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6000億資金重倉股曝光,三大行業受到瘋狂追捧!(附股)

今年2月A股調整以來,海外機構增配A股92.6億美元。

海外資金一直是增量配置A股的重要力量,海外資金持有境內股票占流通盤的比例,在2017年已經從1.6%上升至2.7%,中信證券預計2018年年末會上升至3.5%。

從國家外匯局獲悉,4月末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獲批額度為994.5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6100億元。

QFII一直被奉為市場“最聰明的資金”,總是先知先覺,在中國市場投資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以奧本海默基金為例,在茅臺上只堅守了3年,市值從投入的約10億元膨脹至43億元,

中間只有兩個季度有小幅減持動作,合計套現約8億元,也就是說,在茅臺一檔股票上,這只QFII就賺了約40億元,如果換算成天,差不多每天“躺著”能賺近400萬元!

6月1日,A股將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有望引來一波海外增量資金入市。海外資金最愛哪些A股?

隨著2017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的陸續公佈,以QFII為代表的外資持股也明朗起來。

從持股比例來看,截止到4月25日,QFII持有公司流通股比例超過3%的公司如下圖所示。

其中,QFII持有艾德生物、尚品宅配和蘇泊爾流通股份別達到了6.90%、6.89%和5.10%。

從持股市值來看,QFII持有市值超過5億元。當中,持有海康威視和大族鐳射分別達42.34億元和11.24億元。

從QFII基金新進和增持個股來看,增持超過500萬股的公司如下,其中世聯行獲增持超過2524.42萬股。

考慮到許多白馬股、銀行股的年報以及一季報還沒有完全公佈,我們可以再參考一下港股通中北向持股資金持倉前20名,

可以看到主要以白馬股、藍籌股等績優股為主。

港股中北向持股資金持倉前20名

收益圖曲線

綜上來看,我們可以知道,

不管是QFII還是滬港通中的北向資金都是偏愛有業績支撐的公司,因為他們的持有週期大都是在一年甚至幾年以上的,所以那些只靠炒作概念或主題導致股價上升的公司基本不屬於他們的投資範圍。

我們從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以來,對上述股票進行等權組成策略組合,其組合收益率為190.88%,同期中證500指數漲幅18.10%,跑贏指數:172.78%,遠遠跑贏國內眾多公募和私募基金。

以QFII為例,一季度明顯偏愛醫藥、化工、電子等行業。主要在於醫藥行業目前估值處於兩年以來低位,屬於進可攻、退可守板塊,加上中國人口老齡化對醫藥的需求增加,以及醫保制度改革紅利釋放,屬於典型的慢牛行業;化工行業2017年全年實現利潤8313.6億元,增長52.1%,為7年來最快增速。電子行業方面,電子資訊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一直是國家發展支持的重點,而且中國的電子製造產業已經具備相當的國際競爭力。

一季度明顯偏愛醫藥、化工、電子等行業。主要在於醫藥行業目前估值處於兩年以來低位,屬於進可攻、退可守板塊,加上中國人口老齡化對醫藥的需求增加,以及醫保制度改革紅利釋放,屬於典型的慢牛行業;化工行業2017年全年實現利潤8313.6億元,增長52.1%,為7年來最快增速。電子行業方面,電子資訊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一直是國家發展支持的重點,而且中國的電子製造產業已經具備相當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