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是怎麼把你拍死在前輩的沙灘上的?

前天,聽朋友說起:早年自己帶過的小6歲的男孩,如今薪水已經超過他2倍,

還是稅後,想想會覺得紮心。

當時我聽完心想:同樣是從事新媒體工作,為什麼做著類似的事情,有些人資歷深卻月入不過萬,而一些更年輕的反而超過前者?

是兩個人的職業選擇與成長效率出了問題嗎?

要說運氣,不過是他的選擇背後附贈的,要說特例,咪蒙的助理黃小汙,畢業兩年多,月薪5萬,要說身邊,除了上面提及的那個“小6歲的男孩‘,還有一個現象能說明:那些你耳熟能詳的新媒體公司,

90後已經進入管理層,並帶著一批85、90做事。

羡慕和不甘的同時,其實你我也都明白,不是公司付不起他更高的薪水,而是他還不配這個薪資!

那麼,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什麼樣的新媒體人才值得高薪水聘用?輕鬆月入過萬的新媒體人都具備什麼能力?

進入這個行業,我陸陸續續接觸和觀察了幾百名小有成就的新媒體人,通過線上線下的聊天、溝通、採訪等方式,

我發現他們身上還是有不少共同點的。

比如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的體現可能是:

如何在零粉絲的情況下持續寫出10萬+?

如何在半年以內做一個10萬粉絲的公眾號?

如何在低配置、低成本情況下操盤一次刷屏H5?

其實每個新媒體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在做著類似的工作,如果你能搞定這些問題,你就有機會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獨立新媒體人,也可能在公司得到老闆的認可,

從而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

可回到現實,普通的新媒體人,往往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職場中沒人教沒人帶,自己埋頭苦學不著門道;

缺乏與優秀的同行、大咖交流的機會;

幹的活雜亂,能力與收入雙雙得不到提升;

……

為了快速走出職場瓶頸期,擺脫焦慮,他們拼命惡補書本知識,卻發現這個行業變化太快,書本上的很多做法早已過時;

還有些人花錢只圖個心安,

課程買來後便束之高閣,反復以“太忙”的藉口逃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