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聊城沙鎮鮮蒜苔豐產價格卻遇冷 供求失衡是主因

眼下正值新鮮蒜苔採摘時節,在沙鎮,隨處可見蒜農弓著身軀熱火朝天地勞作的場景。

大眾網記者 侯曉 攝

大眾網記者 侯曉

眼下正值新鮮蒜苔大量上市時節,但聊城東昌府區沙鎮蒜農心情則有些失落,因為已經連續兩年賣不上好價錢。由於收購價格過低,還不及雇用勞動力拔蒜苔的成本,為此,不少蒜農急中生招,通過轉發朋友圈,邀請市民到田間免費拔蒜苔。據業內人士分析,蒜苔價格連續兩年遭遇“滑鐵盧”主要由供求失衡所致。

蒜苔行情連續兩年“遇冷”

收購價格不及前年1/4

東昌府區和冠縣是聊城市兩個大蒜主要種植地,去年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兩區域蒜苔種植總面積有14余萬畝,其中,冠縣種植面積約9萬畝,東昌府區種植面積約5萬畝。在冠縣,主要在東古城鎮、梁堂鎮、斜店鄉等。在東昌府區,主要在沙鎮、鄭家等街道辦事處。

4月27日上午,大眾網記者來到東昌府區大蒜主要種植地沙鎮。在田間地頭,

一望無邊的綠油油的蒜田甚為壯觀,眼下正值新鮮蒜苔採摘時節,隨處可見蒜農弓著身軀熱火朝天地勞作的場景。不過,蒜農的心情並不美麗。和去年類似,今年蒜苔又是大豐產,但收購價格“大變臉”,不及前年四分之一。

“今年蒜苔價格又不行,也就五六毛吧,去年行情差是差,但也能賣到8毛多。”東昌府區沙鎮向莊蒜農王東廣這樣說。根據多位元蒜農回饋的資訊,沙鎮蒜苔行情已連續兩年呈現不景氣現象,

2016年同期上市之時,蒜苔田間收購價格普遍兩塊多。從2017年開始,價格開始出現明顯的“大跳水”。

王東廣說,理想情況下,每畝蒜田可產500-600斤蒜苔,拔蒜苔需要雇工,人工成本每斤1塊多,按照前年每斤兩元的田間收購價,每斤蒜苔能掙八九毛。對蒜農來講,屬於微利經營,可勉強接受。儘管距離沙鎮本地冷庫開放不到一周時間,但不少蒜農已從側面打聽到,

今年冷庫收購價極有可能低至5毛以下。

好行情刺激蒜農盲目擴種

多因素導致蒜苔價低

造成蒜苔價格連續兩年遇冷的原因何在?

從相關部門的實地調研和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原因呈現多方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蒜苔行情連續幾年呈現樂觀態勢,收購價格居高不下,農戶收益比較可觀。新戶跟風種植,老戶順勢擴種,致使大蒜種植面積激增,從而導致蒜苔供應出現失衡。

據沙鎮常年從事蒜苔收購業務的王經理分析,聊城本地蒜頭在2016年呈現出好行情,不過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2015年,全國多地大蒜種植區域普遍受到寒潮天氣影響,導致致大蒜減產,市場供不應求,抬高了大蒜價格。受高價格驅使,蒜農的種植積極性普遍提高。

王經理認為,種植面積的擴大直接導致了供求出現失衡。一般來說,大蒜種植期為10月初,蒜苔上市期為次年5月初,間隔期只有7個月。儘管2017年蒜苔上市期行情較差,但大部分蒜農習慣性選擇了觀望,種植積極性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此,同樣的現象又出現在今年。

據業內人士分析,天氣因素也是一方面。連續兩年,本地氣候適宜,年初氣溫平穩,蒜冬前管理到位,保溫措施得力,大蒜未出現凍害減產現象。另外,進入4月下旬,臨近豐產期,氣溫突然升高,晚期蒜苔提前成熟,與早中期的蒜苔集中上市,市場供應量激增。蒜苔紮堆上市,使得市場過早處於飽和狀態。

蒜苔暫未出現滯銷

多數蒜農期盼蒜頭賣上好價錢

蒜苔價低,與往年好行情相比,蒜農自然會出現不同程度心理落差。不過,這種心理落差似乎並未對蒜農造成太多影響,多數蒜農仍持觀望態度。用一位蒜農的話說,蒜苔本就是副產品,賠了也就賠了,只要蒜頭能賣上好價格,也算沒有白忙活,還得接著種。

連日來,聊城朋友圈廣泛轉發這樣一條資訊,沙鎮蒜農向全社會發出求助,邀請市民來到田間拔蒜苔,不僅不要錢,中午還管頓飯。原來,蒜苔價格太低,賣蒜苔的錢都不夠雇人拔蒜苔的工錢。同時,大眾網記者瞭解到,不僅在沙鎮,在冠縣東古城、陽穀部分區域,蒜苔價格同樣遭遇“寒冬”,不少蒜農呼籲社會愛心人士幫助。

沙鎮於半坡村蒜農張女士家有十余畝蒜田,轉發朋友圈收到奇效。連續兩天,大量愛心市民前來幫忙拔蒜苔,目前,只剩一畝蒜苔未拔。張女士告訴大眾網記者,按照現在五六毛錢的收購價,雇人拔不合算,工錢每斤也得1塊多,如果不及時拔掉,就會影響大蒜的正常生長,自己又應付不來,這才想到尋求社會幫助。

據瞭解,在東昌府區沙鎮,大蒜種植主要以雜交紅皮蒜為主,蒜頭是主產品,蒜苔屬於附屬產品。大眾網記者和多位元蒜農交流發現,在蒜苔和蒜頭之間,農戶更看重的是蒜頭。沙鎮向莊蒜農郭女士這樣說,“本指望蒜苔能賣個成本錢,賠了也就賠了,作為咱老百姓,心裡肯定有點難受。看看大蒜能個好價不?”

同時,大眾網記者瞭解到,儘管沙鎮蒜苔價格連續兩年遭遇“滑鐵盧”,但並未出現大面積滯銷現象。常年從事蒜苔收購業務的王經理表示,沙鎮現有冷庫足以消化掉本地半數以上的蒜苔,部分蒜苔直接流向了各大蔬菜批發市場。“當然,受限於冷庫存量,少部分蒜苔無法入庫屬於正常。總體上,蒜苔並不存在滯銷的問題。”

間隔期只有7個月。儘管2017年蒜苔上市期行情較差,但大部分蒜農習慣性選擇了觀望,種植積極性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此,同樣的現象又出現在今年。

據業內人士分析,天氣因素也是一方面。連續兩年,本地氣候適宜,年初氣溫平穩,蒜冬前管理到位,保溫措施得力,大蒜未出現凍害減產現象。另外,進入4月下旬,臨近豐產期,氣溫突然升高,晚期蒜苔提前成熟,與早中期的蒜苔集中上市,市場供應量激增。蒜苔紮堆上市,使得市場過早處於飽和狀態。

蒜苔暫未出現滯銷

多數蒜農期盼蒜頭賣上好價錢

蒜苔價低,與往年好行情相比,蒜農自然會出現不同程度心理落差。不過,這種心理落差似乎並未對蒜農造成太多影響,多數蒜農仍持觀望態度。用一位蒜農的話說,蒜苔本就是副產品,賠了也就賠了,只要蒜頭能賣上好價格,也算沒有白忙活,還得接著種。

連日來,聊城朋友圈廣泛轉發這樣一條資訊,沙鎮蒜農向全社會發出求助,邀請市民來到田間拔蒜苔,不僅不要錢,中午還管頓飯。原來,蒜苔價格太低,賣蒜苔的錢都不夠雇人拔蒜苔的工錢。同時,大眾網記者瞭解到,不僅在沙鎮,在冠縣東古城、陽穀部分區域,蒜苔價格同樣遭遇“寒冬”,不少蒜農呼籲社會愛心人士幫助。

沙鎮於半坡村蒜農張女士家有十余畝蒜田,轉發朋友圈收到奇效。連續兩天,大量愛心市民前來幫忙拔蒜苔,目前,只剩一畝蒜苔未拔。張女士告訴大眾網記者,按照現在五六毛錢的收購價,雇人拔不合算,工錢每斤也得1塊多,如果不及時拔掉,就會影響大蒜的正常生長,自己又應付不來,這才想到尋求社會幫助。

據瞭解,在東昌府區沙鎮,大蒜種植主要以雜交紅皮蒜為主,蒜頭是主產品,蒜苔屬於附屬產品。大眾網記者和多位元蒜農交流發現,在蒜苔和蒜頭之間,農戶更看重的是蒜頭。沙鎮向莊蒜農郭女士這樣說,“本指望蒜苔能賣個成本錢,賠了也就賠了,作為咱老百姓,心裡肯定有點難受。看看大蒜能個好價不?”

同時,大眾網記者瞭解到,儘管沙鎮蒜苔價格連續兩年遭遇“滑鐵盧”,但並未出現大面積滯銷現象。常年從事蒜苔收購業務的王經理表示,沙鎮現有冷庫足以消化掉本地半數以上的蒜苔,部分蒜苔直接流向了各大蔬菜批發市場。“當然,受限於冷庫存量,少部分蒜苔無法入庫屬於正常。總體上,蒜苔並不存在滯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