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市奇遇,我眼中的太原

現在的太原,和以前相比完全大變樣,高架橋越來越多,馬路也越來越寬。說到這裡,我今天突然想給大家講一講太原建設路的歷史,大家可以或多或少的瞭解我的家鄉太原一些。

也歡迎各位朋友來太原旅遊!(我家就在建設路附近居住,呵呵)

我們把時間調回到明朝時期,當朱元璋的三兒子朱棡被封為晉王時,太原就成了重鎮。朱棡受封不久,朱元璋就給他修建了晉王府,並擴建太原城,城牆外的城壕深達10米。那個護城河就成為了建設路的前身!

歷史總是在變化,隨著太原人出行的需要,這條城壕被人們走出了一條狹窄的土路。太原市就在這土路的基礎上開闢了一條南北幹道,當時被稱作“城東幹線”。到了1953年,那個時候的太原建設路還沒有成型。太原市就決定在曾為明太原城護城河的位置上修建這條路,並鋪了7到12米寬的碎石。恰好趕上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所以“建設路”的名字就產生了。

1955年以太原五龍口為分界劃分南北兩段。原路段為建設北路,向南延伸的路段則為建設南路。

60年代初期,建設北路大東關街至小東門街路段被拓寬為寬48米的道路,建設南路在寬度未變的情況下把碎石路面鋪設為瀝青路面。70年代初期期,建設路重新規劃幹道。

建設路大東關街至太原火車站站前廣場路段,按規劃拓寬至50米,其中車道寬14米,兩側設綠化隔離帶,屬於三塊板路型。拓寬後的路面,機動車道及非機動車道為瀝青路面,人行便道為鋪設水泥磚。

80年代,太原建設路迎來了第二次大劃分。

此次劃段是以太原火車站為界,太原火車站以北為建設北路,北至勝利街;以南路段為建設南路,南至長風街。直到今天,建設路還是依此執行。

如今,建設路上跨七段高架橋、下穿四座通道,並建有四座人行天橋。和太原老城區那些具有幾百年歷史的道路相比,建設路卻只有60多年的歷史。但60多年卻讓建設路由窄變寬、由短變長、由平面變立體的變化。讓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孩童成長的過程。

如今的建設路

一條道路,對地圖來說,它只是一條線;對我們而言,它意味著一段風景和往事;而對太原來講,它見證著城市的成長。

接下來我再給大家說說太原的其它方面,據2017全年統計,太原已躍升全國幸福感第二的城市,這樣一座幸福宜居的城市,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隨著近幾年政府對城市建設的不斷重視,我市的發達、便捷程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速成長。市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望越來越好!

“地鐵時代”已然慢慢到來

2020年,全市第一條地鐵線路將建通車。興建地鐵,翻開了我市城市交通的新篇章,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地鐵都將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熱點。從車站主體結構完成,到盾構機入地掘進,再到首條千米盾構區間隧道貫通……過去的一年中,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進展迅速,完成10個車站主體結構。1號、3號線前期工作順利。

道路、橋樑四通八達

“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曾有一位計程車司機,他去太原機場載一名來自武漢的乘客去太原高鐵南站換乘。途徑濱河東路,乘客拿出手機不停的拍照,並詢問司機:“你們太原怎麼這麼漂亮?”司機自豪的回答:“那是,政府出力,太原自然越來越好。”美麗不是自己看的到,而是別人看得到並且讚歎的。

現在的太原,正在從平面交通向立體交通邁進

人均“12”立方米的綠福利

城市的公園、綠地,好比城市之“肺”。一呼一吸間,淨化空氣,滯塵降塵,降低噪音,調節和改善城市氣候。過去一年,我市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園,還“見縫插綠”建成了不少綠地和遊園。這些星羅棋佈的公園綠地,改善了周邊環境和公園佈局,也為人們提供了集運動、娛樂、休閒于一體的天然“氧吧”。

城市景觀一天一變樣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經過又一年的建設,不僅道路景致更美了,城市景觀也是一天一變樣。比如,汾河三期水利主體工程完成,新建的一座橫跨汾河的人行景觀橋,已顯雛形。這座景觀橋建成後,必將成為汾河三期一處標誌性構築物。比如,濱河體育中心改擴建,二青會結束後,這裡將成為一個開放式的體育場所。再比如,市圖書館改擴建竣工開放,“書本”式建築外部風格、“書院”式的內部開放佈局,也為太原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道路便利、生活便利、“12”立方米綠福利,這些幸福感正在滲透到太原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在每個人的心中。此刻,我想把之前在咱們平臺發佈的關於太原的詩作拿出來再次分享給大家,其實就是隨手而寫的即興打油詩,但這個可是我的原創哦!

《我的太原》

是誰把我的思緒牽引至汾河畔瞭望,

是那厚重的歷史與那承載歲月的文明和滄桑,

春秋霸、城池建,三晉矗立諸侯間,

武靈胡服,廉頗勇,盡寫悲壯豪情

李唐興,晉祠定,大唐榮耀繁華錦

誠立身,義當頭,晉商威名傳四海

回首看,已成殤,幾多熱淚幾多愁

而今邁步從頭越,看今朝,太原風采激揚流!

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隨著近幾年政府對城市建設的不斷重視,我市的發達、便捷程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速成長。市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望越來越好!

“地鐵時代”已然慢慢到來

2020年,全市第一條地鐵線路將建通車。興建地鐵,翻開了我市城市交通的新篇章,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地鐵都將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熱點。從車站主體結構完成,到盾構機入地掘進,再到首條千米盾構區間隧道貫通……過去的一年中,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進展迅速,完成10個車站主體結構。1號、3號線前期工作順利。

道路、橋樑四通八達

“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曾有一位計程車司機,他去太原機場載一名來自武漢的乘客去太原高鐵南站換乘。途徑濱河東路,乘客拿出手機不停的拍照,並詢問司機:“你們太原怎麼這麼漂亮?”司機自豪的回答:“那是,政府出力,太原自然越來越好。”美麗不是自己看的到,而是別人看得到並且讚歎的。

現在的太原,正在從平面交通向立體交通邁進

人均“12”立方米的綠福利

城市的公園、綠地,好比城市之“肺”。一呼一吸間,淨化空氣,滯塵降塵,降低噪音,調節和改善城市氣候。過去一年,我市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園,還“見縫插綠”建成了不少綠地和遊園。這些星羅棋佈的公園綠地,改善了周邊環境和公園佈局,也為人們提供了集運動、娛樂、休閒于一體的天然“氧吧”。

城市景觀一天一變樣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經過又一年的建設,不僅道路景致更美了,城市景觀也是一天一變樣。比如,汾河三期水利主體工程完成,新建的一座橫跨汾河的人行景觀橋,已顯雛形。這座景觀橋建成後,必將成為汾河三期一處標誌性構築物。比如,濱河體育中心改擴建,二青會結束後,這裡將成為一個開放式的體育場所。再比如,市圖書館改擴建竣工開放,“書本”式建築外部風格、“書院”式的內部開放佈局,也為太原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道路便利、生活便利、“12”立方米綠福利,這些幸福感正在滲透到太原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在每個人的心中。此刻,我想把之前在咱們平臺發佈的關於太原的詩作拿出來再次分享給大家,其實就是隨手而寫的即興打油詩,但這個可是我的原創哦!

《我的太原》

是誰把我的思緒牽引至汾河畔瞭望,

是那厚重的歷史與那承載歲月的文明和滄桑,

春秋霸、城池建,三晉矗立諸侯間,

武靈胡服,廉頗勇,盡寫悲壯豪情

李唐興,晉祠定,大唐榮耀繁華錦

誠立身,義當頭,晉商威名傳四海

回首看,已成殤,幾多熱淚幾多愁

而今邁步從頭越,看今朝,太原風采激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