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有哪些講究?

正好去年問過同樣的問題。有身份的人穿的官服長袍一般左右有開叉,

撩開之後是前後兩片,然後脫下中衣,坐在恭桶上解決。一個人不夠忙的話還可以有書童丫鬟伺候著。清朝穿大褂的可以把下擺撩起來搭肩膀上。

圖1是《蘇州市井商業圖冊》裡面的一張畫頁,上面有蘇州某城門附近城牆根下的公共廁所,挺有意思的。圖中能看到一人正在小便,一人蹲在缸上大便。這種公用廁所都有承包人,收集起來的糞尿對外出售。

糞可以製作糞肥,尿可以熬硝,用來熟皮或者做藥。清朝北京也有這種公共廁所,叫”官茅房“。

至於沒身份的白丁,日常就是短打扮,脫下褲子、褪下裙子就解決了。《西遊記》三清觀那回,孫悟空“掀著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八戒“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呂梁洪倒下板來,

沙沙的溺了一砂盆”[笑而不語]《紅樓夢》裡面劉姥姥在大觀園裡腹脹,”忙的拉著一個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裙子“。

關於擦屁股多說兩句。古人講究的會用廁籌。元明之後,紙的造價逐漸低廉,上層社會開始使用草紙擦屁股。明朝有人拜訪胡元瑞(江南著名藏書家),說去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見當地男女上廁所用瓦礫代紙,“殊可嘔噦”。胡元瑞笑道:“安平在唐代是博陵郡,正是(西廂記)崔鶯鶯的故鄉。

”客人說:“大家閨秀,或未必然。”胡元瑞說:“廁籌的清潔功效是與瓦礫一樣的,怎能不為崔鶯鶯的要處掩鼻?”​禪宗公案中的“幹屎橛”也是指廁籌。南唐李後主親自給和尚削廁籌。削完後還要在臉上刮一刮,試一下有沒有芒刺。​製作這麼麻煩,所以不是一次性的,用完後還要洗乾淨擺回去接著用。

這是上等人的擦屁股。底層人就是土塊、石頭、秸稈,樹葉子之類。也有叫狗來舔的。

過去窮人吃的是高粱、棒子麵,拌點糠啊菜啊的,一年也見不到什麼油水葷腥,所以拉出來的屎比較幹,拉完之後肛門周圍比較乾淨,不用很仔細地擦,刮刮就行了。還有更粗獷的地方就乾脆不擦,蹲下拉屎,拉完了站起來就夾著殘屎走開。

另外關於上廁所的雅稱,有”更衣“、”淨手“、”出恭“等等。”出恭“這個詞出現得比較晚。明朝科舉考試,考場設有“出恭入敬”之牌,以防考生擅自離坐。

考生如欲上廁所,必須領此牌,遂以為例,稱上廁所為“出恭”。