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後來的我們》周冬雨:莞爾一笑眼淚婆娑,才是最讓人心碎的女孩

周冬雨是演得越來越好了,小小身軀,竟然蘊藏著如此大的演技能量。

如何評價一位明星的進步,並不是如很多專家口中“演技突飛猛進”這樣的比較虛無飄渺的話語來形容,周冬雨在《七月與安生》中能看到的進步,這是一個節點,那部電影為她帶來人生第一座獎項,隨後的電影《喜歡你》和劇集《春風十裡,不如你》等等作品一路走來,再到這部《後來的我們》,我認為該片中方小曉這個角色,又是另一個節點,如果本片為其帶來另一座表演上的獎項桂冠,

我毫不意外。

因為對於一部兩位主演佔據大部分故事空間的電影來說,演員撐起了這部戲。

周冬雨似乎是一位專門為大銀幕而生的女星,蒙太奇藝術下,似乎可以放大周冬雨的美麗,就像開場方小曉第一個鏡頭,莞爾一笑,

是楚楚動人的,觀眾在林見清的第一視角鏡頭下,似乎也跟著他怦然心動。

電影前半段,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似乎有些類似《喜歡你》中的顧勝男,大大咧咧的女漢子,但細膩起來卻呈現出另一種形象,這是意外的地方。

作為北漂一族,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最初給人的感覺是物質的,在這個唯物的世界裡,卻又始終將自己與物質綁定在一起,無外乎因為一個夢想。但隨著故事的發展,

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小丫頭處事圓滑,性格的乖張是對自我的保護,內心對夢想的渴望才是將自己偽裝起來的原因。

在優勝劣汰的世界裡,與同甘共苦之人之間的情感,從掛在嘴邊的“唯物”變成了隨心而動的大方,當真正情感出現之後,

與自己夢想對沖的那種彷徨,周冬雨對方小曉這個角色的詮釋,是內外兩層的注腳。

標誌性的笑容掛在臉上,內心與表面之間的差異,前後身份的轉化,電影並沒有“意識流”,而是隨著循序漸進的故事線索將這個角色的形象立體的展示出來。無論是被浮華包裹住的方小曉,還是作為林見清另一半的、體貼無微不至的愛人,那個一邊默默舔舐傷口自我救贖,一邊對故作硬氣的游走於塵世之間。

前一秒氣場足以殺人,後一秒如溫順的羊羔般。

洶湧的情感爆發令人猝不及防,電影並沒有悲天憫人的歇斯底里,方小曉與林見清在車裡吵架那場戲,大概是全片方小曉唯一一場宣洩情感的戲份,大多數時間裡,她一直將自己偽裝起來,用人畜無害的笑容和目光,去面對所有人。那場在無人的街邊獨自哭泣的戲份,讓人心碎。

她一直在選擇逃避,選擇偽裝,哪怕多年之後與林見清再次相遇,為了成全對方,她也顯得仗義的角色。當林見清與家人視頻完畢之後,在窗戶上窺見在雪地中那個小小的身軀,臉上依然掛在標誌性的微笑,這是對內心最為沉重的暴擊。

結尾之處,黑白色彩的漸變,幻化出斑斕的色彩。這個關於回憶、悔恨、成長的故事猛然迸發出最肆意和絢爛的色彩——你到底是變成曾經最討厭的樣子,還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是我們才明白,這個一度物質,一度偽裝的少女,但她想要做的,只是找到自己的歸宿而已。

方小曉這個角色游走于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之中,周冬雨對這個角色的拿捏非常到位,沒有完全放棄以往的戲路,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延伸,準確的找到角色的把握,這與她多年的從藝經驗不無關係,也與本片中對刻畫人物矛盾的手法有關,令周冬雨將複雜糾葛的內心和表像的波瀾演繹得很生動,笑著笑著眼淚婆娑,這才是最難的地方。

周冬雨這次的演出並沒有完全拋棄之前的清新形象,而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新的路線,從而分化出不同的角色狀態,再慢慢進行顛覆性的演繹,也就是傳說中的循序漸進,用句話來形容就是“潤物細無聲”。

能在唯物的社會裡保持自我,一如周冬雨本人在演藝圈的狀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

她一直在選擇逃避,選擇偽裝,哪怕多年之後與林見清再次相遇,為了成全對方,她也顯得仗義的角色。當林見清與家人視頻完畢之後,在窗戶上窺見在雪地中那個小小的身軀,臉上依然掛在標誌性的微笑,這是對內心最為沉重的暴擊。

結尾之處,黑白色彩的漸變,幻化出斑斕的色彩。這個關於回憶、悔恨、成長的故事猛然迸發出最肆意和絢爛的色彩——你到底是變成曾經最討厭的樣子,還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是我們才明白,這個一度物質,一度偽裝的少女,但她想要做的,只是找到自己的歸宿而已。

方小曉這個角色游走于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之中,周冬雨對這個角色的拿捏非常到位,沒有完全放棄以往的戲路,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延伸,準確的找到角色的把握,這與她多年的從藝經驗不無關係,也與本片中對刻畫人物矛盾的手法有關,令周冬雨將複雜糾葛的內心和表像的波瀾演繹得很生動,笑著笑著眼淚婆娑,這才是最難的地方。

周冬雨這次的演出並沒有完全拋棄之前的清新形象,而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新的路線,從而分化出不同的角色狀態,再慢慢進行顛覆性的演繹,也就是傳說中的循序漸進,用句話來形容就是“潤物細無聲”。

能在唯物的社會裡保持自我,一如周冬雨本人在演藝圈的狀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