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鄉村振興丨南市:改打“組合拳” 讓每個村都有亮點

2018-04-27 09:18 | 浙江新聞用戶端記者 | 馬卡佳

南市街道槐堂村。攝影 韋春森

“今年,南市街道將按照‘整體提升,全面振興’的要求,著力推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高水準打造‘大聯精品區、槐堂高鐵新城、南溪漫遊田園綜合體’奠定堅實基礎。”

日前,南市街道党工委書記楊竹山在參加“鄉村振興·歌畫東陽”大討論、大比武、大展示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後說,南市街道將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力以赴讓百姓錢包“鼓”起來,

讓村容村貌“美”起來,讓村民辦事“順”起來。到年底,力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普遍超過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

整合優勢資源深化產業植入

南市街道因地制宜做好“一村一品”,將各地優勢資源集中整合,改“散打”為“組合拳”,在大聯片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打造紅木產業創業創新綜合體,謀劃紫溪記者村,形成核心優勢;在槐堂片配合做好高鐵新城開發服務,

植入影視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全球一流的影視文化製作中心;在南溪片抓住“棗”字做文章,重啟本土品牌“東笑”啤酒,打造漫遊田園綜合體。深挖本土文化,講好村居故事。另外還將大力開展土地流轉,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發展農業,實現增收。

做好美麗文章深化環境革命

南市街道將以“十美十差村”評選活動為抓手,81個自然村全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

爭創市級層面的“最美村”2個,“十美村”10個,杜絕出現“最差村”,力爭全街道農村環境品質實現大幅提升。

打造服務平臺深化社會治理

南市街道將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推進鄉村治理,依託“網格化管理”載體,將四個平臺職能延伸到各自然村,在街道、村兩級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探索“黨建+”模式,夯實基層黨建,推進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塑造淳樸家風,加強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設,

實現治理有效、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南市街道將全面動員,力爭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楊竹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