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器人搶飯碗:每萬名工人68台機器人,中國工業機器人增速最快

2015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資料顯示,全球眾多發達國家的工業自動化速度正在加快,

全球每10000名員工中就安裝了66個工業機器人。

根據Statista資料記者Niall McCarthy的報導,2016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74。歐洲的機器人密度為每1萬人有99個,而美洲和亞洲的機器人密度分別為84和63。中國是工業自動化水準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韓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卻遙遙領先全球。

2016年,韓國每10000名員工中安裝了631台工業機器人,在電子和製造業部門,韓國持續在安裝高容量的工業機器人。

中國雖然目前機器人密度較低,但正在快速發展自動化水準。2013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為25,2016年就已經增長到68,增速全球首屈一指,僅略低於全球平均水準74。

印度在自動化方面仍落後於其他國家,2016年每10000名工人中只有3個工業機器人。

新加坡90%的工業機器人都安裝在電子工業中,機器人密度為每萬名員工488個。德國和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則集中在汽車工業中,他們的機器人密度相近,均超過300人。有趣的是,日本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占全球供應量的52%。

美國機器人自動化的發展速度在發達國家中相對較慢,密度為189。

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麥肯錫稱,包括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自動化技術將為用戶、企業和經濟帶來明顯好處,提高生產率並促進經濟增長。但技術取代人工的程度將取決於技術發展、應用、經濟增速和就業增長等因素。

例如機械操作,速食準備,以及資料收集和處理,這將令取代大量勞動力,包括抵押貸款發放、律師助理事務、會計和後臺交易處理等崗位。

有趣的是,或許由於韓國機器人發展太快,

擔心工人被“搶飯碗”,韓國也是第一個對機器人“徵稅”的國家。

《韓國時報》去年曾報導,在稅法修訂計畫中,將對那些為了提高生產力而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企業降低稅收減免優惠。這也讓韓國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個對機器人“徵稅”的國家。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