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家上市券商一季度營收淨利普降:東吳證券淨利驟減81%

券商一季報近日密集出爐,上市券商營業收入、淨利潤普遍出現下滑。

截至4月28日發稿,30家A股上市券商的一季度業績報告已經全部出爐。根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統計,六成上市券商的一季度營收規模出現同比下降。

整體來看,券商2018年一季度的“第一梯隊”與2017年年末情況基本保持一致,但具體座次有所調整。

其中,中信證券依然保持了最賺錢券商的寶座。而東吳證券則以81%的同比降幅成為退步最快的券商。

中信證券穩坐第一寶座

從營業收入規模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是中信證券奪得桂冠。與此同時,中信證券也問鼎淨利潤排名,成為一季度最賺錢券商。

而在2017年年報的角逐中,

中信證券同樣獲得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雙料冠軍,也是2017年度A股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營收規模超過300億元的券商。

2018年第一季度,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97.12億元,同比增長12.7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規模為26.90億元,同比增長16.91%。

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庫的統計結果,縱觀各家A股上市券商,一季度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只有10家。中信證券以97.12億元的規模遙遙領先,兩家老牌龍頭券商——國泰君安、海通證券,

以超過50億元的營收緊隨其後。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一季度營收超過30億元,此外,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國銀河、國信證券、光大證券分別包攬了第六至第十名。

表一:營業收入前十券商名單。

在上述券商中,光大證券營業收入的同比增幅最高,

達到20.85%,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的增幅也都在10%以上。但即使是這些前十名的龍頭券商,出現營業收入負增長的也不在少數,比例高達五成。其中,廣發證券營收同比下滑21.34%,中國銀河、海通證券、國信證券的營業收入降幅都在10%以上,招商證券同比下降7.17%。

而如果以上市券商整體表現來看,營收縮水的情況就更加普遍。30家上市券商中,僅有11家營業收入同比取得正增長,

也就是說,有六成上市券商的一季度營收規模不如2017年同期。

七家上市券商淨利潤超10億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在30家A股上市券商中,有7家券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規模超過10億元。按照淨利潤規模從大到小排列,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以及中國銀河。

表二:淨利潤前十券商名單。

在淨利潤榜單的前十名中,華泰證券的同比增幅高達43.07%,拔得頭籌,光大證券以24.56%的增速緊隨其後。不過,與營業收入下滑明顯的情況類似,多家龍頭券商出現了淨利潤同比下滑,而且降幅更甚。

國信證券淨利潤同比下降28.97%,成為前十名中降幅最大的一家。此外,廣發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的淨利潤降幅也都超過了20%。國泰君安淨利潤同比下降11.85%,中國銀河淨利潤同比下降9.22%。

其他上市券商的情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在30家上市A股券商中,僅有8家券商淨利潤實現同比上升,其中,西南證券和太平洋的同比增幅超過100%。東吳證券以81%的同比降幅成為退步最快的券商,而東方證券、山西證券、國海證券、東北證券、國元證券的同比降幅都在30%以上。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普遍下滑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佔據券商收入相當比例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出現了普遍下滑。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10億元以上的有12家,具體名單如下表所示。

其中,中信證券以44.84億元排名第一,國泰君安、廣發證券這一分部收入在20億元以上,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券商在這一分部收入上,都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降幅分別為1.17%、8.01%和16.18%。

表三:一季度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過10億元的券商名單。

在上述12家券商中,僅有5家實現正增長。其中,興業證券同比增幅高達44.53%,東方證券的增幅同樣超過40%,為42.79%,在大勢疲弱中表現最為堅挺。

而在所有A股上市券商中,只有9家的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實現正增長,比例僅為三成。山西證券降幅高達43.88%,國海證券、國金證券、浙商證券、西南證券、西部證券的降幅在20%以上。

有分析認為,2018年第一季度,A股市場行情表現疲弱,上證綜指從2017年末的3307點緩慢上爬至1月末的頂峰3587點之後,出現數次斷崖式向下跳空的情況,至3月末3169點,累計下挫4.17%。這讓投資者信心受挫,股票市場交投減弱,都會影響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同時,市場不振也讓券商的自營業務受損明顯,拖累券商業績。

從一季報數據來看,券商的投資收益確實也出現了普遍下滑。

中信證券披露,期內投資收益實現2.32億元,而去年同期的規模是18.05億元,兩者相差一個數量級。中信證券對於投資收益驟減87.17%的解釋是,金融工具處置收益減少所導致。

廣發證券投資收益同樣出現下降,一季度實現15.30億元,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的20.89億元,縮水了26.75%。

海通證券一季報顯示,2018年1至3月,投資收益13.41億元,同比下降45%,海通證券給出的理由與中信證券基本相同,主要是持有及處置金融工具取得投資收益減少所致。

國泰君安淨利潤同比下降11.85%,中國銀河淨利潤同比下降9.22%。

其他上市券商的情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在30家上市A股券商中,僅有8家券商淨利潤實現同比上升,其中,西南證券和太平洋的同比增幅超過100%。東吳證券以81%的同比降幅成為退步最快的券商,而東方證券、山西證券、國海證券、東北證券、國元證券的同比降幅都在30%以上。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普遍下滑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佔據券商收入相當比例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出現了普遍下滑。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10億元以上的有12家,具體名單如下表所示。

其中,中信證券以44.84億元排名第一,國泰君安、廣發證券這一分部收入在20億元以上,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券商在這一分部收入上,都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降幅分別為1.17%、8.01%和16.18%。

表三:一季度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過10億元的券商名單。

在上述12家券商中,僅有5家實現正增長。其中,興業證券同比增幅高達44.53%,東方證券的增幅同樣超過40%,為42.79%,在大勢疲弱中表現最為堅挺。

而在所有A股上市券商中,只有9家的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實現正增長,比例僅為三成。山西證券降幅高達43.88%,國海證券、國金證券、浙商證券、西南證券、西部證券的降幅在20%以上。

有分析認為,2018年第一季度,A股市場行情表現疲弱,上證綜指從2017年末的3307點緩慢上爬至1月末的頂峰3587點之後,出現數次斷崖式向下跳空的情況,至3月末3169點,累計下挫4.17%。這讓投資者信心受挫,股票市場交投減弱,都會影響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同時,市場不振也讓券商的自營業務受損明顯,拖累券商業績。

從一季報數據來看,券商的投資收益確實也出現了普遍下滑。

中信證券披露,期內投資收益實現2.32億元,而去年同期的規模是18.05億元,兩者相差一個數量級。中信證券對於投資收益驟減87.17%的解釋是,金融工具處置收益減少所導致。

廣發證券投資收益同樣出現下降,一季度實現15.30億元,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的20.89億元,縮水了26.75%。

海通證券一季報顯示,2018年1至3月,投資收益13.41億元,同比下降45%,海通證券給出的理由與中信證券基本相同,主要是持有及處置金融工具取得投資收益減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