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照片:20世紀時被日本佔領後的琉球群島

在中國與日本之間,曾有一個被夾在當中的國家,這個國家叫做琉球王國。琉球王國建立於琉球群島之上,這是一個小國。如果不是朱元璋派遣使臣,到達這裡宣佈詔書,也許它跟中國之間,

不會那麼早的發生往來。但也正是在那以後,琉球開始頻繁的跟中國往來,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隨著往來的深入,到了朱棣時期,琉球王國正式接受了明朝的冊封,並且他們的國王還接受明朝賜予的姓氏。這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信號。只有關係足夠深厚的藩屬國,才會有賜姓這樣的舉動。

明朝滅亡後,琉球眼看大勢已去,選擇接受清朝的冊封。雙方仍非常友好的關係,琉球的官方文書裡,甚至全部使用漢語表達。這是高度主動接受中華文化的一種表現。不過,也是在這段時期裡,日本同樣開始對琉球我那個過虎視眈眈。

而到清朝入關後,琉球仍接受清朝的冊封。不過,在這段時期裡,日本也對琉球王國開始虎視眈眈了。

大概在明朝中後期時,日本開始屢屢侵擾琉球,最後乾脆直接出兵劫掠。琉球的國王成了別人的囚徒。他們只能被迫低頭。在這個時候,琉球不僅要接受中國,更好接受日本。

對於小國而言,這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它們也許更想要一種更加獨立、自在的環境,

而不是被人挾制的感受。不過,當時的琉球雖然是受制於人,卻還能保持獨立。因為當時中國跟日本之間,還能保持一種平衡。

但隨著晚清中國的衰弱,尤其是甲午戰爭的失敗,中日兩國的平衡就被徹底打破了。日本在東亞一帶,佔據實力的主導權,琉球也被日本如願收進囊中。在太平洋上,琉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中轉站。

所以,吞下琉球的日本,自然要想盡辦法將他消化掉,化為自身的一部分,將自身的實力範圍擴大,從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當時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的變革,整個國家的實力,確實提升了很多。一方面,他們在日本島上輸入很多較為先進的科技。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這張照片裡的男子,

正用機器壓榨甘蔗,製作白糖。

還有這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當時琉球鄉間的一種有軌馬車。這種有軌馬車是18世紀後期,英國人發明的一種馬匹拉著車輛在鋼軌上行走的交通方式。以這種方式運送,馬匹可以朵拉兩倍重的東西。這種有軌馬車,也是日本佔領琉球後引進的。

還有琉球街道上的這種人力車,這種人力車,最終也是從日本開始流行起來的。

傳入科技,只是日本吞併琉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要在文化上改變琉球。首先就是名字,琉球的日本被日本改名為“沖繩”。因為琉球這個名字是中國冊封的,帶有中國文化的痕跡。而”沖繩“這個名字,在日本代表著”遙遠的地方“。

也就是說,日本通過改變名字這樣的方式,盡力的抹去中國在琉球留下的痕跡。當然,也不只這些。從琉球當時的一些穿著,建築,以及生活方式,都可以看出日本在琉球盡力留下自己的印記。(上面的這些照片,都是20世紀時,日本佔領琉球幾十年後拍攝的)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在琉球推行的教育。他們讓琉球人學習日文,認同日本的文化。這不僅可以消弭琉球人反抗的意願,更能將這片土地,更長久的納入自己的疆域當中。

也是日本佔領琉球後引進的。

還有琉球街道上的這種人力車,這種人力車,最終也是從日本開始流行起來的。

傳入科技,只是日本吞併琉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要在文化上改變琉球。首先就是名字,琉球的日本被日本改名為“沖繩”。因為琉球這個名字是中國冊封的,帶有中國文化的痕跡。而”沖繩“這個名字,在日本代表著”遙遠的地方“。

也就是說,日本通過改變名字這樣的方式,盡力的抹去中國在琉球留下的痕跡。當然,也不只這些。從琉球當時的一些穿著,建築,以及生活方式,都可以看出日本在琉球盡力留下自己的印記。(上面的這些照片,都是20世紀時,日本佔領琉球幾十年後拍攝的)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在琉球推行的教育。他們讓琉球人學習日文,認同日本的文化。這不僅可以消弭琉球人反抗的意願,更能將這片土地,更長久的納入自己的疆域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