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引導孩子科學閱讀,家長需要知道的這幾點……

這樣閱讀就對了

專家詳解閱讀中的親子困惑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近年來親子閱讀和校園閱讀的諸多熱點難點被社會各界所關注:親子閱讀是不是越早越好?家長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孩子的電子閱讀如何掌控?學校如何更好促進學生閱讀?帶著這些問題,

記者走訪了業內專家和幾所中小學,並和一些孩子家長攀談,試圖找出解決之道。

01

親子閱讀需要科學有效

“親子閱讀近年來大熱特熱,家長們已經意識到重要性,

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清楚,到底如何指導孩子開展科學有效的閱讀。”陝西省圖書館少年兒童館副主任陳新也是一位小學生家長,這讓她在專業指導的基礎上更多了一層“貼身實戰經驗”。

回憶自己初為人母的自我調適經歷,陳新依然清晰在目:“孩子一出生,自己比較抑鬱,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湊巧有同事介紹了一本《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是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讀後豁然開朗,繪本的魔力從此被自己一直追隨。後來又看了《圖畫書寶典》,這是一本從美國引進的圖畫書理論專著,系統地瞭解了親子閱讀的好處。陳新還以自己的孩子舉例,當時是從8個月開始進行早期閱讀的,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孩子身上感受到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比如有愛心、情感豐富等。

陳新用了很俏皮的比喻來說明孩子早期可塑性:0-3歲的孩子像白水,

好控制,你加一點鹽水就變成鹹的,滴一點醋水就變成酸的;3-6歲的孩子像橡皮泥,好塑形,凡是經歷都必然會留下痕跡;6-9歲的孩子像水泥,已經有點硬氣了;9歲以上的孩子那完全就是只能咣咣砸了。還是那句話,教育要趁早!

記者瞭解到,各級圖書館近年都陸續創立了少兒閱讀專門機構,如陝西省圖書館創立了“蒲公英繪本故事屋”,

定期舉辦公益親子閱讀活動,説明更多需要專業指導的親子家庭。

02

家長應做好“小兔子”身邊的“大兔子”

對於家長存在的諸多誤區,陝西省青少年讀寫學會副會長、《七彩童年》雜誌主編高培元向記者表示,家長要做好引導和陪伴孩子讀書並且要對孩子進行測試,閱讀的書目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但還要引導孩子閱讀有“營養”的書,像我每次帶孩子去書店買書就會買兩本,

孩子挑一本,我挑一本,既尊重她也有引導。

結合自己多年編輯少兒雜誌的經驗,高培元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家長可以做到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與孩子共讀一本書,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到小學高年級,與孩子共讀一本書的家長就越少,到了五六年級甚至初中就幾乎沒有了。所以越早抓越好。

陳新強調,家長一定記住是“陪”,而不能“教”,跟孩子相處要平等,要像“大兔子”跟“小兔子”一樣,而不是“大老虎”和“小兔子”,對孩子要有敬畏之心。

03

傳統經典閱讀時機很重要

說起如何把握孩子閱讀經典的時機,高培元認為,首先,孩子一定要接觸這些名著,隨著年齡的增加循序漸進,可以先從連環畫開始,逐漸看青少年版,小學六年級或初一後再陸續開始接觸原著。

高培元還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閱讀時機選擇錯誤的後果:《魯賓遜漂流記》是公認的經典,但當大部分低年級的孩子讀完後,會認為魯賓遜不聽父母的話非要去歷險;還有個小學低段孩子讀了《簡愛》後,居然給媽媽說喜歡班裡一個女生,見到那個女生時會臉紅害羞,心跳加快,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

04

“偏食”孩子會生病“偏讀”孩子不健康

對於閱讀“偏食”的孩子,要先尋找類似讀物,繼續他的興趣,然後慢慢引導。目前書店裡的經典系列有很多,究竟該如何挑選?陳新表示,當然經典書籍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方面,可以按出版社、書店、作家這樣的分類去找,儘量選擇大出版社、大的書店、大作家,中國文學的話可以選擇老一點的體系,外國文學方面譯者其實很重要,如果不知道怎麼選擇,就試試看去讀,選擇讀得最順的那個就可以了。總而言之,要説明孩子挑選全面的、規範的、唯美的典籍。

05

學校如何助力親子閱讀成長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家庭教育慢慢脫離,但社會教育此時還沒有接上,此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如何進行銜接?

高培元以自己孩子所在的小學舉例:學校在假期推薦讀物,要寫閱讀報告,一張大紙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是繪畫,並寫出本書中最喜歡誰,為什麼。下半部分是讀書筆記,家長與學生一人一半,隨著學生年齡增高,學生越寫越多,家長越寫越少。這是校園閱讀引導親子閱讀的好方法。

小學中段的家長會產生一個新問題,那就是:自己孩子看似也讀了不少經典,可一寫起作文來,就又短促又蒼白,不知該咋辦?

高培元表示,表達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目標。首當其衝的就是真,即真實,寫身邊實實在在的事。大部分學生都是讀的多,寫的少。讓孩子堅持寫周記,想寫啥寫啥,不要干預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讀完後先轉化為說,說說自己的讀後感,然後再寫下來,如果有可能多修改幾遍。

06

電子閱讀沉浸式閱讀尤為重要

提起電子閱讀,很多家長唯恐避之不及。從電子閱讀器到電腦閱讀,從iPad閱讀到手機閱讀等,新的閱讀設備提供更為多樣和更為有趣的閱讀方式,使閱讀變成“悅讀”,暗中“引誘”人們不斷“刷屏”。

陳新表示,除了家長擔心孩子視力外,電子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太容易得到了,會有不珍惜的感覺,會導致孩子變得很容易放棄,無法培養專注堅毅的品質。

青少年是電子媒介文化“原住民”,有意識地培育沉浸式閱讀尤為重要,良好閱讀習慣會影響他們一生。需要從娃娃抓起,有目的地通過閱讀訓練科目使青少年對專注沉浸的閱讀長期習得,才會對電子媒介文化具有自覺批判理性。

文化藝術報記者 寇 偉

見習記者 趙梓希

實習生 郭津辰

知識連結

各年齡段孩子的閱讀要點

0-3歲:孩子注意力比較短暫,早期閱讀可以以玩具書開始,玩具書的種類比較多,包括布書、黑白卡片書、洗澡書、地板書等等,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多種刺激,引起孩子對書的興趣。

3-6歲:是孩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建立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動、也有了明顯的喜好,這就需要因材施教,家長重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專門設立一個書架,告訴孩子這是屬於他的,慢慢地要讓孩子養成讀書就和吃飯一樣的習慣。

6-9歲:可以開始閱讀“橋樑書”,作為從繪本到純文字書的過渡。“橋樑書”就是內容比較貼近孩子的實際生活,字量不大、書小而薄,一半圖畫一半文字。

9-12歲:可以開始接觸經典閱讀,同時也可以穿插一些“口水書”,所謂“口水書”,就是孩子圈內的流行書,既可以幫助孩子識字,也可以讓孩子“接地氣”,對行文寫長也是有一定的幫助,這類書籍可以讓孩子明白怎麼把一件事情展開,有學習借鑒的作用。

《文化藝術報》 總第4286期 A08版

< End >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文化藝術報社

刊號:CN61—32

郵發代號:51—20

投稿郵箱:

whysbbjb@126.com

專注|深度|權威

這是一條廣告

而不是“大老虎”和“小兔子”,對孩子要有敬畏之心。

03

傳統經典閱讀時機很重要

說起如何把握孩子閱讀經典的時機,高培元認為,首先,孩子一定要接觸這些名著,隨著年齡的增加循序漸進,可以先從連環畫開始,逐漸看青少年版,小學六年級或初一後再陸續開始接觸原著。

高培元還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閱讀時機選擇錯誤的後果:《魯賓遜漂流記》是公認的經典,但當大部分低年級的孩子讀完後,會認為魯賓遜不聽父母的話非要去歷險;還有個小學低段孩子讀了《簡愛》後,居然給媽媽說喜歡班裡一個女生,見到那個女生時會臉紅害羞,心跳加快,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

04

“偏食”孩子會生病“偏讀”孩子不健康

對於閱讀“偏食”的孩子,要先尋找類似讀物,繼續他的興趣,然後慢慢引導。目前書店裡的經典系列有很多,究竟該如何挑選?陳新表示,當然經典書籍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方面,可以按出版社、書店、作家這樣的分類去找,儘量選擇大出版社、大的書店、大作家,中國文學的話可以選擇老一點的體系,外國文學方面譯者其實很重要,如果不知道怎麼選擇,就試試看去讀,選擇讀得最順的那個就可以了。總而言之,要説明孩子挑選全面的、規範的、唯美的典籍。

05

學校如何助力親子閱讀成長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家庭教育慢慢脫離,但社會教育此時還沒有接上,此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如何進行銜接?

高培元以自己孩子所在的小學舉例:學校在假期推薦讀物,要寫閱讀報告,一張大紙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是繪畫,並寫出本書中最喜歡誰,為什麼。下半部分是讀書筆記,家長與學生一人一半,隨著學生年齡增高,學生越寫越多,家長越寫越少。這是校園閱讀引導親子閱讀的好方法。

小學中段的家長會產生一個新問題,那就是:自己孩子看似也讀了不少經典,可一寫起作文來,就又短促又蒼白,不知該咋辦?

高培元表示,表達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目標。首當其衝的就是真,即真實,寫身邊實實在在的事。大部分學生都是讀的多,寫的少。讓孩子堅持寫周記,想寫啥寫啥,不要干預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讀完後先轉化為說,說說自己的讀後感,然後再寫下來,如果有可能多修改幾遍。

06

電子閱讀沉浸式閱讀尤為重要

提起電子閱讀,很多家長唯恐避之不及。從電子閱讀器到電腦閱讀,從iPad閱讀到手機閱讀等,新的閱讀設備提供更為多樣和更為有趣的閱讀方式,使閱讀變成“悅讀”,暗中“引誘”人們不斷“刷屏”。

陳新表示,除了家長擔心孩子視力外,電子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太容易得到了,會有不珍惜的感覺,會導致孩子變得很容易放棄,無法培養專注堅毅的品質。

青少年是電子媒介文化“原住民”,有意識地培育沉浸式閱讀尤為重要,良好閱讀習慣會影響他們一生。需要從娃娃抓起,有目的地通過閱讀訓練科目使青少年對專注沉浸的閱讀長期習得,才會對電子媒介文化具有自覺批判理性。

文化藝術報記者 寇 偉

見習記者 趙梓希

實習生 郭津辰

知識連結

各年齡段孩子的閱讀要點

0-3歲:孩子注意力比較短暫,早期閱讀可以以玩具書開始,玩具書的種類比較多,包括布書、黑白卡片書、洗澡書、地板書等等,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多種刺激,引起孩子對書的興趣。

3-6歲:是孩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建立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動、也有了明顯的喜好,這就需要因材施教,家長重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專門設立一個書架,告訴孩子這是屬於他的,慢慢地要讓孩子養成讀書就和吃飯一樣的習慣。

6-9歲:可以開始閱讀“橋樑書”,作為從繪本到純文字書的過渡。“橋樑書”就是內容比較貼近孩子的實際生活,字量不大、書小而薄,一半圖畫一半文字。

9-12歲:可以開始接觸經典閱讀,同時也可以穿插一些“口水書”,所謂“口水書”,就是孩子圈內的流行書,既可以幫助孩子識字,也可以讓孩子“接地氣”,對行文寫長也是有一定的幫助,這類書籍可以讓孩子明白怎麼把一件事情展開,有學習借鑒的作用。

《文化藝術報》 總第4286期 A08版

< End >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文化藝術報社

刊號:CN61—32

郵發代號:51—20

投稿郵箱:

whysbbjb@126.com

專注|深度|權威

這是一條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