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烏干達可西西|咖啡工房研習課室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精品咖啡,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jiecoffee

烏干達

Uganda

烏干達位於尼羅河的源頭是非洲不靠海的內陸國,雖然與其他東非國家相同生產咖啡歷史遠久,

但由於種族對立引起的戰爭使得咖啡品質始終無法提升,好咖啡大多種植在與肯亞鄰接的地區,一些好的咖啡豆被運往肯亞混充肯亞咖啡出售,直到15年前戰爭停止烏干達才躍升為咖啡快速發展的國家。

烏干達是一個擁有茂密青翠森林,

湖泊,濕地與河流水資源豐沛的國家,咖啡在烏干達是最大宗的農作物賺取最多的外匯,約有50萬個咖啡農場從事咖啡相關農業占總人口的25%,咖啡樹大多是生長強勁的羅布斯塔咖啡樹種約占94%僅有6%的咖啡是傳統的阿拉比卡樹種,這些稀少的咖啡豆生長在熱帶雨林中大多數都輸出至世界各國。

每年非洲各主要咖啡生產國都會舉辦全國性的生豆競賽,稱為“收穫季風味大賽”(The Taste of Harvest ; TOH),類似中南美洲的超凡杯 (Cup of Excellence),TOH 成為發掘肯亞、衣索比亞、烏干達、剛果各國最好咖啡的競技場。

咖啡的分級由專家稱為Q和R分級。

分數在80以上的咖啡被認為是特種咖啡,並且會自動吸引好的市場,甚至更好的價格。因此,競爭表明良好做法可以使農民受益。作為其任務的一部分,UCDA定期培訓全國各地的農民,通過良好的處理方式生產優質咖啡。因此,在Kanungu,Sipi,Iganga和Luwero等地區都有生產高品質咖啡的區域。

可西西魯文佐爾山雅格蘭夷處理廠

這支烏干達 TOH 第四名豆是由可西西附近的農民種植。

2017 年在烏干達舉行的收穫季風味大賽,由“可西西魯文佐爾山雅格蘭夷處理廠”拿下第四名,魯文佐爾山雅格蘭夷處理廠日曬處理。

很多人以為烏干達只生產羅布斯塔,但是在接鄰肯亞的烏干達東部 Kapchorwa 省份的艾崗山 (Mount Elgon) 產區,咖啡與精品肯亞一樣精彩。

贏得收穫季第四名的“可西西魯文佐爾山雅格蘭夷處理廠 正位於艾崗山,成立於 2000 年,一開始有 5000 個農民,擴大到現在超過一萬個農民參與。個別農民的規模非常小,擁有的咖啡樹從 200 棵到 500 棵不等,夾雜種植其他作物例如香蕉、大豆,平均農地面積僅有 0.5 公頃,過去農民傾向自己用簡陋的去果皮機處理櫻桃鮮果,卡瓦建造一流的水洗廠以後,大力勸導農民把櫻桃送到中央處理廠,以提升品質。

烏干達農民種植的品種是 SL14、SL28,SL 品種來自 Scott Lab 的研發與挑選,肯亞咖啡因為 SL28、SL34 而舉世聞名,烏干達政府因而大力推廣,分發 SL 種籽給農民。其中 SL14 不但風味佳,具備抗旱性,並且栽種兩年後即可採收,相當符合農民的需要。

艾崗山是一座靜止的火山,據說曾經是非洲最高峰,當地人相信神祗居住在山頂,遠非凡人可及,當神祗高興的時候,雨露充足,整片山坡受惠,萬物滋長,綠意盎然,卡瓦會員的咖啡園就散佈于艾崗山。火山活動休止後,艾崗山頂形成巨大的火山坑,進而積蓄為湖泊,分流而下的溪水灌溉山坡上的農作物。雨季時節溪水暴漲,形成壯觀的瀑布,其中“希比”(Sipi) 的瀑布最大,水瀑落下達 200 米。

佐爾山雅格蘭夷處理廠是整個非洲第一個參與有機永續方案的組織,“希比有機計畫”於 2002 年開始啟動,成為非洲第一個拿到 UTZ CERTIFIED 認證的咖啡。肥料使用堆肥,遮蔭良好。卡瓦的水洗廠設備一流,集中處理農民送來的櫻桃,當天就以機械去果皮果肉,遵守嚴謹的水洗程式。

02 | 處理方式

處理方法:日曬 Natural

烏干達不僅做水洗處理,也做微批量的日曬處理,先除去不合格的浮豆後,再進行 3 個禮拜的日曬乾燥,其間不斷翻動鮮果,避免發酵或發黴,以達到非常乾淨而豐富的風味。

03 | 生豆分析

烏干達品種是 SL14、SL28,

咖啡的品種包括Scott Labs精選14號(烏干達最常見的品種)和28號(即SL14, SL28),這兩個品種都是法國傳教士波旁種的後裔。SL14是抗病和抗旱品種,而SL28則更常見於肯亞。

豆身較長些,綠中帶黃,顆粒大小差異較大。

烏干達的分級和肯亞一樣:

PB: peaberry

AA Plus-plus:

AA plus

AA :Screen 17 and 18 (篩網:17、18目=7.2mm)

AB : screen 15 and 16 6.6 mm ( 篩網:15、16目= 6.6 mm)

C :

E :

TT : 從AA與AB級當中氣流篩選出來的輕型豆

04 | 烘焙分析

這款咖啡的顆粒比較小,且密度較大,在烘焙過程中吸熱量也比較大,梅納反應的過程也比較快。在第一批次烘焙中,我下豆溫度比較高210度,在咖啡豆脫水變黃之前,一直不斷施加火力,以保證有足夠的熱量能夠持續到烘焙結束。

入豆溫度200度,火力也相對調小,在烘焙過程中根據需要逐漸調大火力。在這一操作方法下,咖啡的脫水時間相對第一批次拉長,每三十秒時間升溫速度在6-8度。

這支烏干達咖啡,在烘焙階段,採用較小的起始火力170度和較慢的烘焙節奏來表達這支咖啡多層次的風味。

烘焙機楊家 600g 半直火

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5, 30秒後調火力170度,風門不變,回溫點1‘36’‘,168度調一次火力,此時豆表變為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火力調至130度,風門調至4;

第8’45‘’,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麵包味明顯轉為咖啡香,可以定義為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9’07”開始一爆,調小火力至80度,風門全開5(調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無爆裂聲),一爆後1‘50“,198.4度下鍋。

杯測:

幹香是酒香,烤瓜子, 濕香有甜橙汁感,啜吸為柑橘、莓果等水果風味,酸值清晰明亮,質地滑順。,香料,木質,口感複雜。

05 | 沖煮分析

推薦煮制方式:虹吸、手沖

研磨度:3.5(日本富士R440)

水溫:89°C

V60濾杯, 15克粉,水溫89-90度,研磨3.5,水粉比接近1:15

30克水悶蒸,悶蒸時間為30s

分段:注水到100ml 斷水,緩慢注水到225ml,

即 30-100-95

其他滴濾式萃取建議:

法壓,建議3.5-4的研磨度/水溫90°C

愛樂壓,建議2.5研磨度,水溫88°C

手沖:3.5研磨度,水溫89°C

3.5研磨-90度水溫

磨豆機

研磨度

粉量

濾杯

小富士

3.5

15g

V60

水溫

悶蒸

第二段水量

第三段水量

總時間1:50

89度

30g水30s

100g 1:00

95g

總水量:225

甜度:☆☆☆☆

把學習成果分享給大家,給行業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路,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以提升品質。

烏干達農民種植的品種是 SL14、SL28,SL 品種來自 Scott Lab 的研發與挑選,肯亞咖啡因為 SL28、SL34 而舉世聞名,烏干達政府因而大力推廣,分發 SL 種籽給農民。其中 SL14 不但風味佳,具備抗旱性,並且栽種兩年後即可採收,相當符合農民的需要。

艾崗山是一座靜止的火山,據說曾經是非洲最高峰,當地人相信神祗居住在山頂,遠非凡人可及,當神祗高興的時候,雨露充足,整片山坡受惠,萬物滋長,綠意盎然,卡瓦會員的咖啡園就散佈于艾崗山。火山活動休止後,艾崗山頂形成巨大的火山坑,進而積蓄為湖泊,分流而下的溪水灌溉山坡上的農作物。雨季時節溪水暴漲,形成壯觀的瀑布,其中“希比”(Sipi) 的瀑布最大,水瀑落下達 200 米。

佐爾山雅格蘭夷處理廠是整個非洲第一個參與有機永續方案的組織,“希比有機計畫”於 2002 年開始啟動,成為非洲第一個拿到 UTZ CERTIFIED 認證的咖啡。肥料使用堆肥,遮蔭良好。卡瓦的水洗廠設備一流,集中處理農民送來的櫻桃,當天就以機械去果皮果肉,遵守嚴謹的水洗程式。

02 | 處理方式

處理方法:日曬 Natural

烏干達不僅做水洗處理,也做微批量的日曬處理,先除去不合格的浮豆後,再進行 3 個禮拜的日曬乾燥,其間不斷翻動鮮果,避免發酵或發黴,以達到非常乾淨而豐富的風味。

03 | 生豆分析

烏干達品種是 SL14、SL28,

咖啡的品種包括Scott Labs精選14號(烏干達最常見的品種)和28號(即SL14, SL28),這兩個品種都是法國傳教士波旁種的後裔。SL14是抗病和抗旱品種,而SL28則更常見於肯亞。

豆身較長些,綠中帶黃,顆粒大小差異較大。

烏干達的分級和肯亞一樣:

PB: peaberry

AA Plus-plus:

AA plus

AA :Screen 17 and 18 (篩網:17、18目=7.2mm)

AB : screen 15 and 16 6.6 mm ( 篩網:15、16目= 6.6 mm)

C :

E :

TT : 從AA與AB級當中氣流篩選出來的輕型豆

04 | 烘焙分析

這款咖啡的顆粒比較小,且密度較大,在烘焙過程中吸熱量也比較大,梅納反應的過程也比較快。在第一批次烘焙中,我下豆溫度比較高210度,在咖啡豆脫水變黃之前,一直不斷施加火力,以保證有足夠的熱量能夠持續到烘焙結束。

入豆溫度200度,火力也相對調小,在烘焙過程中根據需要逐漸調大火力。在這一操作方法下,咖啡的脫水時間相對第一批次拉長,每三十秒時間升溫速度在6-8度。

這支烏干達咖啡,在烘焙階段,採用較小的起始火力170度和較慢的烘焙節奏來表達這支咖啡多層次的風味。

烘焙機楊家 600g 半直火

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5, 30秒後調火力170度,風門不變,回溫點1‘36’‘,168度調一次火力,此時豆表變為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火力調至130度,風門調至4;

第8’45‘’,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麵包味明顯轉為咖啡香,可以定義為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9’07”開始一爆,調小火力至80度,風門全開5(調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無爆裂聲),一爆後1‘50“,198.4度下鍋。

杯測:

幹香是酒香,烤瓜子, 濕香有甜橙汁感,啜吸為柑橘、莓果等水果風味,酸值清晰明亮,質地滑順。,香料,木質,口感複雜。

05 | 沖煮分析

推薦煮制方式:虹吸、手沖

研磨度:3.5(日本富士R440)

水溫:89°C

V60濾杯, 15克粉,水溫89-90度,研磨3.5,水粉比接近1:15

30克水悶蒸,悶蒸時間為30s

分段:注水到100ml 斷水,緩慢注水到225ml,

即 30-100-95

其他滴濾式萃取建議:

法壓,建議3.5-4的研磨度/水溫90°C

愛樂壓,建議2.5研磨度,水溫88°C

手沖:3.5研磨度,水溫89°C

3.5研磨-90度水溫

磨豆機

研磨度

粉量

濾杯

小富士

3.5

15g

V60

水溫

悶蒸

第二段水量

第三段水量

總時間1:50

89度

30g水30s

100g 1:00

95g

總水量:225

甜度:☆☆☆☆

把學習成果分享給大家,給行業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路,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