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薛金銀:單操手

本文作者薛金銀拳照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是武術中著名的一句話。

但是究竟什麼是練功,怎麼樣練功,很多人並不明白。同樣是“練功”,對於不同的體育運動,內容和目的也不同。比如舞蹈的練功主要就是練柔韌性和靈活性。武術的練功除了伸筋拔骨,更主要提高動作的力量、速度和精確度,提高抗打擊能力和耐受力。

有人認為站樁就是練功,有人認為打沙袋就是練功,有人認為練套路就是練功,還有的人認為,形意拳練好三體式就是練功,

八卦掌練單換掌就是練功。這些都是片面的認識,站樁練的是靜功,無法用於技擊的;打沙袋還得看打的是靜止的沙袋還是移動的沙袋;沒有其他輔助練習,只練套路一輩子也練不了真功。練功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武術動作單操手的練習。單操手就是將某拳種或者單個武術項目的特定動作進行多次重複練習。例如,八卦掌中的換掌練習,形意拳中的龍形練習、虎撲練習,
形意鞭杆中的撩擊練習、預備式練習、倒把練習,拳擊中的步法練習、接觸式防守和非接觸式防守練習、連擊練習、直拳、勾拳、刺拳練習等。

單操手練習的基礎,是基於人體訓練的如下事實:無論是傳統武術還是現代搏擊,都證明了人的動作是可以通過專項和刻意訓練獲得提高的。單操手是武術中的珍珠,需要細細打磨,才能熠熠生輝。

為什麼傳統武術要練習單操手?首先,

單操手分解練習,能夠使練習者對動作的先後順序、身體各部位的配合、節奏、發力點、著力點等有更清醒的認識,動作更加規範,嚴整。例如,形意鞭杆的撩擊練習,用的是腰部發力,後腳在擊出時前腳掌擦地,後腳掌離地,撩擊之後立刻恢復預備式。練過的人,看視頻自然會看步法、手法和腰法(身法)的協調性、出擊的速度等,而不會計較這個動作發出後對手的反擊動作。
因為這個動作一定是趁對方防守空隙時撩擊的,擊出的空間都需要事先預估,既要擊中對方,又要預備對方的防守反擊。

其次,“拳練千遍其義自見”指的就是單個動作的千遍練習,而套路動作即使練習再多遍,對單個動作把握不好,便很容易囫圇吞棗一帶而過,久而久之武術動作就會走樣,拳就變“花”了。人學習的秘訣之一就是重複,記單詞需要重複,做題需要重複,

投籃動作需要重複,肌肉記憶動作協調性也需要重複,不斷的重複才會形成肌肉無須大腦指示就可以條件反射的啟動,縮短反應時間,贏得先機。只有對單個動作的刻意聯繫,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動作的要訣。就如同練字,重複寫1000遍蘭亭序未必能寫好字,而可以練習永字八法,至少對於筆鋒、起落、曲直有更深刻的領悟。

第三,單操手不僅僅練習的是動作的合規性,也是對身體的協調性和耐力的訓練。武術動作的設計初衷之一,就是練習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剛猛性。不同的單操手動作,訓練不同的身體部位、擊打方式和防守動作等。在我們自己的練習視頻中,一般一個單操手動作至少重複30秒以上,30秒是衡量耐力的直觀尺度。只有在台下一遍又一遍的下笨功夫,才能在臺上熟能生巧,遊刃有餘。

可見,單操手是武術專業化、精細化的表現。通過拆解動作,經歷由慢到快,由生疏到嫺熟的練習過程,才能真正掌握一個動作的精髓,才能打出速度、力量、勇猛勁和氣勢。不經過單操手的訓練,武術動作的神和勢就很難表現出來。

單操手是非常吃力的訓練,也是“吃功夫”的練法。單操手的練習,是對武術品質的嚴格把控,只有對單個動作的意義、目的和用法練好了,才會“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就算是看不出有沒有,只要練過單操手的人,看別人做一個動作,就能看出對方是否下過真功夫。武林高手更是可以從單個動作看出對方的門派、師承、優缺點等。

單人空擊練習是單操手的主要和基礎練習方法。自己練不如對著鏡子練,更不如有人在旁邊指出動作的問題,才能有效提高武術動作的品質。單操手不止是空擊練習,也可以是擊打練習、喂招對練等。

單操手練習注意事項:首先忌諱求快,求全。可以從慢到快,將身體各個部位組織協調,按照1、2、3的步驟,不斷複習提高,達到初步效果才可進行下一個。例如猴形轉身時,一共幾步,每一步腳落在那裡,手在什麼位置,先比劃熟練了,再追求快和猛。其次,單操手練習是重複但又不是簡單的重複,每一次練習肌肉的協調性都應有所改進,有所提高。如果能明顯的感覺到身體輕快了,力量能發出去了,感覺就到位了。最後,單操手動作不能刻舟求劍。看到過網上教程中,手和腳的距離、雙角尖的角度等都規定多長,多寬,這是不對的。不同的人身高、臂長、身體比例不同,身體素質如反應能力、爆發力也不同,練習武術動作應該因人而異,動作的六合是基礎,目標和核心是精神和氣勢。

視頻載入中...

張勝利練習鞭杆格鬥技術之撩擊動作

單操手是傳統武術中的珍珠,套路是將珍珠串在一起,形成燦爛各異的首飾。關於武術套路的意義和作用,敬請留意下一篇“套路-武術的皮囊”。

作者簡介:薛金銀,北京大學博士,副研究員,編制北京市地方標準2項,獲得中美歐日等國發明專利30多項,發表國內外科技論文10多篇。跟隨張勝利師傅學習張氏八卦掌、張氏形意拳、張氏太極拳,發表武術文章上百篇。張氏內家拳第二代傳人。

武術動作的設計初衷之一,就是練習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剛猛性。不同的單操手動作,訓練不同的身體部位、擊打方式和防守動作等。在我們自己的練習視頻中,一般一個單操手動作至少重複30秒以上,30秒是衡量耐力的直觀尺度。只有在台下一遍又一遍的下笨功夫,才能在臺上熟能生巧,遊刃有餘。

可見,單操手是武術專業化、精細化的表現。通過拆解動作,經歷由慢到快,由生疏到嫺熟的練習過程,才能真正掌握一個動作的精髓,才能打出速度、力量、勇猛勁和氣勢。不經過單操手的訓練,武術動作的神和勢就很難表現出來。

單操手是非常吃力的訓練,也是“吃功夫”的練法。單操手的練習,是對武術品質的嚴格把控,只有對單個動作的意義、目的和用法練好了,才會“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就算是看不出有沒有,只要練過單操手的人,看別人做一個動作,就能看出對方是否下過真功夫。武林高手更是可以從單個動作看出對方的門派、師承、優缺點等。

單人空擊練習是單操手的主要和基礎練習方法。自己練不如對著鏡子練,更不如有人在旁邊指出動作的問題,才能有效提高武術動作的品質。單操手不止是空擊練習,也可以是擊打練習、喂招對練等。

單操手練習注意事項:首先忌諱求快,求全。可以從慢到快,將身體各個部位組織協調,按照1、2、3的步驟,不斷複習提高,達到初步效果才可進行下一個。例如猴形轉身時,一共幾步,每一步腳落在那裡,手在什麼位置,先比劃熟練了,再追求快和猛。其次,單操手練習是重複但又不是簡單的重複,每一次練習肌肉的協調性都應有所改進,有所提高。如果能明顯的感覺到身體輕快了,力量能發出去了,感覺就到位了。最後,單操手動作不能刻舟求劍。看到過網上教程中,手和腳的距離、雙角尖的角度等都規定多長,多寬,這是不對的。不同的人身高、臂長、身體比例不同,身體素質如反應能力、爆發力也不同,練習武術動作應該因人而異,動作的六合是基礎,目標和核心是精神和氣勢。

視頻載入中...

張勝利練習鞭杆格鬥技術之撩擊動作

單操手是傳統武術中的珍珠,套路是將珍珠串在一起,形成燦爛各異的首飾。關於武術套路的意義和作用,敬請留意下一篇“套路-武術的皮囊”。

作者簡介:薛金銀,北京大學博士,副研究員,編制北京市地方標準2項,獲得中美歐日等國發明專利30多項,發表國內外科技論文10多篇。跟隨張勝利師傅學習張氏八卦掌、張氏形意拳、張氏太極拳,發表武術文章上百篇。張氏內家拳第二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