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話倪光南院士:“北斗”都能突破 何況晶片

中興的遭遇,是偶然還是必然?中興之後,“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昨天下午,中國之聲就此獨家專訪了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談中興事件:資訊安全被“卡脖子”

因為一篇網文,倪光南再次進入輿論視野;這篇網文的由頭,

則是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公司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擔憂。倪光南的昔日助手梁甯在這篇“10萬+”文章裡寫,“2018年倪院士已經79歲,還在為了中國自主可控的晶片與作業系統奔走呼籲。”

倪光南表示,中興事件反映出的問題是因為我國的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好,有些晶片別的國家不供應,

所以生產就不行了,這就是所謂的“供應鏈被人卡了脖子”。但是現在中興事件還沒有暴露出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在使用人家的產品時,我們的資訊可能被人監控了,或者隱私被洩露出去了,或者系統被植入木馬病毒了,這都說明核心技術在國際安全方面遭到“卡脖子”的問題。

倪光南:晶片難度遠達不到北斗量級

18年前,中國IT產業界和倪光南本人一直為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和晶片耿耿於懷。

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曾說,“中國資訊產業缺芯少魂”。18年過去了,這一狀況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中興的警鐘敲響後,我們和“中國芯”的距離,成為倪光南頻頻被問及的問題。突破是不可能的嗎?倪光南笑說,連“北斗”都能突破,晶片的難度達不到這個量級。

倪光南

倪光南:我國晶片產業的製造是短板

那麼,“缺芯”困境,困於何處?倪光南介紹,當前,我國臺式電腦和筆記本所用的電腦晶片,國產水準離進口晶片有三五年的距離;手機和伺服器上使用的晶片有些已與進口晶片旗鼓相當;在一些特殊領域,差距較大。此外,在晶片產業的設計和製造兩大塊中,中國的短板主要在製造,距離美國水準大約八到十年。

在倪光南看來,我國的晶片製造要達到國外先進水準還需投大錢,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其他網信領域,我國與國外先進水準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北斗有了,“中國芯”也會有的。對結果表示樂觀的同時,倪光南坦言,在這個投資需求大、回報週期長的行業,

政府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帶動企業的積極性。倪光南說,依靠目前國內一些企業的擴大發展應該是可以的。總而言之,應該更多地發揮企業的創新能力,產學研相結合。另外,市場引導也非常重要。

倪光南:謹慎看好互聯網巨頭投資“中國芯”

晶片之痛,將首先由誰來破局?在百度、騰訊、科大訊飛、華為等巨頭佈局晶片產業後,阿裡巴巴集團宣佈,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大規模量產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的公司“中天微”。倪光南對此謹慎看好,因為在他看來,“國家支持”是更關鍵的一環。

1988年,由於主持開發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漢文書處理的一系列技術問題,倪光南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所在企業也改名聯想集團。2013年,倪光南在回應政府部門的策略諮詢時直言,“基於共用軟體架構,開發發展中國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在如今中興遭遇的背景下,這字字珠璣,是遠見卓識,也是未酬之志。

倪光南對此謹慎看好,因為在他看來,“國家支持”是更關鍵的一環。

1988年,由於主持開發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漢文書處理的一系列技術問題,倪光南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所在企業也改名聯想集團。2013年,倪光南在回應政府部門的策略諮詢時直言,“基於共用軟體架構,開發發展中國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在如今中興遭遇的背景下,這字字珠璣,是遠見卓識,也是未酬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