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事 雞西」上下七千年 不老“煤城”鳳凰涅槃再騰飛

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它有著完整的生命歷史,從胚胎、童年、激情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這個豐富而獨特的過程,就默默地記憶在它巨大的城市肌體裡。一代代人創造歷史,

隨後紛紛離去,卻把記憶留在了城市當中。2018年3月1日起,《黑龍江頭條》陸續推送【城事】系列文章,讓我們走進黑龍江,一同探尋這片黑土地上的城市記憶。

雞西,以雞冠山得名。海拔435米的雞冠山是長白山山脈中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山峰,億萬年來默默地矗立在那裡,任春去春來,花開花落,不改容顏,這裡也是雞西地域最早留下人類生存足跡的地方。

在雞冠山東側的刀背山上,考古發掘了三千年前的古肅慎人的古墓——積石塚。

而在更久遠以前,雞西最早進入歷史的足跡,可以考證的是七千年前興凱湖畔的新開流。

中國古老的《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

沒有新開流,沒有刀背山這些無數的遺址支撐,

肅慎氏之國就會變得空泛,沒有依託。

古肅慎人的遺址發掘,見證了雞西歷史的深度。

走出傳說

雞西古肅慎文化的源起與失落

戰國時期,燕國擊破東胡少數民族,獲地千餘裡,被擊敗的民族中,就包含了東北東部地區的肅慎族人。這可以說是這片不為人知的生息之地——雞西地區第一次走出傳說,堂皇的走進了文字的歷史,歸屬燕國的遼東郡管轄。

宛若轉瞬之間,又是幾百年時光,在中原的逐鹿征戰中,多少叱吒風雲的豪傑,匆匆如過眼雲煙。

大唐盛世,氣勢如虹,光芒萬丈。薛禮征東,將大唐雄壯武力的觸角再次深入東北,也將它細密柔軟的文化根須伸向遼遠的黑色肥沃的泥土。昔日的肅慎,再一次走進了歷史。

唐聖曆元年(698年),居住在忽汗河上游的粟末靺鞨酋長大祚榮,聯合其他靺鞨諸部和部分高句麗和進入東北的少數漢族一起,建立了震國,一個富有活力的政權。而靺鞨族與肅慎族一脈相承。

唐玄宗開元元年 (713),唐朝廷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改稱渤海國,建都上京龍泉府(今甯安縣東京城鎮),轄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雞西市境內屬東平府伊州轄地,

成為大唐王朝的一個組成部分。

渤海國與唐朝中央政府密切往來,與周邊的朝鮮、日本的文化交流,使得這個地域的民族在與其他東北民族相比,文化更顯發達。雞西地域作為渤海國的屬地,各種文化在這裡交織和融匯,文明的火光,照亮了一望無際的原野和森林,也照亮了雞西的未來之路。

死生相繼

“接棒”肅慎文化的女真崛起

遼神冊元年(916)12月,契丹王耶律阿保機自稱皇帝,為遼太祖,國號契丹。雞西地區隸屬于契丹國轄下的建州女真(靺鞨)。

海東青是肅慎,也即女真的民族圖騰,豪放英武民族崇拜的圖騰身上,也必然凝結著這種民族獨有的氣質和精神。遼國皇帝天祚帝,酷愛海東青,向肅慎部族派出一路路的銀牌使者,“每至其國,必欲薦枕者。其國內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待之。後,使者絡繹,恃大國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者”。可怕的貪欲,種下了仇恨和覆亡的種子,會開出一片鮮豔刺目的惡之花。

罕王完顏阿骨打,女真民族的第一個著名英雄,他不甘屈辱的部眾,英勇拼殺,打敗了契丹統治者,第一次建立了肅慎的遺胤,女真民族的國家和政權——金朝。

雞冠山下的女真戰士以霜寒徹骨的淩厲氣勢,虎視中原,以一種新的力量和面目出現在大宋王朝的面前,讓這個龐大文弱之國不寒而慄,噩夢連連。最終,狼煙繚繞,鳴鏑刺耳,文明與文弱難敵虎狼之師,女真人掠走了宋朝的徽、欽二帝。勇敢的女真人,也如長空中雄健的海東青俯視著大地,成了宋代揮之不去的夢魘。

盛極而衰

迎回子民的雞冠山與穆棱河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攻滅南宋,統一中國,定都大都。自此,雞西地區屬遼陽行省開元路萬戶府(治所在東寧縣三岔口附近)和胡裡改路萬戶府(治所在依蘭縣)分轄。

女真戰士無奈地退回到莽莽蒼蒼的東北。久經沙場之後,卸甲歸田的戰士,回到了雞冠山下安寧的家。而雞西地域,也成為了元朝的遼陽行省開元路萬戶府轄下的胡裡改路管轄,建國後在雞西發現的胡裡改路印,就是當時元朝官員的印信。

元朝末期,朱元璋應時順勢,在天下困苦與紛擾之中,身歷百戰終於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而定都金陵稱帝。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東北廣大地域再次被納入到新政權的麾下。在1409年,明政府在黑龍江下游(今俄羅斯遠東特林)設置奴爾幹都指揮使司,管轄黑龍江流域周邊的廣大地區。

一直處在邊遠地區的雞西女真部落,依託雞冠山和穆棱河,遠離是非,風雨不驚,繼續過著自給自足的漁牧生活,默默地繁衍生息,此時的雞西地區屬奴爾幹都司海西女真部麥蘭河衛所轄。

傳奇再現

猛安謀克鐵蹄下的大清帝國

又是一百多年時光匆匆,一個滿族的英傑努爾哈赤幾曆生死,富有傳奇的統一女真和其他部落,形成了新的族群——滿族,一個新的歷史開始了。

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形成可以縱橫天下讓人望而生畏的赳赳雄師。雞冠山周邊的女真人,以其豪爽的氣概,此時自然的彙聚在努爾哈赤的身邊,成為其手下的雄壯軍旅——兇悍的猛安謀克軍團。

再然後,清軍揮師入關,剽悍的滿族八旗大軍的鐵騎,很快就踏遍了中原廣袤的土地。也從此,滿族才真正地徹底融入了中華大家族,大家休戚與共,共生共榮。

狂瀾既倒

抗日戰爭中的驍勇雞西人

一晃數百年,曾經輝煌的大清帝國走入暮年,華夏大地在列強威脅中“大廈將傾”。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縷縷烽煙升起,自此華夏不再海晏河清,不再歌舞昇平。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成立,雞西成了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區域,雞西人民從此進入了日偽統治的十四年黑暗統治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今橋東、梁家、左家建立兵營,西雞西建軍用倉庫,大、小兀拉草溝建軍火倉庫,西山建日軍兵工廠和軍職人員住宅,陸軍司令部設于現黑龍江技師學院院內。

然而,血脈中的驍勇未冷,即便面對日偽殘暴,這裡的人們仍然英勇不屈。在這漫長的十四年裡,雞冠山的密林也曾掩護過抗日的軍隊,也曾讓日偽望而生畏。曾在青溝嶺一帶英勇抗擊俄國的王德林率部舉義抗日,在共產黨員李延祿的全力幫助下成立了“中國國民救國軍”。

1931年7月17日,抗日救國軍領導人李延祿派救國軍補充二團從穆棱縣興源鎮出發,到穆棱煤礦後解除了白俄護礦員警武裝,繳獲100多支步槍,很多礦工踴躍參軍。這支隊伍先後在小黃泥河、雞冠山、老道溝、滴道火車站等地不斷打擊日偽侵略者,後改編成馳名中外的抗日聯軍第四軍,在李延祿領導下,在活動在穆棱河一帶廣大的區域,成為日本人的噩夢和雞西人民的希望。

在雞西地區,同時還活躍著抗聯五軍、七軍等眾多抗日武裝,打擊日本侵略者,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抗日英雄:李延祿、周保中、李延平、楊太和、蘇懷田等,為黑土地注入剛烈不屈的愛國精神。

重獲新生

拔節生長的東北“煤城”

再漫長的戰爭,也終將劃上休止符。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公開對日本侵略者宣戰。8月12日,蘇聯紅軍遠東軍第三十五軍進駐雞寧,並在雞寧鎮、滴道鎮、梨樹鎮等地設司令部。雞西由此結束了日偽黑暗的統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公開宣佈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也隨之垮臺。鮮豔的太陽升起,籠罩在東北上空十四年的烏雲散去了,雞冠山也變得清朗。

1946年3月1日,雞甯縣臨時政府成立,隸屬合江省東安專署。4月成立中共雞寧縣委會,由白如海兼任縣委書記。

自此,共產黨接收礦山,建立政權,清匪除霸,建立堅強的後方根據地,組織人民支援前線。老航校、軍工廠、後方醫院在雞西的懷抱裡發展壯大。幾千名雞西優秀兒女參軍上前線,他們用鮮血和信念,在祖國大地上寫下忠誠。後方人民加緊生產,為前方將士源源不斷輸送能源。

1949年7月30日,經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改合江省雞寧縣為松江省雞西縣。

雞西,雞冠山之西之意,一個新的名字、新的形象、新的象徵,從此走進了歷史的畫廊,走進了無數人的記憶,承載起這一片土地人們的希望和夢想,成了這一方人們共有的名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雞西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雞冠山也開始沐浴新的陽光,迎接新的生活,也將經歷新的歷史風雲。

1957年3月根據國務院令,建立雞西市。

自此,在祖國的東部,在最早看到朝陽的地方,如冉冉升起的紅日,一個新生的城市拔節生長。

棒打麅子瓢舀魚的豐富自然資源,讓雞西成了祖國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工廠煙囪的縷縷白煙,機器的轟響,礦山的矸石山上天輪在快速的轉動,廣袤的田野,連綿起伏的群山,黑金一般的煤礦撐起了全國工業的脊樑。新中國成立後,雞西的煤一直是東北地區工業運轉的上佳“食糧”。在其最為輝煌的上世紀90年代,中國只有另一個煤城大同,可以與雞西媲美。

19世紀80年代 雞西市中心大街和紅軍路路口的二百商店。攝影:尚祖玉

煤城“陷落”

產業困厄讓雞西陷入低迷

但好景不長,在煤炭行業下行的形勢下,雞西煤炭嚴重滯銷。

雞西雞冠區,鐵軌穿過城區,遠處是煤電廠。攝影:孫俊彬

1998年,雞西市委提出跳出煤坑求發展。那時,煤炭市場正處於上一個低谷期。但這一跳何其艱難。雞西處於東北地區較為偏僻的位置,物流成本過高,工業產業很難在此落地。煤炭產業的困厄,讓整個“煤城”都陷入了低迷。

雞西滴道區一條運煤的鐵軌。攝影:孫俊彬

東風已至

多元轉型後的光輝未來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即28號文),其中,特別提到了以黑龍江省雞西、雙鴨山、鶴崗、七台河四大煤城為重點,研究佈局若干現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專案。

有28號文的“東風”,2014年9月,時任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曾到雞西專題調研採煤沉陷區治理。其後,在採煤沉陷區治理以及棚戶區改造這兩個項目上,雞西一共爭取到了1.63億元,占國家整個啟動資金的10%。

“這對雞西是雪中送炭。”時任雞西市發改委東北振興辦副主任王軼這樣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曾以“煤城”揚名天下的雞西,走上了一條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多元化轉型之路。

對於曾經的煤炭重鎮雞西來說,糧食深加工並不是強項。不過為了尋求突破和轉型,年生產能力達十三萬噸的米糠油生產線已經在益海嘉裡密山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投入運營,進一步延長了雞西的產業鏈條。

除此之外,雞西還利用資源稟賦深度開發旅遊產業,持續加強產業融合,豐富旅遊產品供給,為城市轉型再添動力。並著力打造冰雪經濟,已經形成了興凱湖、烏蘇里江、穆棱河三大冰雪旅遊板塊,4大特色冰雪旅遊產品。

雞西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局局長徐春波表示,從教育、從住房、從居家養老等方面,給創業者一系列優惠政策,把域內的高端人才引回來,同時又加大力度,對石墨、冰雪旅遊、經濟轉型發展方面的人才,從外引進來,給一些政策支持,和用房支持。

“作為資源型城市就是要加快轉型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率先在全省走出資源型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提起如今的雞西發展,中共雞西市委書記康志文顯得信心滿滿:“今年省兩會期間,我們又簽訂了三個高科技的大專案。通過高科技專案的引進提高經濟運行品質,來推動我們的轉型發展。”

如今的雞西,正在產業轉型上奮力奔跑著。

我們相信,這座城市的光輝未來,不會遙遠。

— END —

參考文獻:

中國雞西政府網

雞西,從歷史走來——雪花文學雜誌社 周雲河

【歷史】1980年代 雞西城市風格——雞西晚報

煤城雞西的困厄——經濟觀察報 宋馥李 何雲歡

煤城雞西:一個小煤礦的十年官司和一個孤兒院的衰敗——介面新聞

煤城雞西的多元轉型路——雞西新聞網

文中圖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為遼太祖,國號契丹。雞西地區隸屬于契丹國轄下的建州女真(靺鞨)。

海東青是肅慎,也即女真的民族圖騰,豪放英武民族崇拜的圖騰身上,也必然凝結著這種民族獨有的氣質和精神。遼國皇帝天祚帝,酷愛海東青,向肅慎部族派出一路路的銀牌使者,“每至其國,必欲薦枕者。其國內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待之。後,使者絡繹,恃大國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者”。可怕的貪欲,種下了仇恨和覆亡的種子,會開出一片鮮豔刺目的惡之花。

罕王完顏阿骨打,女真民族的第一個著名英雄,他不甘屈辱的部眾,英勇拼殺,打敗了契丹統治者,第一次建立了肅慎的遺胤,女真民族的國家和政權——金朝。

雞冠山下的女真戰士以霜寒徹骨的淩厲氣勢,虎視中原,以一種新的力量和面目出現在大宋王朝的面前,讓這個龐大文弱之國不寒而慄,噩夢連連。最終,狼煙繚繞,鳴鏑刺耳,文明與文弱難敵虎狼之師,女真人掠走了宋朝的徽、欽二帝。勇敢的女真人,也如長空中雄健的海東青俯視著大地,成了宋代揮之不去的夢魘。

盛極而衰

迎回子民的雞冠山與穆棱河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攻滅南宋,統一中國,定都大都。自此,雞西地區屬遼陽行省開元路萬戶府(治所在東寧縣三岔口附近)和胡裡改路萬戶府(治所在依蘭縣)分轄。

女真戰士無奈地退回到莽莽蒼蒼的東北。久經沙場之後,卸甲歸田的戰士,回到了雞冠山下安寧的家。而雞西地域,也成為了元朝的遼陽行省開元路萬戶府轄下的胡裡改路管轄,建國後在雞西發現的胡裡改路印,就是當時元朝官員的印信。

元朝末期,朱元璋應時順勢,在天下困苦與紛擾之中,身歷百戰終於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而定都金陵稱帝。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東北廣大地域再次被納入到新政權的麾下。在1409年,明政府在黑龍江下游(今俄羅斯遠東特林)設置奴爾幹都指揮使司,管轄黑龍江流域周邊的廣大地區。

一直處在邊遠地區的雞西女真部落,依託雞冠山和穆棱河,遠離是非,風雨不驚,繼續過著自給自足的漁牧生活,默默地繁衍生息,此時的雞西地區屬奴爾幹都司海西女真部麥蘭河衛所轄。

傳奇再現

猛安謀克鐵蹄下的大清帝國

又是一百多年時光匆匆,一個滿族的英傑努爾哈赤幾曆生死,富有傳奇的統一女真和其他部落,形成了新的族群——滿族,一個新的歷史開始了。

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形成可以縱橫天下讓人望而生畏的赳赳雄師。雞冠山周邊的女真人,以其豪爽的氣概,此時自然的彙聚在努爾哈赤的身邊,成為其手下的雄壯軍旅——兇悍的猛安謀克軍團。

再然後,清軍揮師入關,剽悍的滿族八旗大軍的鐵騎,很快就踏遍了中原廣袤的土地。也從此,滿族才真正地徹底融入了中華大家族,大家休戚與共,共生共榮。

狂瀾既倒

抗日戰爭中的驍勇雞西人

一晃數百年,曾經輝煌的大清帝國走入暮年,華夏大地在列強威脅中“大廈將傾”。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縷縷烽煙升起,自此華夏不再海晏河清,不再歌舞昇平。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成立,雞西成了偽滿洲國統治下的區域,雞西人民從此進入了日偽統治的十四年黑暗統治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今橋東、梁家、左家建立兵營,西雞西建軍用倉庫,大、小兀拉草溝建軍火倉庫,西山建日軍兵工廠和軍職人員住宅,陸軍司令部設于現黑龍江技師學院院內。

然而,血脈中的驍勇未冷,即便面對日偽殘暴,這裡的人們仍然英勇不屈。在這漫長的十四年裡,雞冠山的密林也曾掩護過抗日的軍隊,也曾讓日偽望而生畏。曾在青溝嶺一帶英勇抗擊俄國的王德林率部舉義抗日,在共產黨員李延祿的全力幫助下成立了“中國國民救國軍”。

1931年7月17日,抗日救國軍領導人李延祿派救國軍補充二團從穆棱縣興源鎮出發,到穆棱煤礦後解除了白俄護礦員警武裝,繳獲100多支步槍,很多礦工踴躍參軍。這支隊伍先後在小黃泥河、雞冠山、老道溝、滴道火車站等地不斷打擊日偽侵略者,後改編成馳名中外的抗日聯軍第四軍,在李延祿領導下,在活動在穆棱河一帶廣大的區域,成為日本人的噩夢和雞西人民的希望。

在雞西地區,同時還活躍著抗聯五軍、七軍等眾多抗日武裝,打擊日本侵略者,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抗日英雄:李延祿、周保中、李延平、楊太和、蘇懷田等,為黑土地注入剛烈不屈的愛國精神。

重獲新生

拔節生長的東北“煤城”

再漫長的戰爭,也終將劃上休止符。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公開對日本侵略者宣戰。8月12日,蘇聯紅軍遠東軍第三十五軍進駐雞寧,並在雞寧鎮、滴道鎮、梨樹鎮等地設司令部。雞西由此結束了日偽黑暗的統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公開宣佈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也隨之垮臺。鮮豔的太陽升起,籠罩在東北上空十四年的烏雲散去了,雞冠山也變得清朗。

1946年3月1日,雞甯縣臨時政府成立,隸屬合江省東安專署。4月成立中共雞寧縣委會,由白如海兼任縣委書記。

自此,共產黨接收礦山,建立政權,清匪除霸,建立堅強的後方根據地,組織人民支援前線。老航校、軍工廠、後方醫院在雞西的懷抱裡發展壯大。幾千名雞西優秀兒女參軍上前線,他們用鮮血和信念,在祖國大地上寫下忠誠。後方人民加緊生產,為前方將士源源不斷輸送能源。

1949年7月30日,經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改合江省雞寧縣為松江省雞西縣。

雞西,雞冠山之西之意,一個新的名字、新的形象、新的象徵,從此走進了歷史的畫廊,走進了無數人的記憶,承載起這一片土地人們的希望和夢想,成了這一方人們共有的名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雞西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雞冠山也開始沐浴新的陽光,迎接新的生活,也將經歷新的歷史風雲。

1957年3月根據國務院令,建立雞西市。

自此,在祖國的東部,在最早看到朝陽的地方,如冉冉升起的紅日,一個新生的城市拔節生長。

棒打麅子瓢舀魚的豐富自然資源,讓雞西成了祖國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工廠煙囪的縷縷白煙,機器的轟響,礦山的矸石山上天輪在快速的轉動,廣袤的田野,連綿起伏的群山,黑金一般的煤礦撐起了全國工業的脊樑。新中國成立後,雞西的煤一直是東北地區工業運轉的上佳“食糧”。在其最為輝煌的上世紀90年代,中國只有另一個煤城大同,可以與雞西媲美。

19世紀80年代 雞西市中心大街和紅軍路路口的二百商店。攝影:尚祖玉

煤城“陷落”

產業困厄讓雞西陷入低迷

但好景不長,在煤炭行業下行的形勢下,雞西煤炭嚴重滯銷。

雞西雞冠區,鐵軌穿過城區,遠處是煤電廠。攝影:孫俊彬

1998年,雞西市委提出跳出煤坑求發展。那時,煤炭市場正處於上一個低谷期。但這一跳何其艱難。雞西處於東北地區較為偏僻的位置,物流成本過高,工業產業很難在此落地。煤炭產業的困厄,讓整個“煤城”都陷入了低迷。

雞西滴道區一條運煤的鐵軌。攝影:孫俊彬

東風已至

多元轉型後的光輝未來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即28號文),其中,特別提到了以黑龍江省雞西、雙鴨山、鶴崗、七台河四大煤城為重點,研究佈局若干現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專案。

有28號文的“東風”,2014年9月,時任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曾到雞西專題調研採煤沉陷區治理。其後,在採煤沉陷區治理以及棚戶區改造這兩個項目上,雞西一共爭取到了1.63億元,占國家整個啟動資金的10%。

“這對雞西是雪中送炭。”時任雞西市發改委東北振興辦副主任王軼這樣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曾以“煤城”揚名天下的雞西,走上了一條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多元化轉型之路。

對於曾經的煤炭重鎮雞西來說,糧食深加工並不是強項。不過為了尋求突破和轉型,年生產能力達十三萬噸的米糠油生產線已經在益海嘉裡密山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投入運營,進一步延長了雞西的產業鏈條。

除此之外,雞西還利用資源稟賦深度開發旅遊產業,持續加強產業融合,豐富旅遊產品供給,為城市轉型再添動力。並著力打造冰雪經濟,已經形成了興凱湖、烏蘇里江、穆棱河三大冰雪旅遊板塊,4大特色冰雪旅遊產品。

雞西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局局長徐春波表示,從教育、從住房、從居家養老等方面,給創業者一系列優惠政策,把域內的高端人才引回來,同時又加大力度,對石墨、冰雪旅遊、經濟轉型發展方面的人才,從外引進來,給一些政策支持,和用房支持。

“作為資源型城市就是要加快轉型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率先在全省走出資源型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提起如今的雞西發展,中共雞西市委書記康志文顯得信心滿滿:“今年省兩會期間,我們又簽訂了三個高科技的大專案。通過高科技專案的引進提高經濟運行品質,來推動我們的轉型發展。”

如今的雞西,正在產業轉型上奮力奔跑著。

我們相信,這座城市的光輝未來,不會遙遠。

— END —

參考文獻:

中國雞西政府網

雞西,從歷史走來——雪花文學雜誌社 周雲河

【歷史】1980年代 雞西城市風格——雞西晚報

煤城雞西的困厄——經濟觀察報 宋馥李 何雲歡

煤城雞西:一個小煤礦的十年官司和一個孤兒院的衰敗——介面新聞

煤城雞西的多元轉型路——雞西新聞網

文中圖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