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逛逛北京特色胡同?7路公交一定不能錯過

2018年4月27日訊,胡同是北京的特色景致。現在胡同越來越少,而以胡同命名的公車站也越來越少了。不過在7路這條公交線中,站名中就有新開胡同、寶產胡同、報子胡同、豐盛胡同、辟才胡同,

而其途經的胡同則是更多,比如羊肉胡同、西四八條、祖家街胡同等等。

於建 攝

宋卷澤和張紅在7路公車已經搭檔14年了,一個是司機,一個負責監票。說起這條線,宋卷澤說,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不過這幾年這條讓他很熟悉的線路有了大的變化,

“你比如經過白塔寺那塊時,你會發現真是有古都風貌,那一片都是胡同,古色古香的。”張紅注意到,在那附近上車的,有很多來北京自助游的遊客,“一看到胡同就興奮不已,下了車就拿手機、相機拍,有的還直播說,看到北京的胡同了。”為了能讓遊客對胡同有更多的瞭解,兩個人平時還積累了不少關於胡同的知識,“多看書,多跟老人打聽,乘客問的時候,咱就有得答了。”

由於經過的胡同多,

一些道路比較狹窄,這就比較考驗司機的車技。不過,這些在老司機宋卷澤這裡都不在話下,“我特別注意控制速度,另外注意力要特別集中,北京發展太快了,以前出了永定門,好幾站都是一腳油就到站,因為路上沒有什麼人,也沒什麼車。”7路車不僅經過胡同多,宋卷澤還發現,這條線經過的中小學也特別多,隨便一數就有二三十所,比如有實驗一小、實驗二小、35中、8中等等,
“如果趕上學校放學,我們就多等會兒,有一次經過一學校放學,我們等了40分鐘,一定要保證孩子安全。”

坐著公車來到報子胡同,一下車就看到了西四北三條。正在我嘀咕“報子”胡同在哪裡時,一位遛彎的老人告訴我,這眼前的西四北三條就是報子胡同,這條胡同在清代稱雹子胡同。在胡同口朝裡望,只見胡同十分整潔,一群剛放學的同學正走向胡同深處,還有老人坐在竹椅上眯著眼養神,

一派歲月靜好的模樣。據說,這胡同深處還有京劇大師程硯秋的故居。過馬路,就來到了大茶葉胡同,胡同口一枝伸出牆角的花開得很豔,大茶葉胡同真是不枉自己的名字,胡同裡賣東西的不少,有著濃濃的市井氣。溜達到豐盛胡同,有老人說,這過去是當之無愧的“貴人聚集區”。最早住在這裡的大戶,是明成祖朱棣的名將——豐城侯李彬,就連這一開始的胡同名也和他有關——豐城胡同。

張紅說,自己在7路這麼多年,現在每到一個胡同命名的公交站,還十分感慨:“這胡同就是北京的特色,一聽站名,我都感覺回到了自己的小時候,和小夥伴在胡同裡瘋跑,在胡同口聽大人們聊天,去胡同小賣部裡買零食……希望這種畫面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