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說要來磋商貿易問題,但這事還不能太樂觀

連俊 經濟日報社國際部主任編輯

當地時間4月24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外表示,將在未來數日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這是自上周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考慮來華磋商之後,美方再次就有關問題作出的具體表態。考慮到一個多月來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升級的背景,美方的這個舉動有其積極的一面。對此,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也先後表示歡迎。

不過,有關磋商能否取得積極成果,仍需觀察。自美方挑起中美貿易爭端至今,

對外釋放出許多自相矛盾的資訊,就同一問題的立場也時有反復。因此,我們需要看清美國此次提出來華磋商後面的幾條重要原因,並對美方可能出現的反復有所警惕。

首先,要看到美方態度轉變的關鍵原因之一是中方所持有的堅定立場。

美方從一開始的口氣強硬,到之後釋放出各種前後矛盾的資訊,再到現在決定來華磋商。這種態度的轉變背後,

中方一以貫之的堅定立場起到了關鍵作用。

實際上,如果我們對這場由美方發起的貿易爭端梳理一番,就不難看到中國行動之迅速,傳遞信號之清晰——那就是中國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這個立場是一以貫之的。中方多次反復強調,不願意打貿易戰,但也已經做好應對各種可能的準備,如果美方堅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中方將奉陪到底,堅決予以回擊。

同時,中國也向外界表明,中國不僅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決心和信心是堅定的,中國改革開放前進的腳步也同樣是堅定的。雖然美方一直想給自己加戲蹭熱點,把中國4月初提出的擴大開放舉措算成是自己施壓的結果。但只要稍微對去年下半年至今的時事有所瞭解,

就會知道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的舉措是既定方針,不因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其次,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的做法對其國內市場造成嚴重傷害,更引起了市場對於美國貿易和投資環境的普遍擔憂。

美方的行為雖然針對的是中國,但最終傷害的必然是美國自身,除了使其喪失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之外,還會影響成百上千的美國關聯企業。

更重要的是,將會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國投資和營商環境穩定的信心。日前有消息稱,多位元美國經濟學家們正在組織一次類似1930年反對“Smoot-Hawley”法案的簽名。“這個簽名行動已經至少包括了1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還包括一批其他的著名經濟學家,他們共同反對特朗普近期推出的一系列關稅措施。”

不僅如此,美國國內金融市場風險不斷積聚,對美國金融的威脅正在加大。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前突破3%整數關口,為2014年1月來首次。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0%,也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攀升,釋放出利率上行的強烈信號,進一步提升了美國股市面臨的風險。截至4月24日,道鐘斯指數連續5日收跌,為2017年3月以來最長下跌週期。這種國內金融市場的壓力,客觀上也迫使美方急切地希望在中美貿易爭端上找到突破口,減少不確定的風險,穩定其國內市場。

此外,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肆意挑起貿易爭端的做法不得人心。

美方只顧自身的利益,推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確實給國際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給企業的預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使戰後推動各經濟體共同發展的多邊貿易體制遭到了破壞,這更成為今年各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

不久前,在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2018春季年會上,各國財長、央行行長和經濟學家們紛紛表達了對於不斷增長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憂慮。從各方的反應來看,美方的做法不得人心。比如,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莫斯科維奇就向全球財經界領導人指出,保護主義今年給歐洲穩健經濟增長帶來最大風險。而世界貿易組織日前證實,歐盟23日向世貿組織遞交檔,正式請求加入中方日前針對美國鋼鋁關稅提起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

如果更進一步來看,美國此次開啟貿易爭端,更有在其國內政治因素影響下,以突出經貿問題來實現政治目的的考慮。短期看,這是特朗普政府兌現競選承諾、備戰國會中期選舉的選擇,而從中長期看,更有打壓“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意圖在其中。比如24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公開表示,中國將自己轉型為全球科技紐帶的計畫“令人恐懼”。這種言論極具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遏制意味,具有濃厚的冷戰色彩。

考慮到以上這些背景因素,回頭來看美國代表團即將來華磋商貿易問題的消息,我們就不難預見,此次磋商不會一帆風順,美方在其間仍有可能出現各種反復,或是類似于打壓中興這樣“增加談判籌碼”的行動。

因此,對美方仍需“聽其言、觀其行”,並隨時根據形勢的變化作出針對性回應。同時更要認清,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決心和信心不會有絲毫動搖,中方會進行堅決的鬥爭,並且有條件、有辦法、有能力,化解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

責編:毅鷗

不僅如此,美國國內金融市場風險不斷積聚,對美國金融的威脅正在加大。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前突破3%整數關口,為2014年1月來首次。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0%,也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攀升,釋放出利率上行的強烈信號,進一步提升了美國股市面臨的風險。截至4月24日,道鐘斯指數連續5日收跌,為2017年3月以來最長下跌週期。這種國內金融市場的壓力,客觀上也迫使美方急切地希望在中美貿易爭端上找到突破口,減少不確定的風險,穩定其國內市場。

此外,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肆意挑起貿易爭端的做法不得人心。

美方只顧自身的利益,推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確實給國際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給企業的預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使戰後推動各經濟體共同發展的多邊貿易體制遭到了破壞,這更成為今年各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

不久前,在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2018春季年會上,各國財長、央行行長和經濟學家們紛紛表達了對於不斷增長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憂慮。從各方的反應來看,美方的做法不得人心。比如,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莫斯科維奇就向全球財經界領導人指出,保護主義今年給歐洲穩健經濟增長帶來最大風險。而世界貿易組織日前證實,歐盟23日向世貿組織遞交檔,正式請求加入中方日前針對美國鋼鋁關稅提起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

如果更進一步來看,美國此次開啟貿易爭端,更有在其國內政治因素影響下,以突出經貿問題來實現政治目的的考慮。短期看,這是特朗普政府兌現競選承諾、備戰國會中期選舉的選擇,而從中長期看,更有打壓“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意圖在其中。比如24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公開表示,中國將自己轉型為全球科技紐帶的計畫“令人恐懼”。這種言論極具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遏制意味,具有濃厚的冷戰色彩。

考慮到以上這些背景因素,回頭來看美國代表團即將來華磋商貿易問題的消息,我們就不難預見,此次磋商不會一帆風順,美方在其間仍有可能出現各種反復,或是類似于打壓中興這樣“增加談判籌碼”的行動。

因此,對美方仍需“聽其言、觀其行”,並隨時根據形勢的變化作出針對性回應。同時更要認清,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決心和信心不會有絲毫動搖,中方會進行堅決的鬥爭,並且有條件、有辦法、有能力,化解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

責編:毅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