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是人間四月天,這個歙縣小城,讓人一見傾心

沒有廈門的小資,也沒有西藏的聖潔,徽州卻有著它獨特的古樸、安靜與美好。

去過徽州的人都說那裡是人間仙境,湯顯祖曾留下“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的千古絕唱。

提起徽州,不得不說歙縣,古徽州一府六縣,歙縣便是其一。如果說徽州藏著最驚豔的風光,那歙縣則集徽州精華於一身。

有一種風景

×

溫暖了心,走進了夢

作為古徽州的發源地,秀麗山水與古樸民風在歙縣相交融。走進這裡,仿佛踏入一幅水墨丹青的畫卷,又如同走進古典藝術的博物館。

尤其是春天的歙縣,靜謐而富有詩意,動容卻不矯情。

粉牆黛瓦,遠處的山,近處的花,都那麼令人嚮往,像畫中的仙境,美輪美奐。

在歙縣,有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叫徽州古城。

在歙縣,有“江南都江堰”之稱的攔河大壩,叫漁梁壩。

在歙縣,有一江春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歙縣人,叫新安江。

歙縣,豈止那山水,就連村莊也是迷人的,眾多古村落,看似不起眼,卻都是一幅幅水墨山青,令人魂牽夢繞。

呈坎村,是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徽派文化藝術結合的典範,被朱熹譽為“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

村子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為一體,青牆黛瓦、黑白相間的民宅宛如迷宮,漫步在街頭,轉身即一景。

賣花漁村,由於村子地處山凹形似魚,

村民以賣花為主業,所以被叫做“賣花漁村”。

這裡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眾多鮮花,尤以梅花樁景最為著名,一到春天,這個像花一樣的小山村,紅梅簇簇,春光萬頃。

石潭村,被稱為“黃山百佳攝影基地”,春光爛漫、雲海繚繞。

靜謐的街巷,淡雅的建築色調,儼然是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光。

蜈蚣嶺村,全村1200餘畝的梯地發展成茶園,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高山石砌梯形茶園,茶園綠意盎然,一派生機。

依山而建的蜈蚣嶺村,錯落有致,清晨的小村子在飄渺雲海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

陽產村,不是典型的徽派建築,以土樓為主,密密麻麻的土樓群是陽產村最大的特色。

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佈局合理,體現出獨特的意境美和氣勢美。

昌溪村,被譽為“古歙南鄉第一村”,離著名的山水畫廊──新安江只有7公里 。

四周群山環繞,古樹、河流與植物一起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畫卷。

棠樾村,被譽為“中國牌坊之鄉”,由鮑家牌坊、鮑家宗祠、鮑家花園組成。

七座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春天,牌坊矗立在金黃色的花海中,古樸典雅,一片詩情畫意的風光。

鮑家花園,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私家園林和盆景觀賞地,毀於清末太平天國戰爭,後修復重建。

園內收藏的盆景精品更是世間稀有之珍奇,美到令人窒息,歎為觀止。

歙縣用山水和隱藏的小村落構成了它含蓄的優雅美,許是這精美的環境滋生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

天下墨業,悉出徽州,這裡是“徽墨之都”。徽墨,是中國漢族制墨技藝中的珍品。

古人曾雲:“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這裡也是“歙硯之鄉”,歙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

這裡還是“徽劇之鄉”,徽劇的唱腔優美、完整,節奏爽朗明快,有“國粹京劇之母”之稱。

午後,一杯茶,一米陽光,一曲徽劇,一個故事。

去歙縣,穿過古村、古巷、古橋、古牌坊、古樹,靜靜聆聽歲月的訴說。

這個春天,許徽州一個不見不散的約定。

»»»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伴著湯顯祖的輕吟

走進徽州,走進歙縣

不問今夕是何夕

圖 文 | 網 絡

石潭村,被稱為“黃山百佳攝影基地”,春光爛漫、雲海繚繞。

靜謐的街巷,淡雅的建築色調,儼然是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光。

蜈蚣嶺村,全村1200餘畝的梯地發展成茶園,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高山石砌梯形茶園,茶園綠意盎然,一派生機。

依山而建的蜈蚣嶺村,錯落有致,清晨的小村子在飄渺雲海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

陽產村,不是典型的徽派建築,以土樓為主,密密麻麻的土樓群是陽產村最大的特色。

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佈局合理,體現出獨特的意境美和氣勢美。

昌溪村,被譽為“古歙南鄉第一村”,離著名的山水畫廊──新安江只有7公里 。

四周群山環繞,古樹、河流與植物一起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畫卷。

棠樾村,被譽為“中國牌坊之鄉”,由鮑家牌坊、鮑家宗祠、鮑家花園組成。

七座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春天,牌坊矗立在金黃色的花海中,古樸典雅,一片詩情畫意的風光。

鮑家花園,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私家園林和盆景觀賞地,毀於清末太平天國戰爭,後修復重建。

園內收藏的盆景精品更是世間稀有之珍奇,美到令人窒息,歎為觀止。

歙縣用山水和隱藏的小村落構成了它含蓄的優雅美,許是這精美的環境滋生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

天下墨業,悉出徽州,這裡是“徽墨之都”。徽墨,是中國漢族制墨技藝中的珍品。

古人曾雲:“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這裡也是“歙硯之鄉”,歙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

這裡還是“徽劇之鄉”,徽劇的唱腔優美、完整,節奏爽朗明快,有“國粹京劇之母”之稱。

午後,一杯茶,一米陽光,一曲徽劇,一個故事。

去歙縣,穿過古村、古巷、古橋、古牌坊、古樹,靜靜聆聽歲月的訴說。

這個春天,許徽州一個不見不散的約定。

»»»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伴著湯顯祖的輕吟

走進徽州,走進歙縣

不問今夕是何夕

圖 文 | 網 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