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個別景區消極對待安全事故 景區如何不再成為“受傷地”

景區如何不再成為“受傷地”

調查動機

4月27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發佈通知,

要求做好“五一”假期及旅遊旺季安全保障工作。近年來,旅遊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尤其是在景區內,時常出現人身傷害事故。旅遊景區安全存在哪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本報記者 趙麗

“五一”假期即將來臨,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發佈了《“五一”假日旅遊指南》供廣大遊客參考。中國旅遊研究院對全國60個樣本城市開展的《中國城鄉居民出遊意願調查》顯示,

2018年第二季度我國居民出遊時間集中在5月。

也就是說,又一個旅遊高峰即將來到。與此同時,旅遊安全尤其是景區內的安全問題引起社會關注。

個別景區被指推諉責任

4月1日,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的夏先生與朋友到某風景區遊玩。在玩一個項目時,夏先生不慎摔傷,左腳當時就腫了。之後,夏先生到醫院檢查,才發現骨折了。事後,夏先生聯繫景區,景區卻說無法賠償損失,

這讓夏先生很鬱悶。

景區拒絕賠償的理由是,夏先生在事發24小時以後才聯繫景區告知此事,而景區售出的門票中包含遊客意外險,但是必須在24小時之內通知景區或保險公司才有效。

對此,夏先生認為,意外發生時,他以為沒有大礙,沒有想到是骨折,等到醫院檢查出來後,由漢南轉院到漢口,一系列事情太多,耽誤了與景區聯繫。不過,他畢竟是在景區內意外受傷,還是希望能與景區協商。

對此,景區的意見是,遊客在景區遊玩受傷,並不完全是景區的責任,遊客個人也應負有責任。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不少網友發帖稱,在景區遊玩時意外受傷,但景區推卸責任,拒絕賠償。

遊客在景區中意外受傷,景區是否應該負責任?

“似乎所有在景區玩耍的遊客,都想當然地將自己的安全交給景區來保護。在蹦極前,遊客會事先檢查繩索和其他保護設備嗎?在水邊或懸崖邊行走時,

遊客會注意腳部平穩、不亂跑嗎?如果遊客自己都不在意安全,別人又能保護你多少呢?”北京律師朱靜莉說。

不過,在很多遊客看來,一些景區管理者在遊客受傷後的態度,或許存在值得玩味的地方。

“我曾在河南某地漂流,由於商家開閘放水時一次性放出幾十艘漂流艇,四五艘艇在急流中相撞被急流掀翻,我被水沖走。河道中有大概一米多高的臺階,

還有很多石頭,我在被沖幾十米後才爬上岸,當時手、腿、胳膊都有外傷。在醫院進行核磁檢查後發現,左膝副韌帶撕裂。問題是,事發當日,景區的工作人員在處理這一情況時很消極。”在北京工作的魯達向記者回憶說,受傷後,他等了3個小時也沒能見到負責人,“最後景區負責人只是電話通知,讓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寫了一個保證,讓我回鄭州再檢查,如有問題由景區和保險公司負責,並蓋了景區的票據專用章”。

遊客認為安全標識不足

在採訪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景區作為管理者,在保證遊客安全方面也並非毫無責任。比如,對景區內的設備按時檢查、定期維護,盡可能為遊客提供更為安全的遊玩環境;在意外發生時,及時處理,讓遊客能夠儘快得到救治;在危險地帶設立警告提示標識,促使遊客遠離威脅等。

上述這些,所有景區都做到了嗎?

以旅遊安全標識系統為例,曾對一些景區的旅遊安全標識進行調研的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研究人員張岳軍,在對100名遊客進行調查問卷後發現,65.26%的遊客將旅遊景區安全事故歸咎於自我防範意識不強,46.32%的遊客認為發生旅遊安全事故是因為景區安全標識設置不到位。

“從這些資料可以明顯看出,除了遊客自身安全意識不強造成安全事故外,景區安全標識設置不到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反映了景區安全保護工作的缺失。如果景區在適當的地段尤其是危險地段沒有設置安全標識,極易造成安全事故。”張嶽軍說,調查顯示,93.69%的遊客認為,所去的景區危險地段都有設置安全防護標識和設施,但這其中有34.74%的遊客認為雖然有設置,但是設置的很少,“因此遊客會認為景區發生事故很大原因是景區安全標識設置不到位。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景區在危險地段設置的標識數量不足,或者未能夠有效引起遊客的注意,景區工作人員要在相應地段尤其是危險地段,加強旅遊安全標識的設置,首先要保證的是標識數量,其次要注意標識的醒目度,能夠充分引起遊客的注意,從而減少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被調查的遊客中,只有4.21%的遊客對景區設置的安全標識牌完全不理會,大多數遊客還是會遵守標識的相關內容,而且約有46.31%的遊客每次都會遵守”。

旅遊安全標識亟待完善

從事十餘年旅遊行業工作的楊鵬對記者說,近年來雖然景區經營管理者逐漸認識到旅遊安全標識的作用,但在實際建設中,旅遊安全標識仍被視為一種補丁工程,出現了旅遊安全標識數量不足、資訊含量少、形式化程度高,甚至出現標識錯位、景實不符等現象,尤其是在景區的陡坡、明溝、水域以及沒有護欄的區域內,旅遊安全標識的數量相對較少。

此外,楊鵬發現,由於景區管理人員維護力度不夠,導致已破舊的安全標識設施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和更換。對於一些旅遊安全標識出現傾斜、斷裂、腐爛等問題沒有及時關注解決,標識內容和圖案模糊不清,不僅影響了周邊環境,還容易造成安全盲點,引發安全事故。

“儘管在景區主要的風險點和危險區域附近都設有安全標識和安全防護欄,但仍有一些潛在風險區域被忽略,或者一些人為的隱患區域被開闢未被發現。景區內部旅遊安全標識設置要明顯,在危險地段必須要設置旅遊安全標識。”楊鵬建議說,希望儘快研究出臺旅遊安全標識專項標準,並且要與國標相結合,做到旅遊安全標識的標準化、系統化。

“希望嘗試建立景區安全標識評價體系,為旅遊安全標識系統的檢測評估提供資料支援。同時,景區應定期對景區的安全標識進行檢查,及時更新,排除存在隱患,使旅遊安全標識發揮應有的作用,切實保證遊客人身財產安全。”張嶽軍說。

製圖/李曉軍

【編輯:陳海峰】

編輯:xnnews7

如有問題由景區和保險公司負責,並蓋了景區的票據專用章”。

遊客認為安全標識不足

在採訪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景區作為管理者,在保證遊客安全方面也並非毫無責任。比如,對景區內的設備按時檢查、定期維護,盡可能為遊客提供更為安全的遊玩環境;在意外發生時,及時處理,讓遊客能夠儘快得到救治;在危險地帶設立警告提示標識,促使遊客遠離威脅等。

上述這些,所有景區都做到了嗎?

以旅遊安全標識系統為例,曾對一些景區的旅遊安全標識進行調研的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研究人員張岳軍,在對100名遊客進行調查問卷後發現,65.26%的遊客將旅遊景區安全事故歸咎於自我防範意識不強,46.32%的遊客認為發生旅遊安全事故是因為景區安全標識設置不到位。

“從這些資料可以明顯看出,除了遊客自身安全意識不強造成安全事故外,景區安全標識設置不到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反映了景區安全保護工作的缺失。如果景區在適當的地段尤其是危險地段沒有設置安全標識,極易造成安全事故。”張嶽軍說,調查顯示,93.69%的遊客認為,所去的景區危險地段都有設置安全防護標識和設施,但這其中有34.74%的遊客認為雖然有設置,但是設置的很少,“因此遊客會認為景區發生事故很大原因是景區安全標識設置不到位。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景區在危險地段設置的標識數量不足,或者未能夠有效引起遊客的注意,景區工作人員要在相應地段尤其是危險地段,加強旅遊安全標識的設置,首先要保證的是標識數量,其次要注意標識的醒目度,能夠充分引起遊客的注意,從而減少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被調查的遊客中,只有4.21%的遊客對景區設置的安全標識牌完全不理會,大多數遊客還是會遵守標識的相關內容,而且約有46.31%的遊客每次都會遵守”。

旅遊安全標識亟待完善

從事十餘年旅遊行業工作的楊鵬對記者說,近年來雖然景區經營管理者逐漸認識到旅遊安全標識的作用,但在實際建設中,旅遊安全標識仍被視為一種補丁工程,出現了旅遊安全標識數量不足、資訊含量少、形式化程度高,甚至出現標識錯位、景實不符等現象,尤其是在景區的陡坡、明溝、水域以及沒有護欄的區域內,旅遊安全標識的數量相對較少。

此外,楊鵬發現,由於景區管理人員維護力度不夠,導致已破舊的安全標識設施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和更換。對於一些旅遊安全標識出現傾斜、斷裂、腐爛等問題沒有及時關注解決,標識內容和圖案模糊不清,不僅影響了周邊環境,還容易造成安全盲點,引發安全事故。

“儘管在景區主要的風險點和危險區域附近都設有安全標識和安全防護欄,但仍有一些潛在風險區域被忽略,或者一些人為的隱患區域被開闢未被發現。景區內部旅遊安全標識設置要明顯,在危險地段必須要設置旅遊安全標識。”楊鵬建議說,希望儘快研究出臺旅遊安全標識專項標準,並且要與國標相結合,做到旅遊安全標識的標準化、系統化。

“希望嘗試建立景區安全標識評價體系,為旅遊安全標識系統的檢測評估提供資料支援。同時,景區應定期對景區的安全標識進行檢查,及時更新,排除存在隱患,使旅遊安全標識發揮應有的作用,切實保證遊客人身財產安全。”張嶽軍說。

製圖/李曉軍

【編輯:陳海峰】

編輯:xnnew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