消費者的體驗感,而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如果一張純棉柔巾使用3次,那麼每人每天至少可以節約9張紙巾,全中國一年可以節約用紙510萬噸,這可以拯救1.2億棵大樹,相當於4.5個神農架森林。”李建全說。

目前,全棉時代使用的棉花原材料主要來自澳洲、美洲,另外占比較大的部分是新疆棉花。眾所周知,新疆是最適合棉花種植的乾旱地區,且新疆產棉都是優質棉。“如果消費者用棉越多,那麼新疆種植棉花的面積就越大,一方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緩解新疆地區的沙漠化,這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李建全說。

8年來,為了實現“全棉改變世界”的願景,全棉時代從一朵棉花開始,延展到嬰童、女士、男士、家居等各個品類,真正把一朵棉花做到極致,開創環保式、迴圈式綠色發展,時刻把品質優先於利潤、品牌優先於速度、社會價值優先于企業價值作為經營企業的三大核心原則,並在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將這個原則踐行到底。

如今,全棉時代已在全國開設超過150家直營門店,覆蓋35個城市的核心商圈,會員數量超過900萬。在傳遞棉花知識、棉文化,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棉產品的同時,更提倡健康舒適、低碳環保的全棉生活理念,讓消費者瞭解到全棉製品對於社會和環保的重大貢獻意義。

興業銀行在債券市場投資了專門從事廢物管理的東江環保發行的公司債,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深圳市分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用於林業開發和資源保護專案……

綠色金融就是金融機構將環境評估納入流程,在投融資行為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綠色產業的發展。“通過金融手段有效推動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各方共識,綠色金融體系可以引導更多資本支援綠色項目和低碳企業,帶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余璟表示。

深圳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銀行業正在全力支持生態建設、產業升級,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不斷將信貸資源與綠色發展需求相結合。來自深圳銀監局的資料顯示,深圳綠色金融相關的貸款餘額增速令人矚目。2017年上半年,深圳轄區內銀行業節能環保專案及服務貸款餘額為1004億元,比同期各項貸款的增速高出8.37個百分點。其中,清潔能源專案與綠色交通運輸專案貸款占比較高,節能環保服務和綠色建築專案貸款增長較快。

2 迴圈經濟構建全新產業鏈

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發展過程中,不少深圳企業就把加強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做大綠色產業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之一。

益海嘉裡就首創了以“水稻迴圈經濟”為代表的全新產業發展模式,及時把研發成果轉化到所有工廠專案的規劃和建設中,10多年來累計投入已達到數十億元,逐步構建了“精深加工、變廢為寶”的全新產業鏈。

在全國主要水稻種植省份,益海嘉裡建立金龍魚水稻生態基地,通過“優質品種、優良產地、優價收購、優化技術”的四優訂單農業,規模化種植,規範化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以訂單農業為紐帶,從市場需求出發,讓企業和農戶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種植結構優化,充分保障農民收益,讓農民不僅種糧有動力、賣糧不發愁,更能增產又增收。

益海嘉裡還將傳統水稻加工廢棄的稻殼用來燃燒發電,使工廠熱電供應完全實現自給,最後還用稻殼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如今,益海嘉裡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不僅實現了優質大米的原糧供給和稻米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還對加工出的副產品採取“吃幹榨淨”式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為我國大米產業探索出了一條可實現迴圈增值的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新路徑。

在嚴峻的環境挑戰前,堅持“善用自然的能量”的中廣核站在了藍天保衛戰的最前列。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介紹,2017年,中廣核全年的清潔能源上網電量2119億千瓦時,相當於2017年福建省的全社會用電量,等效減少消耗標準煤66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億噸,相當於種植48萬公頃森林,可覆蓋約三分之一個北京,環保效益十分突出,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力軍。

此外,中廣核國際業務已分佈在20多個國家,正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將推動全球低碳清潔能源發展邁向更高水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3 深圳540家企業因環保問題道歉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如今,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扛起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大旗,然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挑戰仍然十分嚴峻,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仍然是任重道遠。

“我公司在寶安區沙井大王山第三工業區28號進行生產活動中,出現廢水總排口超標排放污染物的環境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向社會作出誠懇的公開道歉……”4月2日,誠順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在媒體上發佈環境公開道歉承諾書。

2016年3月,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創設“違法者主動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制度”,這項制度規定:對違法者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主動在深圳市主流媒體上公開道歉,並作出環保守法承諾的,按照裁量標準依法予以從輕處罰。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共有540家企業因環保問題登報公開道歉並作出守法承諾。

“這個制度好,有利於我們提高履行社會責任意識。”深圳市錦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深圳龍華區大浪某企業負責人業表示,“因為違反環保法,企業面臨高達50萬元的罰款,這對於企業來說打擊很大,教訓十分深刻。現在公開道歉承諾政策給了自己一個機會,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也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公開道歉承諾制度實施兩年來,產生較好社會影響,效果也非常明顯。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政策法規處處長汪斌介紹,公開道歉承諾的企業均做了不同程度的整改,再次出現環保違法的情形明顯減少。同時,統計資料顯示,公開道歉承諾制度並未影響深圳執法力度。而且,這些公開道歉承諾沒有一宗提起行政訴訟,平均辦案時間也減少約15%,行政執法效率得到提高。

“本制度的設立就是要強化處罰的教育和促進企業守法,讓道歉喚醒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汪斌說,通過執法制度上的創新,越來越多深圳企業主動履行環保社會責任。

■時間表

深圳企業踐行環境責任大事件

2016年3月,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創設“違法者主動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制度”:對環保違法企業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主動在深圳市主流媒體上公開道歉,並作出環保守法承諾的,按照裁量標準依法予以從輕處罰。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共有540家企業因環保問題登報公開道歉並作出守法承諾。

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專案一攬子協議,實現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英國核電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維爾B三大項目,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2017年2月7日,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國生態修復與環境建設領軍企業——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斬獲兩項大獎:其中榮獲一等獎的“中國南海島嶼植物多樣性研究及產業化”項目通過對我國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海南島、廣東沿海島嶼、香港和澳門等地200多個島嶼植物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攻克了島礁植物的高效栽培、繁育、養護、邊坡修復和垂直綠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邊坡與廢棄地生態修復綜合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二等獎,歷時11年,從生態修復工藝、抗逆植物選育、植物廢棄物生物制肥並用於土壤改良等3個方向進行技術創新。

2017年4月,益海嘉裡旗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首創“水稻迴圈經濟”全新產業發展模式:稻穀不僅化身為品牌大米,還可以衍生出卵磷脂、米糠蠟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且能發電、可制油、可變身綠色環保的輪胎。該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國家水稻加工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標誌著這一全球領先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已經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

2017年9月22日,羅湖棚改專案被深圳市住建局授予“深圳市房屋拆除與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一體化試點項目”:該專案由天健集團負責,承綠色棚改和生態棚改的理念,對羅湖棚改產生的200萬噸建築廢棄物進行現場處理及綜合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極大減少了建築垃圾外運。

2017年10月21日,比亞迪與埃及的亞歷山大市簽訂雲軌合作協定:這是繼菲律賓之後,比亞迪在海外簽訂雲軌合作協定的第二個國家,該雲軌線路也將成為整個非洲大陸上的第一條跨座式單軌,專案規劃總里程長達128公里。

2017年10月,萬科啟動“萬村計畫”:專門成立“萬村”公司,開展“城中村綜合整治+物值引進和管理+城市化商業運營”的運作模式,升級城中村公共設施配套,提供規範化的租賃服務,探索進入環保產業、迴圈經濟產業。

2017年11月,深圳市榮獲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和“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城市”:目前深圳建成節能建築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實現節能118.39萬噸標準煤,綠色建築面積達732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專案總建築規模超過1000萬平方米,建有10個綠色生態城區和園區。

2018年3月27日,中廣核在馬來西亞的首個光伏項目開工:該項目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預計2019年3月投運。

2018年4月10日,國內商業銀行首次在深圳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廣東四會農村商業銀行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深圳中心,通過簿記建檔系統成功發行1億元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券。本期債券將在資金到賬後一年內全部用於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佈的《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裡規定的綠色產業專案,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樣本

全棉時代:

從一朵棉花開始

傳遞環保生活理念

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全棉時代攜手著名攝影師上田義彥在上海隆重了發佈"棉·自然·人"生命大片,三組令人動容的攝影作品,涵蓋了棉花從播種到收穫的全生命過程,棉與自然、人類和諧共生的關係在其中展露無遺。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各地出現霧霾天氣的時間也隨之變長。而對於環境的治理,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層面的規劃、指導和監管,企業的發展方式和大眾的生活習慣,是更重要的因素。

如何讓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8年前,中國醫用敷料龍頭企業——穩健醫療董事長兼總裁李建全有了一個大膽的舉創,他從一朵棉花開始,創立了民用生活品牌“全棉時代”。

“選擇棉製品,就是選擇為地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只需一點一滴,便能改變世界。”李建全說。全棉時代所有產品均以天然棉花為原材料,而棉花本身就是環保、可持續的天然纖維,其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並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全球棉花種植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於750萬輛客運車的尾氣排放。另外,用棄後的棉製品埋在土裡,3個月即可自然降解,變成有機肥料。

全棉時代純棉柔巾就是一個非常環保的產品,可以替代紙巾,不僅改善消費者的體驗感,而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如果一張純棉柔巾使用3次,那麼每人每天至少可以節約9張紙巾,全中國一年可以節約用紙510萬噸,這可以拯救1.2億棵大樹,相當於4.5個神農架森林。”李建全說。

目前,全棉時代使用的棉花原材料主要來自澳洲、美洲,另外占比較大的部分是新疆棉花。眾所周知,新疆是最適合棉花種植的乾旱地區,且新疆產棉都是優質棉。“如果消費者用棉越多,那麼新疆種植棉花的面積就越大,一方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緩解新疆地區的沙漠化,這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李建全說。

8年來,為了實現“全棉改變世界”的願景,全棉時代從一朵棉花開始,延展到嬰童、女士、男士、家居等各個品類,真正把一朵棉花做到極致,開創環保式、迴圈式綠色發展,時刻把品質優先於利潤、品牌優先於速度、社會價值優先于企業價值作為經營企業的三大核心原則,並在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將這個原則踐行到底。

如今,全棉時代已在全國開設超過150家直營門店,覆蓋35個城市的核心商圈,會員數量超過900萬。在傳遞棉花知識、棉文化,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棉產品的同時,更提倡健康舒適、低碳環保的全棉生活理念,讓消費者瞭解到全棉製品對於社會和環保的重大貢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