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卓手機離Face ID還有多遠?可能得看奧比中光了

“你知道什麼是3D傳感技術麼?”被問到這個問題,大多數人可能會一頭霧水,

但如果換個問法,“你知道IPhone的Face ID功能麼?”大部分人一定會信心滿滿地說:“怎麼可能不知道!”Face ID所使用的技術正是3D傳感。

什麼是3D傳感?通俗地說,就像是看電影一樣,只要戴上3D眼鏡,我們能看到原本在螢幕中“平”的畫面變得立體了起來;而3D傳感就像是給設備戴上的3D眼鏡,能夠讓設備感知到三維空間的資訊。但比喻終歸是比喻,要讓設備感知到三維世界的資訊,不是像人戴上3D眼鏡一樣那麼簡單的,

3D感測器背後還蘊藏著演算法、晶片等一些列複雜的工程。

正是因為技術複雜、行業壁壘高,目前全球範圍內能量產消費級3D感測器的企業,只有蘋果、微軟和英特爾,誰能成為第四家?奧比中光有足夠的自信說:“我可以。”

據瞭解,奧比中光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3D傳感技術高科技企業,擁有的 3D深度攝像專利數量位列世界前三 ,是少有的同時掌握了3D傳感光學設計、深度演算法開發、晶片設計、SDK開發等多項核心技術的企業,

也是目前我國唯一能量產消費級3D感測器的企業。

3D傳感是一項世界級的技術難題

3D傳感是一項難以突破的技術,那麼它究竟難在哪兒?解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瞭解3D傳感技術的原理。

2D圖像只包含了長和寬兩個維度的資訊,因此設備只需要一個攝像頭即可完成對2D圖像的感知;而3D圖像比2D圖像多了“高”這個維度的資訊,

3D傳感要解決的就是要感知到圖像中“高”的資訊。

“高”這個維度的資訊,又可以稱為深度資訊,感知深度資訊在攝像頭領域有兩種主流解決方案:結構光和TOF。結構光的基本原理是由結構光投射器向被測物體表面投射可控制的光點、光條或光面結構,並由圖像感測器獲得圖像,通過系統幾何關係,利用三角原理計算得到物體的三維座標。TOF是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技術的縮寫,

基本原理是感測器發出近紅外光,遇物體後反射,感測器通過計算光線發射和反射時間差或相位差,來換算被拍攝景物的距離,以產生深度資訊,此外再結合傳統的相機拍攝,就能將物體的三維輪廓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距離的地形圖方式呈現出來。

(3D結構光原理圖)

簡單地說,結構光和TOF的工作原理類似於可以繪製海底地形圖的聲呐系統,通過反射資訊來確定深度。據瞭解,業界普遍認為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更適合結構光方案,後置攝像頭更適合TOF方案,IPhone X的前置3D攝像頭所採用的正式結構光方案,而要採用結構光方案,也不是光有結構光投射器就可以實現的,還需要距離感應器、紅外鏡頭、點陣投影器等等硬體,此外還需要巨大的運算量和強有力的CPU支持。

“3D傳感可以說是一項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奧比中光副總裁陳彬告訴億歐,與其說3D傳感是一項技術,不如說是一項技術的集合體,“3D傳感技術包含光學設計、晶片、演算法等等,光是突破單個技術就很難了,要把它們融合到一起實現突破,難度就更大了。”

搭載奧比中光前置3D攝像頭的智慧手機預計今年內推向市場

從3D傳感的原理可知,蘋果的Face ID與安卓使用的人臉識別解鎖功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蘋果獲取的是人面部的三維資訊,而安卓仍是基於二維的圖像進行識別。三維圖像的優勢在於比二維圖像包含更多的資訊,據悉Face ID能夠識別人臉上30多萬個生物特徵,比目前的指紋識別和眼部虹膜識別採集的特徵還要多,因此Face ID的識別比普通人臉識別更加準確,且安全性更高,所以蘋果的Face ID可以實現“刷臉”支付,但安卓的人臉識別只能用於設備解鎖。

IPhone X的Face ID無疑引領了3D傳感的熱潮。據瞭解,自蘋果推出True Depth相機和Face ID技術以來,安卓手機廠商對3D感應技術的開發至少增加了三倍, 看准日益增長的手機3D傳感市場,奧比中光今年也將手機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

陳彬告訴億歐,實際上,奧比中光在2013年蘋果收購3D結構光企業PrimeSense 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結構光方案一定會用到手機上面來,由於蘋果的技術幾乎都不對外開放,未來肯定有人需要找 PrimeSense 的替代方案,於是奧比中光從 2015 年便開始研發 3D 結構光的手機方案。2016年,手機晶片方案商聯發科戰略入股奧比中光,這讓奧比中光在手機業務上如虎添翼。陳彬說, 聯發科的戰略入股一方面能夠拓展奧比中光在手機廠商方面的資源;另一方面,聯發科可以在晶片的參考設計方案中,搭載奧比中光的3D傳感技術,“當手機廠商有3D傳感訴求時,我們的技術能快速適配到晶片中,”陳彬說:“這相當於間接帶動了我們的銷售。”

據瞭解,2017年奧比中光成功研發出手機前置攝像頭模組Astra P,在iPhone X發佈兩個月之後,奧比中光便將模組送樣至聯發科及國內TOP 3的手機廠商,由此,奧比中光也成為全球第一個給安卓手機送樣的廠商,預計在今年內,搭載有奧比中光前置3D攝像頭的智慧手機將推向市場。

“要讓手機搭載上3D感測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彬說,手機的體積小,加上現在全面屏時代到來,留給其他元件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3D感測器的體積也必須隨之縮小;第二是手機的電池容量有限,這要求3D感測器必須有更低的功耗來配合手機的整體運行;另外,手機作為一種可擕式設備,經常受到摔落、搖晃,因此3D感測器必須有更高的穩定性。由此可見在手機上搭載3D感測器,除了要突破技術難關外,還要充分考慮到手機的特殊性,所以陳彬說:“從大的產品到小的產品,難度提升了有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

除了手機前置3D攝像頭,奧比中光還有哪些產品?

IPhone X的Face ID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3D傳感技術,“但其實3D傳感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陳彬告訴億歐,奧比中光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3D傳感攝像頭Astra和 Astra mini並實現量產,Astra是整機產品,可用於電視、物流、智慧家居、智慧安防等領域;Astra Mini體積小巧,可內置於平板、機器人等智慧硬體內。

奧比中光還將3D傳感與服裝零售相結合,推出了3D試衣間產品——“三滴智衣”。據瞭解,“三滴智衣”內置16個3D攝像頭,通過3D傳感掃描,可精確提取顧客身體上100多個身材資料,並自動拼接成三維人體模型,整個採集過程可在1秒鐘以內完成,此外“三滴智衣”還可為顧客智能匹配個性選擇,定制專屬衣物。

家庭客廳也是奧比中光3D傳感技術重要的落地場景之一,除了推出用於電視機的產品Astra外,奧比中光還基於Astra推出了AR體感學習機——“O寶一體機”。“O寶一體機”結合了 “超級飛俠”動漫IP,內置有專為兒童設計的AR益智早教、系統化健身等諸多內容,採用純肢體控制,上手簡單。陳彬告訴億歐,奧比中光還自主研發了配套的內容產品,使得“O寶一體機”的體感應用更加豐富。

除了自主研發的產品外,奧比中光還與肯德基、螞蟻金服、惠普等企業達成了廣泛的技術合作,比如在深圳南山萬象天地的肯德基裡,顧客已經可以嘗試在自助點餐機上,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而早在2016年,奧比中光就取代了英特爾Real Sense,成為惠普3D掃描一體式工作站 Sprout Pro G2的供應商。

陳彬告訴億歐,目前奧比中光主要從事硬體生產,讓設備能“看見”三維的世界,但奧比中光的願景是“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因此未來一定會圍繞3D資訊識別進行軟體發展,力爭在未來 “成為3D傳感+人工智慧最優秀的公司。”

此外還需要巨大的運算量和強有力的CPU支持。

“3D傳感可以說是一項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奧比中光副總裁陳彬告訴億歐,與其說3D傳感是一項技術,不如說是一項技術的集合體,“3D傳感技術包含光學設計、晶片、演算法等等,光是突破單個技術就很難了,要把它們融合到一起實現突破,難度就更大了。”

搭載奧比中光前置3D攝像頭的智慧手機預計今年內推向市場

從3D傳感的原理可知,蘋果的Face ID與安卓使用的人臉識別解鎖功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蘋果獲取的是人面部的三維資訊,而安卓仍是基於二維的圖像進行識別。三維圖像的優勢在於比二維圖像包含更多的資訊,據悉Face ID能夠識別人臉上30多萬個生物特徵,比目前的指紋識別和眼部虹膜識別採集的特徵還要多,因此Face ID的識別比普通人臉識別更加準確,且安全性更高,所以蘋果的Face ID可以實現“刷臉”支付,但安卓的人臉識別只能用於設備解鎖。

IPhone X的Face ID無疑引領了3D傳感的熱潮。據瞭解,自蘋果推出True Depth相機和Face ID技術以來,安卓手機廠商對3D感應技術的開發至少增加了三倍, 看准日益增長的手機3D傳感市場,奧比中光今年也將手機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

陳彬告訴億歐,實際上,奧比中光在2013年蘋果收購3D結構光企業PrimeSense 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結構光方案一定會用到手機上面來,由於蘋果的技術幾乎都不對外開放,未來肯定有人需要找 PrimeSense 的替代方案,於是奧比中光從 2015 年便開始研發 3D 結構光的手機方案。2016年,手機晶片方案商聯發科戰略入股奧比中光,這讓奧比中光在手機業務上如虎添翼。陳彬說, 聯發科的戰略入股一方面能夠拓展奧比中光在手機廠商方面的資源;另一方面,聯發科可以在晶片的參考設計方案中,搭載奧比中光的3D傳感技術,“當手機廠商有3D傳感訴求時,我們的技術能快速適配到晶片中,”陳彬說:“這相當於間接帶動了我們的銷售。”

據瞭解,2017年奧比中光成功研發出手機前置攝像頭模組Astra P,在iPhone X發佈兩個月之後,奧比中光便將模組送樣至聯發科及國內TOP 3的手機廠商,由此,奧比中光也成為全球第一個給安卓手機送樣的廠商,預計在今年內,搭載有奧比中光前置3D攝像頭的智慧手機將推向市場。

“要讓手機搭載上3D感測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彬說,手機的體積小,加上現在全面屏時代到來,留給其他元件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3D感測器的體積也必須隨之縮小;第二是手機的電池容量有限,這要求3D感測器必須有更低的功耗來配合手機的整體運行;另外,手機作為一種可擕式設備,經常受到摔落、搖晃,因此3D感測器必須有更高的穩定性。由此可見在手機上搭載3D感測器,除了要突破技術難關外,還要充分考慮到手機的特殊性,所以陳彬說:“從大的產品到小的產品,難度提升了有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

除了手機前置3D攝像頭,奧比中光還有哪些產品?

IPhone X的Face ID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3D傳感技術,“但其實3D傳感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陳彬告訴億歐,奧比中光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3D傳感攝像頭Astra和 Astra mini並實現量產,Astra是整機產品,可用於電視、物流、智慧家居、智慧安防等領域;Astra Mini體積小巧,可內置於平板、機器人等智慧硬體內。

奧比中光還將3D傳感與服裝零售相結合,推出了3D試衣間產品——“三滴智衣”。據瞭解,“三滴智衣”內置16個3D攝像頭,通過3D傳感掃描,可精確提取顧客身體上100多個身材資料,並自動拼接成三維人體模型,整個採集過程可在1秒鐘以內完成,此外“三滴智衣”還可為顧客智能匹配個性選擇,定制專屬衣物。

家庭客廳也是奧比中光3D傳感技術重要的落地場景之一,除了推出用於電視機的產品Astra外,奧比中光還基於Astra推出了AR體感學習機——“O寶一體機”。“O寶一體機”結合了 “超級飛俠”動漫IP,內置有專為兒童設計的AR益智早教、系統化健身等諸多內容,採用純肢體控制,上手簡單。陳彬告訴億歐,奧比中光還自主研發了配套的內容產品,使得“O寶一體機”的體感應用更加豐富。

除了自主研發的產品外,奧比中光還與肯德基、螞蟻金服、惠普等企業達成了廣泛的技術合作,比如在深圳南山萬象天地的肯德基裡,顧客已經可以嘗試在自助點餐機上,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而早在2016年,奧比中光就取代了英特爾Real Sense,成為惠普3D掃描一體式工作站 Sprout Pro G2的供應商。

陳彬告訴億歐,目前奧比中光主要從事硬體生產,讓設備能“看見”三維的世界,但奧比中光的願景是“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因此未來一定會圍繞3D資訊識別進行軟體發展,力爭在未來 “成為3D傳感+人工智慧最優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