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玩行裡的忽悠,騙不下去了

《五月槐花香》劇照

以下兩段文字,是摘自網友celadone分享的一段文字:

“全國的古玩城林林總總,哪怕是在三、四線城市裡,也會有個這樣抬頭的建築矗立著,往往是期待地進去,失望的出來,統統寫著古玩二字,卻怎麼幾乎看不到古代的真東西呢?

每個行當都有個極限,城市的商業業態豐富沒有錯,可是明明沒有足夠的支撐,卻還要攀比著占地建設,曾經近乎於瘋狂的破壞砸爛,而今又頻頻示好,搞得人們但凡是覺得有點年頭的東西,

都像精神病一樣恨不得拿它掙房子娶媳婦,走捷徑、抄近路成了古玩生意的代名詞,沒有那麼多老物件怎麼辦?只好就剩下一個字“騙”!最後落下個荒草萋萋,人氣全無,這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是對一個境界寧遠而略帶神秘的行當的褻玩。”

看完上述文字還是比較感慨,古玩收藏像極了股票市場,20年前全民炒股瘋狂過後,如今的股民應該比較理性了,炒股也在大眾話題中退出中心位置,

取而代之的是炒房。

十幾年前,全民都在撿漏,這裡說的全民,可不僅指國寶幫啊,那時各階層的人真的都很信呀。今天,只剩下國寶幫還在玩。

《五月槐花香》劇照

這幾天在手機上又看了幾集《五月槐花香》電視劇,大約2005年的熱劇,記得當年追著看。

演員的表演今天看仍無可挑剔,但是,裡面的三觀已經變得有點討厭了。

民國時的社會商業價值觀,放到今天肯定已經大部分陳腐,今人討厭很正常。

無論潘家園還是各地的古玩城,我總感覺整體的商業業態,還是民國時期的模式,大家開始會覺得新鮮好玩,但時間一長就不對勁了。

主要還是彼此缺乏誠信,缺乏一致的價值評判標準,監督機制基本全靠個人修養......相互長時間的鬥心眼,

誰不累呀。老闆這樣賺錢,我覺得也有損自己的身心健康。

說來說去,還是現代的拍賣模式,比較健康。當然裡面也有很多貓膩,但是,主流還是不錯的(我知道肯定會有網友不贊成),符合現代商業文明的趨勢。

其實,我相信:很多有正確三觀、善於學習的藏友,早就拋棄撿漏思維了。只有極少數冥頑不化的所謂幫裡面的人,還在嘰嘰喳喳罷了。

但願電視劇中的勾心鬥角,只發生在電視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