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孩子問你,五一為什麼會放假……

五一意味著什麼?當然是小長假啦!又可以帶著寶寶去……

等等,如果孩子忽然問你,“媽媽,五一為什麼要放假?”這時你才想起,除了小長假,五一還是“勞動節”。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為了紀念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一次大型工人運動的勝利,

可能孩子還無法完全理解工人運動的含義,所以你可以這麼說:

“五一勞動節是為了表達對認真工作的人的尊重與感謝。”

所以,五一勞動節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孩子認識身邊的陌生人,並學會感恩的機會。

你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平時能夠幸福地生活,是因為身邊的人都在認真做著自己的工作,即使你不認識他們,你也應該感謝他們。

比如清潔工阿姨讓我們的城市如此乾淨,而員警叔叔在維護著大家的安全。

你也可以帶著孩子去和一些勞動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孩子認識到,這些人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你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勞動者們的故事,讓孩子懂得勞動者們也很可愛,也很值得尊敬。

讓孩子瞭解哪些勞動者比較合適呢?計程車司機,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們容易尋找,

熱情善談,最最重要的是,他們往往有很多溫暖的故事……

稱職的司機,不稱職的丈夫,“打車難”在我這裡終結

那年領略了上海的“打車難”,李根生便決定日後要做一名計程車司機。

下午1 點左右,我正在董家渡下客,一個男子焦急地攔住了我,要送一個剛出院的產婦去浦東川北公路屬於張江的一個叫作牛角尖的村莊。

當時的上海,交通擁擠不堪,由於黃浦江的阻隔,計程車一般是不願意去浦東的。渡口的寒風讓虛弱的產婦望而卻步,我望著蜷縮在角落裡抱著新生兒的產婦,雖然她此刻渾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但是在刺骨的寒風裡顯得特別無助。

想起此刻即將生產的妻子,將心比心,我同意了他們的請求,雖然這意味著我可能又要推遲下班,

因為當時去一次浦東至少得半天時間。

只是,那天我回到和田路已經下午5 點半了,推遲了整整一個小時下班。等我再趕到醫院已經是將近晚上7 點,我的兒子已經在一個半小時前出生了。看著躺在病床上虛弱而洋溢著幸福笑容的妻子,我是內疚的。這一天,我可能是一個稱職的的哥,卻不能算是一個稱職的丈夫。

奶奶輩的“女漢子”

董富貴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女性計程車司機,作為“女漢子”,她幹起這檔活兒來絲毫不含糊。

董富貴拉的第一單客人是一位老尼姑。那時西直門內有座尼姑庵,一個七八十歲病臥在床的老尼姑需要常常去人民醫院看病。“第一回,見老人行動不便,我就將她背到車上。

老尼姑見我瘦小,怕我摔著她,就抓住我的頭髮,直到落座才鬆手,結果我的頭髮被揪下了一大把。”看完病,董富貴又把老人送回尼姑庵。誰知這個老尼姑從此便認准了董富貴,凡是看病就要她的車,直至圓寂。

10元“心賬”

趙長起是一位幹了四十年的北京的哥。

一個冬日,趙長起看到路邊有一對老夫婦,不斷地俯身詢問路過的計程車,很長時間也沒有一輛車願意讓他們上車。很明顯,他們被拒載了。

“很正常,北京這些年的交通狀況大家也都瞭解,拒載有時候也是司機們的無奈之舉。”

趙長起自然能理解計程車司機的苦衷。果不其然,這兩位老人要從同仁醫院到鮮魚口街草廠二條胡同。“怪不得!草廠二條是個什麼地方?死胡同,大雜院兒,街道窄得幾乎進不去車,哪有司機願意去呢?”可是看著老人期盼的眼神,顫巍巍的身影,趙長起心軟了:我不拉,他們還要在路邊凍多久?

“上車吧!”他說。

到了胡同口,老人說:“行了,就停這兒吧,我們自己慢慢走進去。”趙長起說:“大媽,您既然上了我的車,我就有義務把您送到家。”兩位老人的家在胡同深處,往裡一看,趙長起頭都大了:極窄的胡同兩旁還堆放著破自行車、爛傢俱、大白菜、蜂窩煤……開進去連掉頭的地方都沒有,只能一直倒出來。把老夫婦送到家用了20 分鐘,可把車倒出來他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本來10 元的車費,老爺子非要塞給他30 元作為感謝,趙長起婉拒了。

臨下車前,趙長起習慣性地遞給老爺子一張名片:“以後您用車叫我!”

►每一個計程車司機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位勞動者都在認真做著自己的工作,所以才有我們安穩幸福的生活。

勞動節到來之際,除了小長假帶孩子旅行,也別忘了教會孩子對身邊的勞動者們說一聲,辛苦了。

文章節選自汽車文化主題雜誌書

——《騁客》02|計程人生

主編/上海汽車博物館

想瞭解更多計程車司機的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

請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

怕我摔著她,就抓住我的頭髮,直到落座才鬆手,結果我的頭髮被揪下了一大把。”看完病,董富貴又把老人送回尼姑庵。誰知這個老尼姑從此便認准了董富貴,凡是看病就要她的車,直至圓寂。

10元“心賬”

趙長起是一位幹了四十年的北京的哥。

一個冬日,趙長起看到路邊有一對老夫婦,不斷地俯身詢問路過的計程車,很長時間也沒有一輛車願意讓他們上車。很明顯,他們被拒載了。

“很正常,北京這些年的交通狀況大家也都瞭解,拒載有時候也是司機們的無奈之舉。”

趙長起自然能理解計程車司機的苦衷。果不其然,這兩位老人要從同仁醫院到鮮魚口街草廠二條胡同。“怪不得!草廠二條是個什麼地方?死胡同,大雜院兒,街道窄得幾乎進不去車,哪有司機願意去呢?”可是看著老人期盼的眼神,顫巍巍的身影,趙長起心軟了:我不拉,他們還要在路邊凍多久?

“上車吧!”他說。

到了胡同口,老人說:“行了,就停這兒吧,我們自己慢慢走進去。”趙長起說:“大媽,您既然上了我的車,我就有義務把您送到家。”兩位老人的家在胡同深處,往裡一看,趙長起頭都大了:極窄的胡同兩旁還堆放著破自行車、爛傢俱、大白菜、蜂窩煤……開進去連掉頭的地方都沒有,只能一直倒出來。把老夫婦送到家用了20 分鐘,可把車倒出來他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本來10 元的車費,老爺子非要塞給他30 元作為感謝,趙長起婉拒了。

臨下車前,趙長起習慣性地遞給老爺子一張名片:“以後您用車叫我!”

►每一個計程車司機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位勞動者都在認真做著自己的工作,所以才有我們安穩幸福的生活。

勞動節到來之際,除了小長假帶孩子旅行,也別忘了教會孩子對身邊的勞動者們說一聲,辛苦了。

文章節選自汽車文化主題雜誌書

——《騁客》02|計程人生

主編/上海汽車博物館

想瞭解更多計程車司機的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

請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