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摔倒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性格

對於小寶寶來說,摔跤應該是非常普通的事兒。孩子走路不穩,被東西絆倒,踩玩具滑到,甚至左腿被右腿絆倒……

孩子摔倒了,家長要不要扶?

有人說,人家國外的家長做的很好,孩子摔倒了絕對不能扶,

讓他自己爬起來,以此來培養孩子堅強的、獨立的性格,不能過度依賴父母。

也有家長說,一定要趕快把孩子扶起來,孩子還小,萬一磕著碰著了,家長也好及時處理。

所以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

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

今天就告訴你這件小事裡的大學問,家長不同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不同的性格。

1

過度緊張,立馬扶起

“哎呀,寶寶你沒事吧!,怎麼這麼不小心,摔疼了嗎,讓媽媽看看!”

驚慌過度,是每個新手媽媽常犯的錯誤。

其實很多媽媽忽略了一個事實:很多時候寶寶摔倒不是疼哭的,而是被媽媽緊張情緒嚇哭的。

小寶寶生活經驗不足,摔倒後一般是不能很好的判斷情況的嚴重程度,如果寶寶並沒有哭喊,

但媽媽卻過度驚慌,寶寶會被媽媽的驚慌嚇到,就會認為:媽媽都嚇成了這樣,摔倒真是件可怕的事情!

於是,開啟大哭模式。

而這種態度對寶寶的影響:

其實,小寶寶走路不穩,在玩鬧中沒有絕對的安全,受傷也不是小心就可以避免的。而家長緊張的情緒或是責備的語氣都會令寶寶過度緊張謹慎,在下次運動玩鬧的時候,孩子就會下意識的躲避,這樣會阻礙孩子身體平衡能力的發展,

也會踐諾孩子以後遇事時的自我保護能力。

2

打地、打門、打桌子……

相信大家經常會看到這一畫面:

寶寶摔倒在地,旁邊的的家長心疼的對寶寶說:“都怪這個地不平,把我們寶寶摔倒了,來,我們打他……”

尤其是爺爺奶奶們,寶寶摔倒了,

怪地不平;寶寶磕碰到了,都是桌椅太硬……

即使這樣能夠暫時安撫寶寶的情況,但時間長了,會給寶寶一種錯覺:

別人應該為我的摔倒負責,如果情況正常的話,我是不應該摔倒的。

而這種態度對寶寶的影響:

你這是在教寶寶推卸責任。

遇到挫折或是失敗都是“別人”的原因,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這種思維方式一旦養成,孩子遭遇挫折就會大發脾氣,責怪他人或是物品,不能從經驗中總結教訓,

如此,便無成長。

3

硬逼孩子“不許哭”

我們也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家長,尤其是家有男寶:

“哭什麼哭,男子漢摔一下就哭,以後能有什麼出息,不許哭!”

然後寶寶委委屈屈,抽抽泣泣的看著家長。

“哭”其實是人最常用的表達情緒的方式之一,沒有性別、年齡之分,每個人都需要用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寶寶。

而這種態度對寶寶的影響:

會憋出“內傷”

寶寶語言發育並不完善,最常用“哭”來表達自己的疼痛、不舒適,也需要用哭來宣洩自己的挫敗感。而這些負面情緒都需要發洩出來。硬憋在身體裡,長期積累耆老,寶寶容易生病。不僅如此,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表法,不會表達,會給寶寶心理留下陰影。

4

打死都不扶

很多父母,為了讓寶寶變的堅強,勇敢,不願寶寶變得嬌滴滴的,依賴父母而選擇堅決不扶,也不許別人扶,必須要寶寶自己站起來。

這樣的寶寶會產生一種錯覺:我的爸爸媽媽怎麼樣都不會幫我。

而這種態度對寶寶的影響:

其實,寶寶在遇到小挫折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媽媽的一個擁抱。媽媽堅決不扶會讓孩子進入非常不安全的狀態,寶寶要首先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能力讓自己變的勇敢,心裡被愛充實了,才能變得堅強有力量。否則,形成過度好強、冷漠的性格——拒絕別人幫助,也不主動幫助別人。

這樣看下來,似乎扶也不對,不扶也不對。寶寶摔倒後,到底該怎麼做呢?

若寶寶摔得很嚴重,必須要第一時間馬上處理;小磕絆的話,家長可以不用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自己站起來。

大多數情況下,要扶,但不要馬上扶!

多數情況下,寶寶摔倒會覺得疼,但並沒有太嚴重的安全問題,父母按照正常走路的速度走過去,扶起寶寶就好。這是家長記得要將擔心藏起來,可以輕聲詢問一下:“寶寶,還好嗎?”或是在扶起寶寶之後問一句“哪裡疼?還能不能動?現在還疼不疼?”

類似的話是要表明兩個態度:

摔跤很正常,我並不會因此生氣或責備;

摔跤不可怕,如果需要安慰和照顧,我都在這裡。

最後,在一起安撫工作結束之後,媽媽可以喝寶寶分析一下剛才為什麼摔倒了,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怎麼才能避免摔跤?引導寶寶分析原因,找出解決辦法,這樣“吃一塹,長一智”才能幫助寶寶真正的成長!

摔倒後扶不扶,看似是個生活的小問題,但是卻關係寶寶好習慣養成的大問題。

好的習慣可以塑造寶寶良好的性格,形成優秀的品格。

好習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常用“哭”來表達自己的疼痛、不舒適,也需要用哭來宣洩自己的挫敗感。而這些負面情緒都需要發洩出來。硬憋在身體裡,長期積累耆老,寶寶容易生病。不僅如此,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表法,不會表達,會給寶寶心理留下陰影。

4

打死都不扶

很多父母,為了讓寶寶變的堅強,勇敢,不願寶寶變得嬌滴滴的,依賴父母而選擇堅決不扶,也不許別人扶,必須要寶寶自己站起來。

這樣的寶寶會產生一種錯覺:我的爸爸媽媽怎麼樣都不會幫我。

而這種態度對寶寶的影響:

其實,寶寶在遇到小挫折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媽媽的一個擁抱。媽媽堅決不扶會讓孩子進入非常不安全的狀態,寶寶要首先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能力讓自己變的勇敢,心裡被愛充實了,才能變得堅強有力量。否則,形成過度好強、冷漠的性格——拒絕別人幫助,也不主動幫助別人。

這樣看下來,似乎扶也不對,不扶也不對。寶寶摔倒後,到底該怎麼做呢?

若寶寶摔得很嚴重,必須要第一時間馬上處理;小磕絆的話,家長可以不用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自己站起來。

大多數情況下,要扶,但不要馬上扶!

多數情況下,寶寶摔倒會覺得疼,但並沒有太嚴重的安全問題,父母按照正常走路的速度走過去,扶起寶寶就好。這是家長記得要將擔心藏起來,可以輕聲詢問一下:“寶寶,還好嗎?”或是在扶起寶寶之後問一句“哪裡疼?還能不能動?現在還疼不疼?”

類似的話是要表明兩個態度:

摔跤很正常,我並不會因此生氣或責備;

摔跤不可怕,如果需要安慰和照顧,我都在這裡。

最後,在一起安撫工作結束之後,媽媽可以喝寶寶分析一下剛才為什麼摔倒了,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怎麼才能避免摔跤?引導寶寶分析原因,找出解決辦法,這樣“吃一塹,長一智”才能幫助寶寶真正的成長!

摔倒後扶不扶,看似是個生活的小問題,但是卻關係寶寶好習慣養成的大問題。

好的習慣可以塑造寶寶良好的性格,形成優秀的品格。

好習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