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櫻桃滿枝迎賓來 鳳凰涅槃展新姿

■河南經濟報記者 韓榮君 通訊員 吳雲驪 趙普 文/圖

4月28日,由洛陽市西工區委宣傳部、西工區農工辦、西工區文化旅遊局、共青團西工區委主辦,紅山街道辦事處承辦的洛陽紅山櫻桃文化節盛裝開幕,

文化節持續至6月10日。文化節期間,遊客可摘櫻桃、品農家風情、覽生態美景……

為打造洛陽市重點建設的12個溝域經濟示範區之一,西工區決策者科學謀劃、順勢而為,讓這條昔日窮困偏僻的山溝溝鳳凰涅槃,成為洛陽城北的後花園。

被櫻桃樹改變的村莊

昨日11時,張波珍的農家飯店就來了不少遊客。她的農家飯店是紅山街道辦事處櫻桃溝村眾多的農家飯店之一,

古色古香的裝飾讓人眼前一亮,給櫻桃溝村增添了一抹亮色。

櫻桃溝村位於西工區紅山辦事處西北部,西鄰新安縣,北接孟津縣,該村共有南、北、西三道溝,曲折綿延10餘公里。這裡的櫻桃樹栽種歷史悠久,氣候土質適合櫻桃生長,櫻桃不僅個兒大,

還甜得很。

春天,村子周圍繁花滿樹、空氣芬芳,賞花之人絡繹不絕。初夏,櫻桃成熟,櫻桃溝村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品嘗櫻桃美味、盡享農家飯菜、縱覽生態美景。一棵棵櫻桃樹,改變了櫻桃溝村村民的生活。據瞭解,2003年,櫻桃溝村旅遊剛剛起步,張波珍從一碗手工面、一盤野菜開始,開起了農家飯店。沒開農家飯店之前,張波珍家只有一孔土窯。如今她家蓋起了兩層小樓,

出入有轎車。

“一條兩米長的白布上寫幾個紅字,拉個橫幅,就算開張了。”張波珍說,一開始還不好意思,後來客人漸漸多了,收入增加了,自己也有信心了。幾年間,在她的帶動下,附近的不少村民也開起了農家飯店。

結合實際情況,西工區政府和紅山街道辦事處也因勢利導,將過去的“王坑村”更名為“櫻桃溝村”,根據當地旅遊特色,按照中式建築風格與北方民居相融合的整體設計思路,

先後墊資20余萬元對櫻桃溝村29家農家飯店進行統一改造。如今,低矮的土坯牆、簡陋的大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式風格的門樓、統一的門牌編號,還有門前由青石鋪成的小廣場和花池等。

為提升農家飯店的飯菜品質,該區還結合區人社部門農民工培訓計畫,

從2016年開始在櫻桃溝村連續舉辦三期廚師技能培訓班,每期20天,培訓費用全免,培訓村民近300名,一批土生土長的櫻桃溝人在培訓班學到了做一手好菜的真本事。

除此之外,近年來,西工區累計投入千余萬元對櫻桃溝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櫻桃溝村的發展駛上快車道。其中,投資200余萬元對0.8公里長的櫻桃大道西延線進行改擴建,將原有的4米寬車道擴建至16米;投資近160萬元將農家飯店門前道路擴建至6米,鋪設下水管道,安裝154盞太陽能路燈;投資30余萬元對農家飯店門口小廣場進行了改造,結合園林藝術,對村內綠化、景觀小品進行規劃改造,修建了3個沿路小花園……

隨著櫻桃溝村知名度的與日俱增,前來旅遊的人逐年增多。櫻桃溝多為山丘,植被豐富,氧氣和負離子的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非常適宜市民前來遊玩。以前只有櫻桃花開和櫻桃熟時是飯店經營的旺季,現在一年四季都有遊客來。

打造溝域經濟示範區

溝域經濟對於轉變山區發展方式、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種新的山區發展模式,溝域經濟對西工區紅山鄉櫻桃溝村非常適宜。近年來,西工區圍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溝域經濟。

生態資源一枝獨秀的櫻桃溝村,以生態旅遊為依託,以櫻桃種植採摘為特色,以農家飯店經營為龍頭,逐步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溝域經濟之路。從2001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現在的人均純收入13500元,村民嘗到了溝域經濟的甜頭。去年櫻桃採摘節期間,接待遊客28.6萬余人。全年累計接待遊客近50萬人,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年創收2800余萬元。

可喜的是,在櫻桃溝村的帶動下,周邊的徐坑村、王村溝村等也走上了特色農業旅遊發展之路。

2017年,西工區政府邀請設計單位到紅山街道辦事處西部進行實地調研,在對辦事處西部資源結構、優勢特色、客源承載能力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對重點開發專案、相關配套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前瞻性規劃設計,紅山街道辦事處西部生態旅遊建設概念性規劃雛形形成。

為確保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礎上實施原生態開發,西工區政府組織設計單位到開封、三門峽、焦作等周邊城市考察鄉村旅遊,到成都、深圳、浙江等地學習先進發展經驗。為確保規劃符合當地實際,西工區委、區政府、區人大領導先後十余次組織農業、規劃、文化旅遊等相關部門召開會議,進行評審和討論,最終確定了“一谷四苑”(櫻桃溪谷、王城樂苑、洛都後苑、民俗藝苑、澗河新苑)的發展規劃。

與此同時,西工區政府結合紅山辦事處實際,積極招商引資,與王城公園簽訂華南虎繁育基地專案框架協定,與洛陽世特園林有限公司簽訂櫻桃溝生態基地專案開發協定。為保證項目儘快落地,西工區政府設專門服務機構,對專案建設進行跟蹤服務。

櫻桃溝生態基地專案選址確定後,西工區政府組織土地、規劃部門堅持每週例會制度,為破解土地難題,組織人員到省、市土地規劃部門研究專案內基本農田調整方案。目前該專案已平整櫻桃溝溝地4.5公里,種植桂花等觀賞樹木3萬餘棵,櫻桃溝溝底建設規劃順利完成,櫻桃溝谷成為洛陽市2017年重點建設的12個溝域經濟示範區之一。

在西工區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更多企業投入到紅山西部生態旅遊建設中。自去年以來,金水古道博物苑項目積極實施;櫻桃溝商業街進入實施階段;集生態觀光、蔬果採摘、鄉村旅遊、餐飲美食為一體的特色生態農莊建設初見雛形;豫都生態農莊、櫻林山莊特色農莊建成營業,花地莊特色農莊建成營業……

目前,西工區正在建設櫻桃溝生態基地專案,該專案規劃占地9000畝,建設集農業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積極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基地,計畫在櫻桃溝村發展50畝菌類林下種植產業,在櫻桃溝村流轉土地50畝,建立集優良品種繁育、觀賞、銷售、體驗為一體的產業基地,種植優質西瓜、鮮桃、藍莓、花卉等;在王村溝村流轉土地50畝,建設集生產經營、休閒度假、節慶文化、觀光採摘、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高效生態農業產業觀光園,提升鄉村文化旅遊知名度。

城北後花園呼之欲出

一座城市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城市品位和宜居指數。在城市化加速推進的今天,“生態”已成為當下一個熱詞,建設生態型宜居城市的呼聲也不絕於耳。

西工區切實把政府實施專案擺在重要位置,致力於打造現代化田園城區,所謂“現代化田園城區”,不是要把市區變成田園農村,而是把城市風範與鄉村美景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要有現代城市的氣息,還要有世外桃源的鄉村風情。

按照產業定位,西工區對紅山街道辦事處西部生態旅遊專案有著更高層次的規劃——總規劃占地約2.1萬畝,以美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為依託,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鄉村文明、生態園林、山水綠地等方面的優勢,創新旅遊產業、文化產業、農業複合的產業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洛陽近郊生態建設示範區、洛陽近郊觀光休閒度假示範區和城市北部生活配套示範區。

根據西工區《關於加快紅山西部生態旅遊建設工作的報告》,明確“規劃引導、生態優先、旅遊帶動、富民為本”的發展理念,以近郊生態旅遊開發為重點,加大西部紅山建設力度,使紅山鄉步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快車道。在生態旅遊“裝點”下發展的紅山西部,將成為“富強西工、美麗西工、幸福西工”的樣板。

當地政府以《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加快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紅山鄉2017~2020年農業農村發展實施意見》為指引,按照“東城西遊”的發展戰略,東部村莊以園區建設為依託,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建成特色產業新城;西部村莊以生態旅遊開發為引領,落實旅遊發展專案,建成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將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與現代城鎮化建設、脫貧攻堅等有效銜接,實施分層分類建設,突出鄉村特色,注重文化傳承,保持田園風貌,適應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同時,建設多功能文體活動中心,整修提升村文化活動場所,培養文藝隊伍,不斷豐富廣大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使群眾幸福指數提升,村風民風得到極大改善,打造“幸福鄉村”;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組織“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模範評選工作,鼓勵各村(社區)開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挖掘家風故事、家風建設,深入廣泛宣傳模範的先進事蹟,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在群眾中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道德風尚,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生根發芽。

鋪設下水管道,安裝154盞太陽能路燈;投資30余萬元對農家飯店門口小廣場進行了改造,結合園林藝術,對村內綠化、景觀小品進行規劃改造,修建了3個沿路小花園……

隨著櫻桃溝村知名度的與日俱增,前來旅遊的人逐年增多。櫻桃溝多為山丘,植被豐富,氧氣和負離子的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非常適宜市民前來遊玩。以前只有櫻桃花開和櫻桃熟時是飯店經營的旺季,現在一年四季都有遊客來。

打造溝域經濟示範區

溝域經濟對於轉變山區發展方式、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種新的山區發展模式,溝域經濟對西工區紅山鄉櫻桃溝村非常適宜。近年來,西工區圍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溝域經濟。

生態資源一枝獨秀的櫻桃溝村,以生態旅遊為依託,以櫻桃種植採摘為特色,以農家飯店經營為龍頭,逐步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溝域經濟之路。從2001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現在的人均純收入13500元,村民嘗到了溝域經濟的甜頭。去年櫻桃採摘節期間,接待遊客28.6萬余人。全年累計接待遊客近50萬人,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年創收2800余萬元。

可喜的是,在櫻桃溝村的帶動下,周邊的徐坑村、王村溝村等也走上了特色農業旅遊發展之路。

2017年,西工區政府邀請設計單位到紅山街道辦事處西部進行實地調研,在對辦事處西部資源結構、優勢特色、客源承載能力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對重點開發專案、相關配套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前瞻性規劃設計,紅山街道辦事處西部生態旅遊建設概念性規劃雛形形成。

為確保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礎上實施原生態開發,西工區政府組織設計單位到開封、三門峽、焦作等周邊城市考察鄉村旅遊,到成都、深圳、浙江等地學習先進發展經驗。為確保規劃符合當地實際,西工區委、區政府、區人大領導先後十余次組織農業、規劃、文化旅遊等相關部門召開會議,進行評審和討論,最終確定了“一谷四苑”(櫻桃溪谷、王城樂苑、洛都後苑、民俗藝苑、澗河新苑)的發展規劃。

與此同時,西工區政府結合紅山辦事處實際,積極招商引資,與王城公園簽訂華南虎繁育基地專案框架協定,與洛陽世特園林有限公司簽訂櫻桃溝生態基地專案開發協定。為保證項目儘快落地,西工區政府設專門服務機構,對專案建設進行跟蹤服務。

櫻桃溝生態基地專案選址確定後,西工區政府組織土地、規劃部門堅持每週例會制度,為破解土地難題,組織人員到省、市土地規劃部門研究專案內基本農田調整方案。目前該專案已平整櫻桃溝溝地4.5公里,種植桂花等觀賞樹木3萬餘棵,櫻桃溝溝底建設規劃順利完成,櫻桃溝谷成為洛陽市2017年重點建設的12個溝域經濟示範區之一。

在西工區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更多企業投入到紅山西部生態旅遊建設中。自去年以來,金水古道博物苑項目積極實施;櫻桃溝商業街進入實施階段;集生態觀光、蔬果採摘、鄉村旅遊、餐飲美食為一體的特色生態農莊建設初見雛形;豫都生態農莊、櫻林山莊特色農莊建成營業,花地莊特色農莊建成營業……

目前,西工區正在建設櫻桃溝生態基地專案,該專案規劃占地9000畝,建設集農業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積極打造生態農業示範基地,計畫在櫻桃溝村發展50畝菌類林下種植產業,在櫻桃溝村流轉土地50畝,建立集優良品種繁育、觀賞、銷售、體驗為一體的產業基地,種植優質西瓜、鮮桃、藍莓、花卉等;在王村溝村流轉土地50畝,建設集生產經營、休閒度假、節慶文化、觀光採摘、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高效生態農業產業觀光園,提升鄉村文化旅遊知名度。

城北後花園呼之欲出

一座城市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城市品位和宜居指數。在城市化加速推進的今天,“生態”已成為當下一個熱詞,建設生態型宜居城市的呼聲也不絕於耳。

西工區切實把政府實施專案擺在重要位置,致力於打造現代化田園城區,所謂“現代化田園城區”,不是要把市區變成田園農村,而是把城市風範與鄉村美景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要有現代城市的氣息,還要有世外桃源的鄉村風情。

按照產業定位,西工區對紅山街道辦事處西部生態旅遊專案有著更高層次的規劃——總規劃占地約2.1萬畝,以美麗鄉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為依託,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鄉村文明、生態園林、山水綠地等方面的優勢,創新旅遊產業、文化產業、農業複合的產業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洛陽近郊生態建設示範區、洛陽近郊觀光休閒度假示範區和城市北部生活配套示範區。

根據西工區《關於加快紅山西部生態旅遊建設工作的報告》,明確“規劃引導、生態優先、旅遊帶動、富民為本”的發展理念,以近郊生態旅遊開發為重點,加大西部紅山建設力度,使紅山鄉步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快車道。在生態旅遊“裝點”下發展的紅山西部,將成為“富強西工、美麗西工、幸福西工”的樣板。

當地政府以《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加快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紅山鄉2017~2020年農業農村發展實施意見》為指引,按照“東城西遊”的發展戰略,東部村莊以園區建設為依託,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建成特色產業新城;西部村莊以生態旅遊開發為引領,落實旅遊發展專案,建成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將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與現代城鎮化建設、脫貧攻堅等有效銜接,實施分層分類建設,突出鄉村特色,注重文化傳承,保持田園風貌,適應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同時,建設多功能文體活動中心,整修提升村文化活動場所,培養文藝隊伍,不斷豐富廣大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使群眾幸福指數提升,村風民風得到極大改善,打造“幸福鄉村”;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組織“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模範評選工作,鼓勵各村(社區)開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挖掘家風故事、家風建設,深入廣泛宣傳模範的先進事蹟,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在群眾中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道德風尚,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